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患病后,妻子下跪借钱,四年后女儿翻家里存折,发现另有隐情

你看过的不同人生里,或许藏着相同的故事,我用故事写故事。

男子患病后,妻子下跪借钱,四年后女儿翻家里存折,发现另有隐情

注:图片来源网络

鲤鱼两条/文

01

夜色渐渐沉了下来,陈家和为了给自己壮胆,一边走一边哼起了歌。

前方,突然有手电筒的光打过来,影影绰绰的。陈家和有些吃惊:这两年陈家沟的人大多搬走了,就是白天都难见几个人影,大晚上的谁还在外边走呢?

陈家和胆子小,这手电筒的光果然把她吓到了。她想:万一是坏人怎么办呢?

正这样想着,前边的草丛中突然传来声音,悉悉索索的,她不敢走了。却见一个东西猛然从草丛里蹿了出来,她借着手机的光一看,舒了一口气,那是家里的小狗。

草丛里又传来声音,比上次大了一些,还未来得及细看,就感到一个毛绒绒的尾巴在她手边打转转。她突然放下心来,有些猜到来人是谁了。

果然,没过几分钟,母亲的声音就传了过来:“是家家吗?”

她应了一声,那只大狗听闻这个声音,赶紧甩着尾巴跑过去了,小狗随即跟上。看来它们是跟着母亲来接她的,只不过母亲走大路,这两个家伙跟着去钻草丛了。

二十分钟后,两人到了家。母亲道:“看你一直还没回来,天又黑了,放心不下去看看了。”母亲说罢,让她先去洗个澡再来吃饭。

她去衣柜里拿衣服,却见一个红色的布袋放在上边,布袋缠得紧紧的。想来是母亲拿出来后忘了放回去,心生好奇,打开一看,里边是一个存折。

再仔细一看,上面的余额让她傻了眼,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男子患病后,妻子下跪借钱,四年后女儿翻家里存折,发现另有隐情

注:图片来源网络

02

吃饭的时候,母亲和她拉家常,无非是到年纪了,可以结婚了等等之类的话。自从四年前父亲过世后,母亲就不爱说话了,今天还是第一次说这么多话。

她回去的那天,刚好是父亲的忌日。

她的名字是父亲起的,陈家和听起来有些像个男孩子,寓意是“家和万事兴”。这是父亲在世时一直说的话。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陈家和的记忆中,从小到大很少见到父母吵架。父亲的脾气温和而敦厚,母亲也是善良而老实,从不和人闹矛盾,谁家有事都愿意帮忙,口碑极好。

所以四年前父亲生病的时候,村里才会有那么多人愿意帮助他们。父亲的那场病来势汹汹,重病住院后,他们家里拿不出那么多钱,无奈之下母亲只好去借。

万幸的是,只要她的母亲开了口,村里的人都借了。她的母亲心有感激,却也说不出来好听的话,于是给村里人下跪表示谢意,拉都拉不起来。

陈家和那年大学刚毕业,也跟着母亲去借钱了,她没有下跪,但看到母亲这样做仍觉得酸楚得很。她毕业后努力工作挣钱,这些年总算帮助家里把账还清了。

母亲还在絮絮叨叨,好像要把这些年没有说的话都说完一样:“家家啊,你这些年一直帮助家里还账,也不找男朋友,母亲心有愧疚啊......”

陈家和没有说话,她从不觉得帮助家里还账有什么不对,但自从回来看到那个存折后,她的心里就一直充满疑惑。

良久,她终于说道:“妈,我翻到你衣柜里那个存折了......”

男子患病后,妻子下跪借钱,四年后女儿翻家里存折,发现另有隐情

注:图片来源网络

03

那个存折上面,还有50万块钱。

陈家和想不明白,父亲当初为什么不用这笔钱?而让母亲去下跪借钱呢?

母亲却是没想到陈家和突然问了这样一句话,她愣了很久才说道:“我当时也说先把那笔钱用了,可是你的父亲,她不肯用啊!”

如果当年她的父亲肯继续治下去,说不定还能多活两年。不过她的父亲性子犟得很,像头牛一样,非说在医院人不舒服,非说自己没病,非要闹着回家去。

那时父亲还是妥妥的一家之主,她一个丫头片子自然左右不了父亲的决定。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才习惯听她的话。

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儿,这在农村是很少见的。父亲说,男孩女孩都一样。父亲这样说,其实是给母亲找理由,生下她后,医生说她母亲身体不行,最好不要生了。

母亲看着她,缓缓说道:“那笔钱,是你叔叔留给阿赐的。”

阿赐是她叔叔的儿子,当年叔叔生个儿子,别提有多高兴了。直到孩子快走路时,家里人才发现不对劲:孩子的腿不能使劲,站不起来。

阿赐的母亲因为这件事,和她叔叔离了婚,孩子被留了下来,她一年后就重新改嫁了。

后来叔叔外出打工,阿赐一直是家里奶奶在带。

屋漏偏逢连夜雨,她的叔叔有一年出去打工,一去未归。听说是在干活的时候出了意外,那笔钱大部分是赔偿的,还有一部分是她叔叔自己挣的。

惟有陈家和的父亲赶过去见了最后一面,她的叔叔交代了身后事:希望哥哥把那笔钱代为保管,阿赐二十岁后再交给他。

这些事,她的父亲没有告诉过她。

母亲说,再过两天阿赐就要满二十岁了,她那天把钱拿出来看了一下,忘了放回去了。

母亲说,关于那笔钱,父亲并没有说太多,只说无论如何,都不能用,包括他走的时候还是这样说。父亲这样说,母亲也就照做了。

陈家和听母亲说完,才知四年前的事,还有这样一段隐情。

她其实不理解父亲的做法,觉得可以用了再补上去啊。她只得想道:像父亲那样倔强的人,应该找不出第二个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