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的數學爲什麼越來越差了?(育兒故事)

小明上小學的時候,數學成績還在班上中游。升到初中以後數學成績就慢慢下降了,於是就開始折騰,老師又是找他談話,又是聯繫家長;家長也著急呀,給他請家教,報輔導班,這一圈下來小明數學成績還是沒有提高。其實小明自己開始心裡還是著急,自己也曾努力過,可是成績一直沒有起色。一天和媽媽聊天的時候,媽媽開玩笑的說:你爸爸小時候數學也不好,你是隨你爸。媽媽說完這話也就自己忘了,但是小明卻上心了,又過了一段時間小明的數學成績還是沒有起色,這時他覺得好像就是遺傳不好這麼回事。於是小明想既然自己沒有學習數學的天分,那用功也沒有用,所以也就不在數學上下功夫了,這就是小明給自己貼的一張標籤。小明的數學成績遲遲提高不了,老師也就不在他身上花功夫了,因為班上還有五十多個學生呢,還要管其他學生呢,老師覺得小明的數學成績就是這樣了,也就只能考這麼多分了,這是老師給小明的標籤。家長看著小明一次一次的數學考試成績,慢慢也無奈了,接受了小明數學不好這個事實,認為自己的孩子就這樣了,這是家長給孩子的標籤。小明自己.家長.老師都給了小明一個數學差的標籤,小明內在的期望和老師.家長的外在期望達成了一致。於是小明數學成績就一直這樣不好下去了。其實這就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過程。

小明的數學為什麼越來越差了?(育兒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