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穆遺書》今何在?

目前可考的《武穆遺書》並不是金庸杜撰的兵法,而是形意拳的武學,全名《武穆遺書——九要論》。


《武穆遺書》今何在?

這本書主要是介紹了形意拳法的核心理論。即:一貫,二氣,三節,四梢,五行,六合,七進,八身,九步。

最早的《武穆遺書》出現在1911年,當時的形意拳名家李劍秋在其《形意拳術》裡公佈,後來也有不少形意拳著作披露過《武穆遺書》的內容。
《武穆遺書》今何在?

1911年這個時間,遠遠早於1957年金庸在小說《射鵰英雄傳》裡面杜撰出來的《武穆遺書》。

明末清初時,山西有位叫姬際可的倚山先生,字龍峰,在序言裡講他得到的《武穆遺書》是岳飛創作。

年代久遠,已經不可考,但是心意拳和形意拳源於姬際可化槍為拳,卻是不爭的事實,姬際可不僅傳下了拳法,還有槍法和劍法,更有內功功法。

這本《武穆遺書》,又被稱為《武穆遺書——九要論》,主要是介紹了形意拳法的核心理論。即:一貫,二氣,三節,四梢,五行,六合,七進,八身,九步。

一要論說的是一貫,探討的是整勁功夫。

一要論認為:“從來散之必有其統,分之必有其合也。”“從上至足底,內有臟腑筋骨,外而有肌肉皮膚、五官百骸,相聯而為一貫者也,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明白拳理過後,經過長期修習拳法,往往能夠以弱克強,不是因為弱者的神功,而是較弱的一方以全身的整勁攻克強的一方的散亂之力,起到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作用。

但整勁絕非嘴炮所為,因為這不是吹出來的,是煉出來的,更是敢於實戰之人。
《武穆遺書》今何在?

圖中的李存義先生生命不止,戰鬥不熄,一直打到七十多歲。

二要論說的是陰陽二氣,探討的是呼吸的問題。

二要論認為“所謂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陰陽也。捶不能無動靜,氣不能無呼吸,吸則為陰,呼則為陽。”

形意拳作為內家拳法,非常重視呼吸與行拳的配合中,並把呼吸與陰陽對應,映射出了道家的陰陽理念。

只有練好了呼吸,進而練好了內勁,才會打出霸道的剛勁。
《武穆遺書》今何在?

尚雲祥先生擅長丹田呼吸,一生更是以“硬打硬進無遮攔”的剛勁傲視群雄。

三要論說的是“三節”,探討的是人體的三節問題。

三要論認為:“夫氣本諸身,而身之節無定數,何分為叄,叄節雲者,上、中、下焉。”三節理念非常重要,形意拳認為 “三節不明,全身是空”,“拳打三節不見形,如見形影不為能”。

四要論說的是 “四梢”。探討的是人體的四梢問題。

人體有四梢,四梢分為血稍者,發也;肉之稍,舌也;骨稍者,齒也;筋稍者,指甲也。

認為拳勁要達梢節,拳法才有殺傷力,即“捶以內而發外,氣由身而達稍,故氣之為用不本諸身,則虛而不實,不行諸稍,則實而仍虛。”

練拳時,只有把四梢好,才能氣足,才能出好功夫。

五要論說的是“五行”,探討的是人體的五臟問題。

五要論認為“今夫拳以言勢,勢以言氣,人得五臟以成形,即由五臟而生氣,五臟實為性命之源,生氣之本,而名為心肝脾肺腎也。”

因此,形意拳通過修煉劈拳、鑽拳、崩拳、炮拳、橫拳來鍛鍊肺、腎、肝、心、脾五臟。

由於五臟又代表了金水木火土五行,所以練拳時要非常謹慎,應當用五行相生的順序來練習,即按照劈拳、鑽拳、崩拳、炮拳、橫拳的順序來練習,這樣不僅提高功夫,還能很好地養生。


《武穆遺書》今何在?​圖為民國中央國術館第一次國考狀元朱國福。

如果用相剋的順序來練習,就不能有效地調和五臟,達不到養生的目的。

六要論說的是“六合”,探討的是形意拳的內三合與外三合。

六要論認為“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內三合也: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膝合,外三合也。”講求拳法的“一動而無不動,一合而無不合”,所以形意拳全稱叫形意六合拳。


《武穆遺書》今何在?​ 圖為抗戰時期朱國福練習劈刺

當然,還有七要論的“七進”,八要論的“八身”,九要論的“九步”,都是形意拳的核心理論。

千萬注意了,《武穆遺書——九要論》只是核心理論,並非拳譜!!!

形意拳愛好者們,千萬不要盲目練習,如果光看理論,沒有師父在身邊悉心指點,練出來的身法和要領可能似是而非,最後反倒練壞身體。

初學者應當慎之又慎,尋找明師指點,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地修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