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究竟是淡泊名利的贤相,还是沽名钓誉的投机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大诗人陆游对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凭借着一篇《出师表》奠定了自己忠臣良相的形象。

诸葛亮究竟是淡泊名利的贤相,还是沽名钓誉的投机者?

千百年来,诸葛亮被不停地神话,一直被供奉于神坛。近些年来,有些人不断地扒皮诸葛亮,而且此风日盛。小编本来以为质疑诸葛亮是现代人的行为,后来才发现,原来我们的前人也没少质疑他。

比如民国时期的小说家周大荒,应该是“亮黑”的始祖级人物。但是人家不是为了黑而黑,他对诸葛亮的评价还真是有理有据,小编觉得非常有道理,在这里不妨跟大家分享一下。

诸葛亮究竟是淡泊名利的贤相,还是沽名钓誉的投机者?

周大荒首先觉得诸葛亮为人并不淡薄名利,他说自己躬耕南阳,隆中高卧,还在《出师表》中强调自己“不求闻达于诸侯。”可是又自比管仲,乐毅。分明是表明货色,待价而沽。

小编觉得这确实是一种早期的炒作行为,既要淡薄高雅的好名声,又想出世追求功名利禄。这样的诸葛亮有些显得虚伪,还不如像太史慈那样说“大丈夫生于乱世,应当提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那样大方豪气。

诸葛亮究竟是淡泊名利的贤相,还是沽名钓誉的投机者?

周大荒还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提到了质疑,里面有一句:“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刘备不是为了复兴汉室才找诸葛亮的吗,可是诸葛亮却不让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那样由谈什么恢复汉室呢,想恢复必然要除掉天下其他的实力,实现江山一统的。小编觉得诸葛亮的提议从战术上看,是对的,刘备弱小,应该避开曹操的锋芒。

但是从天下大义上看,完全方向不对,他只教会刘备如何在乱世中得一块天下,这是在教刘备割据自立,并不是希望天下快速统一,休养生息。可以说他考量的是自己的前途,可以辅助某个人然后成就自己。真正的高洁之士不应该是追随最强大者,帮助他快速统一全国吗?

诸葛亮究竟是淡泊名利的贤相,还是沽名钓誉的投机者?

由此可见,诸葛亮私心还是很重的,尤其到了他主政的时代,高举着先帝的大旗,北伐的大旗,将四川的百姓置身于水深火热的生活,为了征战老百姓苦不堪言,究竟是一个人的志向野心重要,还是一方百姓的性命生活重要呢?还是他自己能够写进史书彪炳功绩重要呢?

诸葛亮究竟是淡泊名利的贤相,还是沽名钓誉的投机者?

所以,小编我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并没有多大好感,但历史从来不是一言堂,每个人对历史人物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只要不是为了黑而黑,为了吹而吹,拿出证据,理性分析,有理有据跟别人观点不同又怎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