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微信區塊鏈小程序 「小協議」再次叫停,回歸之路道阻且長?

微信的一紙禁令將區塊鏈小程序“小協議”推上了風口浪尖。

首個微信區塊鏈小程序 “小協議”再次叫停,迴歸之路道阻且長?

《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誕生不過月餘的“小協議”經歷了極為短暫的生命週期。“小協議”上線次日即5月9日下午就因違規被微信叫停,原因是“(微信)小程序不允許含有加密的功能”。彼時,“小協議”開發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們要調整下代碼,不出意外的話過兩天就會再上線”。記者發現,被叫停第二天即5月10日,“小協議”又重新復活,用戶也飛速增長起來,到了當天下午卻被再次暫停服務。

此後,時間過去了一個月,“小協議”偃旗息鼓,一直處於被暫停服務狀態。如果只是調整代碼,為何拖了這麼久仍未上線?記者聯繫到“小協議”程序的開發者-北京毛線球科技創始人王登科。

通過採訪,《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小協議”被暫停服務後也曾提出申訴,騰訊很快做出了反饋,但表示區塊鏈不屬於服務類目。王登科對本報記者證實了這一點,他進一步補充道,目前也在計劃著手設計一些新的體驗形式,“小協議”可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

記者注意到,註冊微信小程序,需要填寫服務範圍並提交審核。王登科也對記者透露,當時註冊服務範圍中並不包含區塊鏈。“區塊鏈是一個技術,不是服務,所以不屬於服務,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用區塊鏈不是服務類目來封禁應用,還是不太站得住腳的”,他認為。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註冊的公司中,經營範圍中可以含有區塊鏈字樣。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天眼查查閱了多家區塊鏈公司的工商信息,發現多家經營範圍中含有區塊鏈字樣。比如“區塊鏈技術開發”、“互聯網區塊鏈技術研究研發服務”、“區塊鏈技術開發與應用”等。

有區塊鏈業內人士推測,騰訊未將區塊鏈列入小程序服務範圍內,這種謹慎態度或與當前區塊鏈行業相對薄弱的政策法制環境有關。雖然區塊鏈技術很熱,但目前處於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區塊鏈經濟學家王學宗也曾對記者表示“區塊鏈技術人才匱乏、基礎設施不完善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發佈《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也指出,對於區塊鏈技術本身的法律政策規範也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區塊鏈技術有關的技術標準的規範的制定。一方面,它有助於確定統一對區塊鏈技術的認識,促進其標準化進程,從而促進區塊鏈技術在不同行業的具體應用形成統一而完善的技術前提。另一方面,通過實施對區塊鏈技術在法律政策層面規範要求,能夠從根本上減少區塊鏈技術被“濫用”、“錯用”的可能性,減少區塊鏈技術運用在具體的應用場景中構成違法犯罪情況的幾率。

不過,隨著區塊鏈法律政策規範日趨完善,期待“小協議”們能夠再次迴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