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蟋蟀天子”的称谓从哪来?

明宣宗是明君,这个是历史上早有定论的事,不管是《明史》或者是《国榷》还是《罪惟录》,都板上钉钉的认为明宣宗是一位明君,这个是不用否定的。只是宣宗时期确实有一些弊政流毒于后来,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首先,我来讲讲这个“蟋蟀天子”的说法,这个说法严肃的正史是不记载的,只能是求之于民间之野史,我查阅了一下,我在明人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中找到了相关的记载,在卷24技艺篇斗物中说道:“我朝宣宗最娴此戏,曾密诏苏州知府况钟进千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此语至今流传。苏州卫中武弁闻尚有捕蟋蟀比首虏功,得世职者。”如果沈德符说的是真的,捕捉蟋蟀能成为升官发财的一个途径,这也算是弊政之一吧。

明宣宗“蟋蟀天子”的称谓从哪来?

总体来看,明宣宗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在他在位期间实行以德治国,重用三杨,选贤任能,爱惜民力,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达成了对明朝走着深远意义的“仁宣之治”。

在他刚改元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他执政的基调,据《罪惟录》记载,在宣德元年的二月份,宣宗皇帝就透露了他的执政思想,“上曰:“亲耕亦故事。人主诚轻徭贵粟,禁止游食,爱惜苍生,明德馨于上帝,则不待亲耕,民自劝率。””

明宣宗“蟋蟀天子”的称谓从哪来?

事实上,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任期内,不仅劝课农桑,多次减免税粮。还罢停了各项采买,在他执政的十年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他的这些做为在《明史》上载之甚详,我就不再赘言了。

当然,最为后世诟病的就是放弃安南之事,我认为宣宗皇帝做此事实有不得已之处。明军当时在越南已经是焦头烂额,这个地方已经消耗了明朝大量的人力物力,又有久拖不决之势,实在是与明宣宗的执政思想相违背,所以他选择了放弃。

而在他执政期间,有一项弊政确实流毒于后来,就是他给宦官专政打开了方便之门,史载:“宣宗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他不仅让宦官受教育,还让宦官取得了“批红”之权,这项政策很容易让内阁的权力架空,在《明史》的《职官志》上说“然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想必宣宗皇帝当时也没想到,为了能让自己轻松一点的制度会在以后产生这么负面的影响。

明宣宗“蟋蟀天子”的称谓从哪来?

明宣宗“蟋蟀天子”的称谓从哪来?

明宣宗“蟋蟀天子”的称谓从哪来?

末了,我就用《明史》宣宗赞来做最后的结语,其文曰:“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祖。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继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苏,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明宣宗“蟋蟀天子”的称谓从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