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頻交易與區塊鏈,高交易額只是開始

高頻交易的定義

在國際金融市場,高頻交易被廣泛應用於交易商、對沖基金等機構的延遲敏感型主動交易策略中。客觀地講,高頻交易技術廣泛適用於易受(低)延遲影響的多類策略,基於各自注重的高頻交易策略不同,對於高頻交易的看法也並不相同,因此完全準確界定高頻交易很難。綜合起來,高頻交易需符合以下幾點:

●交易指令:交易指令完全由電腦發送,對市場數據的響應延時在微秒級(VBA退散)。

● 系統:系統由專用的軟硬件組成,研發時需要大量計算機專家級的工作。

● 位置:系統的硬件需要放在離交易所主機很近的位置上,所謂 co-location。並且得到專門的准入許可證,交易指令直接發送至交易所(而不是通過券商中轉)。

● 持倉:平均每次持倉時間極短

● 交易量:大量發送和取消委託訂單

我們以為的高頻交易是這樣的:

淺談高頻交易與區塊鏈,高交易額只是開始

其實更多的高頻交易是這樣的:

淺談高頻交易與區塊鏈,高交易額只是開始

高頻交易的盈利能力如何

傳說是這樣的:

淺談高頻交易與區塊鏈,高交易額只是開始

但現實很殘酷。和任何其他行業一樣,賺大錢的的確有,賠錢的也大把存在。我想這個行業特別吸引眼球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它融合了金融和計算機這兩個熱門詞彙,而且確實是一個高科技行業(相信沒幾個行業會關心光速在不同介質中的區別),很容易給外人一種神秘感。但如果只盯著金字塔頂端的幾家公司而下結論,就好像看了喬丹集錦以後就認為所有打籃球的人都能扣籃一樣,是不現實的。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因為高頻交易系統對低延遲的敏感性,研發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要高薪聘專業的計算機專家,花錢買昂貴的硬件,租用專門的微波通信線路。但這一切也不能保證你得到一個預想中的“低延遲”系統。整個系統的設計和開發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程。而且交易系統對於準確性和穩定性要求極高,不夠精密的話上線後會出現各種問題,根本無法使用。

如此大規模的投入,很多時候換來的是一個殘次品系統:

淺談高頻交易與區塊鏈,高交易額只是開始

非常非常多的公司因為搞不定技術問題而賠錢關門,這裡有一個深遠的問題,高頻交易是一個金融和計算機結合的產業,但同時精通這兩者的人才是非常稀少的。金融人士主導的項目會缺乏對技術的判斷能力,IT人士主導又會對需求把握不清。在對性能不敏感的行業這可能不是太大問題,可以按照傳統的甲方乙方方式解決,有問題慢慢扯皮。但在這個高競爭行業,沒有太多時間可以用來浪費在扯皮上。投產的系統可能慢上幾微秒就是廢物,而那時往往會發現基本的設計就有問題,根本無力迴天。這種超高難度的研發壓力,其實才是高回報的來源。

高頻交易與區塊鏈

高頻交易如何與區塊鏈聯繫在一起?數字貨幣基於區塊鏈技術發行,在數字貨幣交易市場,每天交易額達幾千億。這對於火熱不久的區塊鏈來說,這樣的交易額只是個開始。在傳統期貨領域,高頻交易產生的交易額佔整體交易額60%左右。但目前的數字貨幣交易市場,高頻交易介入的佔比還很少,但並不表示高頻交易無法介入這塊領域。鑑於數字貨幣的特殊性,傳統大基金機構遲遲猶豫不敢進入數字貨幣交易市場,這對於很多敢於冒險的機構和團體來說,這可能是個絕佳的機會。區塊鏈技術的高速發展帶動數字貨幣的交易流通,未來幾年內,數字貨幣交易額很可能呈現數十上百倍的增加,越早進入這塊市場,就越容易佔據主動。

目前來說,同時擁有高頻交易技術的國家與相關人才並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歐美與香港。國內股市T+1的交易特性註定沒有高頻交易的發揮餘地。在國外方面,來自美國區塊鏈實驗室SPORTARB的IntelligentCat(中文名:智能貓)利用高頻交易已經在數字貨幣交易市場取得一定的影響力。這對於想通過高頻交易在數字貨幣交易市場獲取高額利益的個人或者機構來說,智能貓是個可以借鑑的榜樣。

最後,對於想投資的個人或者團隊來說,找高爆發和高增長的項目,首先要關注風口。所謂做事不如做勢,做勢不如坐市,區塊鏈數字貨幣市場可能就是如今的勢與市,選對好項目,不要盲目的炒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