一名83歲的老僧人:衣服縫補了數十年,從來沒換過


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北中鎮的金龍山正覺寺,是一個大別山深處的寺廟。老僧人釋覺定俗名陳多興,今年82歲。釋覺定五歲時,遇化齋僧人善言誘導,跟隨母親到五里地之外的塔納庵朝香。圖為釋覺定在縫補著穿了43年的百衲衣。

釋覺定人稱“老師公”,是當地人對清修苦修的老僧人的尊稱。百衲衣已經跟隨了釋覺定43年。百衲衣是指和尚的袈裟,因由許多小布片拼接縫成,袈裟乃聖賢的標幟,自古為佛教所尊重。

1960年釋覺定25歲,父親奄奄一息,兄弟沒一人前去侍候。29歲,母親也因患病多年奄奄一息,他聽說割股可以治好母親的病,於是他就割下左手的一塊肌肉燒好湯喂母親,奇蹟般母親的病居然慢慢好了。圖為釋覺定在檢查百衲衣。

老師公在和廟裡的居士抬大石板,掀開水井。釋覺定父母去世後,雲遊各地拜師。1979年,他用幾十年化緣得來的錢,開始籌劃修建寺廟。釋覺定一個人從山下挑磚,黑夜裡走四五里山路。四十七歲時,又在寺廟旁建瓦窯和青磚窯,一面建寺,一面開荒種地。

老師公應邀到25公里外嶽西的司空山松波寺去,和松波寺的主持一起商量修繕山門口的臺階。圖為老師公穿著百衲衣,在丈量著臺階的長度。

老師公在司空山上,司空山空氣清新,溫暖的陽光照耀著百衲衣。

圖為老師公坐在門口的石條上休息。很多人的想象中,高僧都是很嚴肅的,但老師公不同,他非常和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與人交談。

一名遊客到訪,和老師公交談往事,說話間老師公回屋去,拿出了他的舊雨靴,已經穿了40多年。

老師公的午飯,菜使用清水煮的,一生不食油鹽,真正的粗茶淡飯!旁邊的粑粑是山下的居士供奉的,也沒有加油鹽。老師公沒有吃供奉的粑粑,全部給了遊客,沒有一點味道。

老師公穿著他的百衲衣,獨自在他自己一手建起的寺廟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老師公百衲衣上的補丁,一年比一年多,但是他從來只是縫縫補補,捨不得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