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究竟是淡泊名利的賢相,還是沽名釣譽的投機者?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這是大詩人陸游對諸葛亮的評價,諸葛亮憑藉著一篇《出師表》奠定了自己忠臣良相的形象。

諸葛亮究竟是淡泊名利的賢相,還是沽名釣譽的投機者?

千百年來,諸葛亮被不停地神話,一直被供奉於神壇。近些年來,有些人不斷地扒皮諸葛亮,而且此風日盛。小編本來以為質疑諸葛亮是現代人的行為,後來才發現,原來我們的前人也沒少質疑他。

比如民國時期的小說家周大荒,應該是“亮黑”的始祖級人物。但是人家不是為了黑而黑,他對諸葛亮的評價還真是有理有據,小編覺得非常有道理,在這裡不妨跟大家分享一下。

諸葛亮究竟是淡泊名利的賢相,還是沽名釣譽的投機者?

周大荒首先覺得諸葛亮為人並不淡薄名利,他說自己躬耕南陽,隆中高臥,還在《出師表》中強調自己“不求聞達於諸侯。”可是又自比管仲,樂毅。分明是表明貨色,待價而沽。

小編覺得這確實是一種早期的炒作行為,既要淡薄高雅的好名聲,又想出世追求功名利祿。這樣的諸葛亮有些顯得虛偽,還不如像太史慈那樣說“大丈夫生於亂世,應當提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那樣大方豪氣。

諸葛亮究竟是淡泊名利的賢相,還是沽名釣譽的投機者?

周大荒還對諸葛亮的《隆中對》提到了質疑,裡面有一句:“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劉備不是為了復興漢室才找諸葛亮的嗎,可是諸葛亮卻不讓劉備與曹操爭奪天下,那樣由談什麼恢復漢室呢,想恢復必然要除掉天下其他的實力,實現江山一統的。小編覺得諸葛亮的提議從戰術上看,是對的,劉備弱小,應該避開曹操的鋒芒。

但是從天下大義上看,完全方向不對,他只教會劉備如何在亂世中得一塊天下,這是在教劉備割據自立,並不是希望天下快速統一,休養生息。可以說他考量的是自己的前途,可以輔助某個人然後成就自己。真正的高潔之士不應該是追隨最強大者,幫助他快速統一全國嗎?

諸葛亮究竟是淡泊名利的賢相,還是沽名釣譽的投機者?

由此可見,諸葛亮私心還是很重的,尤其到了他主政的時代,高舉著先帝的大旗,北伐的大旗,將四川的百姓置身於水深火熱的生活,為了征戰老百姓苦不堪言,究竟是一個人的志向野心重要,還是一方百姓的性命生活重要呢?還是他自己能夠寫進史書彪炳功績重要呢?

諸葛亮究竟是淡泊名利的賢相,還是沽名釣譽的投機者?

所以,小編我對諸葛亮這個人物並沒有多大好感,但歷史從來不是一言堂,每個人對歷史人物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只要不是為了黑而黑,為了吹而吹,拿出證據,理性分析,有理有據跟別人觀點不同又怎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