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作者無法養家餬口?聰明人都提前做了這件事

人人談起金融行業會覺得是一個精英高薪的行業,大眾的印象都是用英文在會議上聊著專業術語,溝通的合作動不動就是國際客戶。或者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操作的都是鉅額資金,面臨高風險高回報,用智慧在決策和判斷。

不過前段時間網上有金融從業者自嘲在網上公佈自己的薪資,有的連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5000塊都達不到。妥妥的一個“金融民工”,調侃自己沒有辦法養家餬口。平時工作壓力和薪資水平不成正比。除去房租和食物水電費,還有交通和通信的硬性開支之外,都沒有什麼結餘了。

不過和“金融民工”形成對比的是,新聞發佈的金融高管年薪榜單。最高的可達年薪500萬以上,上榜的最低底線都是100萬。包含了投資銀行,券商和保險公司的眾多高管,有許多早已是業內知名大佬。

金融工作者無法養家餬口?聰明人都提前做了這件事

金融行業群英競逐

同行業內差別如此巨大,到底中國的金融行業整體局勢怎樣?個人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呢?

中國金融行業逐漸走向世界中心。2017年財富500強12家中國金融機構上榜,全球最賺錢的50家公司中有9家是中國金融機構,中國金融行業年均增速已經超過15%。

中國是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大市場,經濟內生潛力巨大,有充分的條件和空間發揮優勢,無論是規模,利潤率,還是增長速度都遙遙領先。在如此繁榮的大背景下,面對難得的機遇,有志向進入金融行業發揮自身價值和優勢的人們如浪潮般湧來。

動輒數十甚至百萬的年薪,也讓中國金融機構的核心崗位人才來源廣泛拓展於全球範圍。具有全球視野的高端金融人才成為搶手的香餑餑。在全球發展的人才戰略下,各銀行,券商和保險平臺紛紛伸出橄欖枝,用高薪換取未來的機遇以及人才競爭力。

技術變革下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一改過去粗放增長的經濟模式,轉向精細化和分工更加明確的專業定位。互聯網,創意行業和金融是現代社會最前沿的領域,看似相互沒有聯繫,其實是相互聯繫和共同促進。行業的共同點都生產要素的轉變,以人才為中心,重視智慧頭腦的決策力與判斷力。

未來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只有站在風口浪尖,把握時代脈絡的先行者,才不會被浪潮所淹沒,而能綻放出獨特的光彩。磨礪自身的勇氣和毅力,不斷修行,在各方面鍛鍊自己,全面掌握職業發展道路上所需的各種能力,應對變化的世界和風險。

金融工作者無法養家餬口?聰明人都提前做了這件事

實力才是職場的鍊金石

面對同樣的環境與行業發展的整體趨勢,為何薪資差別如此巨大?根據高頓FRM研究中心調查顯示,一個金融人是否能夠取得高薪包含多方面的因素。成功離不開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國際金融市場局勢,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所處機構的等級,平臺的業務範圍以及自身能夠接觸到的資源和人脈支持。

內部因素包括自身的性格特點,綜合分析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整合資源的能力,抗壓能力。其中,專業知識素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成為硬性指標。

通過研究年薪超200萬的金融高管的履歷,先不提他們把握機遇的能力與人脈支持。他們本身的專業知識就很過硬,多數持有FRM,CFA等證書,代表了行業准入的專業水平。

其中FRM證書作為金融風險管理領域的必備證書,給志向遠大的金融人插上騰飛的翅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成都等10多箇中心城市將FRM列入其《人才引進計劃》的評價標準中,可見其重要地位。

面對同樣優質的候選人,FRM證書成為面試官們確認候選人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勝任核心崗位的重要標準。歸根結底,在職場中想要成為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達成自我實現,還是被無情的現實所摧殘,被迫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取決於自身有沒有找準努力的方向,以及實際的執行力如何。只要找到正確的應對措施以及真正實際去努力了,美好的未來指日可待。

金融工作者無法養家餬口?聰明人都提前做了這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