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的外国传教士,一次偶遇促成了一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1936年8月,一部名叫《神灵之手》的书在英国伦敦出版发行,该书以作者的亲历见闻第一次向西方世界介绍了红军长征,比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西行漫记》还要早1年多。《神灵之手》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向西方世界真实的反映他的长征见闻。

他叫鲁道夫•勃沙特,中文名为薄复礼,是一名英国传教士。1934年10月,当时在贵州镇远教堂做牧师的勃沙特在安顺参加完祈祷后返回的返回途中,在经过城外一个小山坡时,正好与从江西进入贵州的一支红军部队相遇。就这样,在无意之中,勃沙特闯进了红军长征的行列,开启了自己的一段神奇之旅。

长征中的外国传教士,一次偶遇促成了一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长征途中的勃沙特

当时的红军子弟对于这样的一名外国人是很充满怀疑的,但是,他们都纪律严明,对她秋毫无犯,并且礼遇有加。当晚,就把收缴的个人物品全部返还给了勃沙特,而且所携带的银元一份不少。一路上,勃沙特深刻感受到了红军对他的尊重,休息时从来都是他睡床,战士们睡地上,在粮食很有限的情况下,把好的也都留给他。对这支部队充满好奇的他就一路跟随。

长征中的外国传教士,一次偶遇促成了一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电影《勃沙特的长征》

勃沙特在中国多年,他是深知地方军阀部队的行径的。但是,在这里他却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氛围。勃沙特从中国的这些红军指战员身上,看到了一种为实现崇高理想而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耳闻目睹红军的真实情况后,勃沙特深受触动,曾多次写信到上海、南京等地为红军采购药品,筹集经费。

长征中的外国传教士,一次偶遇促成了一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长征中的外国传教士,一次偶遇促成了一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电影《勃沙特的长征》

一路上,他们同甘共苦,翻山越岭,出生入死,建立了深厚的信任感和友谊。1936年4月,红军进逼昆明,考虑到军情紧急,战事多端,就决定让勃沙特离开部队,前往昆明。勃沙特的长征也就此结束。他跟随红军走了560天,行程达到6000英里,并成为长征中的一员。

勃沙特离开红军之后,开始着手整理自己在红军中的那段亲身经历,并利用回国探亲的机会通过演讲等形式向国外介绍中国红军的真实情况。于是,在1936年8月,他的著作《神灵之手》在英国伦敦出版发行。在书中,勃沙特对红军英勇善战、纪律严明的作风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长征中的外国传教士,一次偶遇促成了一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晚年勃沙特

为此,勃沙特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说,中国人民把他称为老朋友,这使他激动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