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城保衛戰,四川一座古城堡,卻神奇地改寫了歐洲的歷史!

導讀:宋蒙(元)戰爭從公元1235年全面爆發,至1279年崖山之戰宋室覆亡,釣魚城阻擊戰最為著名,它讓四川一個不知名的神奇小城載入史冊,雖然沒有改變南宋最終滅亡的歷史,卻改變了歐州乃至世界歷史的命運走向。四川與歐州相距遙遠,怎麼就能扯到一起去了呢?


自廢武功的宋朝,圖有GDP世界第一稱號,“虛胖”終究不是壯!

宋朝是一個比較獨特的朝代,當時GDP世界第一,科技、文化產業發達,國防力量薄弱,印象中的宋朝,一直都是一個“受氣包”,從建國開始,身邊就有遼國、金國、西夏、蒙古等鄰國虎視眈眈,誰都可以時不時調戲、欺負宋朝一下,尤其過分的是,還把兩個皇帝都給裹去當人質。

究其原因,就是宋朝重文輕武治國策略。開國皇帝趙匡胤怕有朝一日,朝中武將仿效當年他“陳橋兵變、黃袍回身”,所以建國後,就採取對武官打壓策略。自廢武功的宋朝,外交主旋律就是“求和”,經常花錢買邊境的安寧,然而一國安全,靠花錢買嗎?當然不是!

北末年到南宋滅亡這段歷史,讓後世的人看的無比揪心,中原大地的淪落,造就無數民族英雄。我一直覺得,民族英雄的誕生,往往都是這個民族已經陷入危亡,需要有人站出來振臂高呼,拯救國家於危難之時,岳飛、孟珙、虞允文、吳玠、劉琦、餘玠、王堅、文天祥等一個個光照千古的名字,他們在廣袤的漢人土地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反抗侵略、蕩氣迴腸的壯麗篇章!

釣魚城保衛戰,四川一座古城堡,卻神奇地改寫了歐洲的歷史!

釣魚城,讓“上帝之鞭在此折斷”,讓人暫時忘卻宋朝的文弱,看到了不屈的漢族精神!

公元1235年,宋蒙(元)戰爭全面爆發,當時的南宋,是蒙古建國後實現大統的唯一“絆腳石”。從1235年開始,蒙古軍隊南侵,一路所向披靡,南宋軍隊一觸及潰,眼來著南宋大廈將傾、搖搖欲墜,就在蒙古人都覺得全勝在望之際,四川一個叫做釣魚城的古堡(今重慶合川城東五公里左右釣魚山上),成為了蒙古鐵騎的攔路虎!

釣魚城保衛戰,四川一座古城堡,卻神奇地改寫了歐洲的歷史!

公元1258年的冬天,蒙古大汗蒙哥的4萬大隊打到了釣魚城,按照慣例,蒙哥依舊派人向釣魚城的守將勸降,這是他們屢試不爽的套路,一天南下打來,在蒙古鐵騎的淫威下,南宋軍隊似乎已經習慣了投降,可這次,蒙哥的算盤打錯了,因為他遇到一個硬茬——王堅

王堅是當時釣魚城的“老大”,人如其名,意志堅定,敢於擔當,在十幾年的對蒙古作戰中,有戰功、有經驗、更有膽識的一個將領。王堅面對來勢洶洶的蒙古大軍,不僅沒有膽怯,反而殺了蒙哥的勸降使者以斷後路,由此可見其抗蒙的決心!

果然,傲驕的蒙哥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刺激,立即下令血洗釣魚城。然而,讓蒙哥遺憾的是,這座僅僅只有2.5平方公里的小城堡,卻成了蒙哥的“滑鐵瀘”,讓他畢生都引以為豪的蒙古鐵騎,竟然久久都不攻下這座不走眼的小城,連蒙哥最為器重的蒙古驍將汪德臣也戰死釣魚城下,蒙哥大怒之下,親自帶兵衝到一線,很不幸的是,連他自己也深受重傷最終不治身亡。大汗一死,蒙古軍隊那裡還有攻城的心思,只得草草收兵,

後世的人因此讚歎,“上帝之鞭在此折斷!”

釣魚城保衛戰,四川一座古城堡,卻神奇地改寫了歐洲的歷史!

釣魚城保衛戰,創下了蒙古鐵騎征伐史多個紀錄,每一個紀錄都讓世人振顫!

  1. 費時最長。從1258年年底,一直打到1259年7月,打了8個多月時間,8個月對於蒙古鐵騎意味著什麼,那就是可以掃蕩一個國家,然而,在釣魚城下,在王堅面前,卻見不到一點點勝利的曙光!

  2. 損失最大。蒙哥4萬鐵騎,加上一路收服的降兵,至少5萬兵力,結果損兵折將過半,小小的釣魚城,成為了斬殺蒙古士兵的“絞肉機”,連蒙古帝國的大汗——蒙哥,也戰死沙場!

  3. 最為棘手。為了攻下這座小城堡,蒙哥把他的智慧和打仗經驗全部都用上了,正面攻擊、側面迂迴、佯裝襲擊、威逼利誘,可以說什麼招都使,結果都沒用!

釣魚城保衛戰,四川一座古城堡,卻神奇地改寫了歐洲的歷史!

探究蒙軍敗走釣魚城的原因,天時、地利、人和,蒙軍完全不佔優

  1. 低估釣魚城軍民的抵抗意志。蒙哥相信王堅只要識時務的話,一定不會拒絕投降蒙古既能保命,又能升官發財的難得機會,因為一路下來,他見了太漢人將領耐不住蒙古人的糖衣炮彈,明眼人都知道南宋的滅亡,不過是時間問題。但蒙哥小看了王堅,這個有骨氣的漢人將領,抱以必死的決心,用自己的才智,打敗不可一世的蒙軍。

  2. 高估自身勢力,忽略宋軍地利優勢。蒙古鐵騎最大的優勢是機動性強,在廣闊的北方草原地帶,可以馳騁風雲,這是蒙古人傲驕的資本,但釣魚城身處重慶崇山峻嶺之間,經過多年的打造,已經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堡壘,蒙哥沒有根據釣魚城地理特點,有針對性的制定戰略戰術,單憑過去的經驗和勇猛,結果吃了大虧。

  3. 忽略天時的不利因素

    。據史記載,1259年是個大旱年,“自春至秋,半年無雨”,到了六月,四川天氣無比炎熱,重慶多山形成的高溫溼熱天氣,讓北方的蒙古人特別不能適應,加之,蒙古軍隊連遭挫折、水土不服,軍中暑熱、瘧疾等疾病盛行,饒是智計百出的蒙哥也是一籌莫展。

  4. 驕橫自負掩蓋了一個戰場指揮員應有的理智。釣魚城久攻不下,大將術速忽裡建議:“大軍困在釣魚城,長此下去非常不利,不如留少量兵馬在此牽制,主力部隊沿長江東下,與忽必烈等軍會師,從而一舉滅掉南宋。”一貫驕橫自負的蒙古將領紛紛反對,理由很簡單,蒙哥大汗親自出徵,小小的釣魚城都拿不下,有損失蒙古軍威。如果,蒙哥大汗懂經濟學,知道“沉沒成本”這個概念的話,他一定會慎重考慮術速忽裡的建議的。可是歷史沒有那麼多如果!

沉沒成本,經濟學上的一個概念,大意是指導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釣魚城保衛戰,四川一座古城堡,卻神奇地改寫了歐洲的歷史!

釣魚城保衛戰是如何改寫世界歷史走向的?

“釣魚城之戰“延續了南宋二十年的國祚、緩解了歐亞大陸的戰禍、阻止了蒙古鐵騎向非洲擴張,深遠的影響和改變了世界的格局。

  1. 讓搖搖欲墜的南宋又殘喘了二十年

    。釣魚城之戰導致蒙古這場侵略戰爭的全面瓦解,當時蒙古軍隊分三路攻南宋,一路由蒙哥進攻四川重慶,一路由忽必烈進攻湖北武昌,一路由兀良合臺從雲南經廣西北上進攻湖南長沙。蒙哥之死,導致四川的蒙軍被迫撤軍,護送蒙哥靈柩北 還,包圍了鄂州的忽必烈,為與其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也不 得不撤軍北返,兀良合臺一軍在忽必烈派來的一支部隊的接應下,也渡過長江北返,蒙古的南北兩支軍隊基本上是按預定計劃進軍的,只因西邊主攻戰場的失敗而功虧一簣。

  2. 解除了蒙古軍隊對歐、亞、非等國的威脅。蒙哥的意外死亡,讓已經橫掃了西亞的蒙古遠征軍停止的西進的步伐,蒙哥的弟弟烈兀當時正準備向埃及進軍時,獲悉蒙哥死訊,立即東還,留下的部將怯的不花和5000名士兵最終因寡不敵眾被埃及軍隊打敗,蒙 軍始終未能打進非洲。蒙古的大規模擴張行動從此走向低潮。

  3. 中原的經濟文化得到了較好的保護。蒙哥一死,忽必烈接撐帝位,與蒙哥相比,忽必烈相對比較開明,是蒙古統治階層中少有的對漢文化感興趣的人,他大力延攬漢族儒士,極力推行漢化政策,取得很大成效。而恰恰是這一點,讓幾千年形成的漢文化得以續存。

釣魚城保衛戰,四川一座古城堡,卻神奇地改寫了歐洲的歷史!

感謝您的閱讀,本文僅個人觀點,歡迎關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