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缺少歷史文化底蘊?那是你對青島不了解

首先要明確的是,既然要討論青島的歷史文化底蘊,那就不能單單隻侷限於青島的幾個區,應該從整個青島地區來考慮。

青島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雖只有百餘年曆史,但其所轄地區卻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經過數千年的歷史演進,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蹟。在青島建制之前,膠州灣地區就已經有著燦爛的文化。

膠州市

膠州擁有5000多年曆史,至今仍保留新石器時代集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於一體的三里河文化遺址。境內曾是春秋莒國、介國封地,唐朝設立板橋鎮,北宋時期港盛州興,海運貿易持續繁榮,特設市舶司、膠西榷場,是長江以北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全國五大商埠之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素有“金膠州”之美譽,滋養形成了膠州人民“包容友善、重商守信、弘文尚德”的人文傳統。膠州歷史底蘊深厚,文化名人眾多,以“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為代表的歷史名人就有100多位;民間藝術源遠流長,膠州秧歌和膠州茂腔同時入選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八角鼓入選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中國秧歌節永久舉辦地。被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秧歌之鄉、中國剪紙之鄉、首批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等稱號。
青島缺少歷史文化底蘊?那是你對青島不瞭解

即墨區

老即墨人都知道這麼一句“先有即墨,後生青島” 。說起青島的歷史文化底蘊 ,毫不誇張的說即墨可以撐起大半邊天,畢竟現在的青島市中心曾是即墨的管轄範圍。

“即墨之名,因水而得,即墨之設,其來久遠”,舊日的即墨作為一個地區概念,最大時包括如今的即墨、平度的南村鎮、市南、市北、李滄、城陽、嶗山等地。這片古老土地的故事追溯到6000年前,“東夷”先民便在這一地區繁衍生息。商、周時期,即墨屬於“萊夷”的管轄範圍。到了春秋時期,齊國滅掉了萊國,齊國大夫朱毛始建即墨城,到了戰國時期,即墨依靠漁鹽之利,盛極一時,後世出土的“即墨之法化”刀幣印證了史家們“齊有即墨之饒,而聯袂揮汗與臨淄並誇殷盛”的說法。

除了悠久的歷史,這裡更流傳著許多人文故事。即墨舊有九賢祠,其中尊列為首的是即墨大夫。他將即墨治理的“田野闢,民人給,官無留事,東方以寧”,而獲得齊威王“封之萬家”的嘉獎。後來,燕國樂毅帶兵攻齊,“連下齊城七十二”,是田單將其擋在了即墨城,並藉助於即墨城雄厚的經濟基礎,在三年困城後依然可以調集起“五千壯士”和一千頭“火牛”,一戰而大破燕軍,盡收齊國失地。西漢初年,田橫及五百義士不為富貴、威武所屈,為氣節殉身於即墨田橫島。魏晉之前,即墨又為皇室所重,今之境域內分封了諸多王侯,漢武帝劉徹在未成太子之前,也被封為膠東王。而漢宣帝時期的大臣即墨人王吉,以敢於忠言進諫聞名,他的兒孫後來大多名列公卿,“書聖”王羲之便是其中之一。到了明清時期,即墨私塾遍地,士紳崛起,周、黃、藍、楊、郭等望族中人才輩出。


青島缺少歷史文化底蘊?那是你對青島不瞭解

平度市

春秋戰國時置棠邑和即墨邑。秦時置膠東郡,郡治即墨縣。西漢時屬即墨、鬱秩、盧鄉、平度、下密縣。東漢時屬即墨、膠東侯國和盧鄉、當利、下密縣。三國曹魏時屬膠東、即墨、下密、盧鄉、長廣縣。平度市歷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人在平度這塊土地上居住繁衍。其中在“三埠李家遺址”挖掘出土了大量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嶽石文化時期的遺物以及戰國、漢代時期的文物。是嶽石文化重要的發源地之一。歷史文化名人150名。代表人物有春秋時期齊大夫甯戚,北宋蔡齊,明代呂讓、官廉、李學詩,清代戴恩溥、王培佑等均以事功揚名。在文化科學方面,西漢徐萬且為《太初曆》創始人之一,十六國時數學家成公興、清代名醫於博澤等,都是造詣精深、成績卓著的一流人才。
青島缺少歷史文化底蘊?那是你對青島不瞭解

萊西市

《左傳》記載:齊國疆域為“聊、攝以東,姑、尤以西。”“姑、尤”就是大沽河、小沽河。萊西地處東部沿海與西部內陸的交通樞紐,商貿通衢、兵革衝要,古人眼中的大沽河指的主要是萊西段。所以,大沽河不僅是萊西地理上的主要標誌,而且早已成為萊西的象徵。萊西是中國古戲曲古音樂發源地之一,擁有民間戲曲表演23種;“萊西工藝葫蘆”和“萊西鼓吹樂”兩個項目列入青島市級非物質保護項目名錄,“萊西秧歌”等11個項目確定為萊西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萊西的飲食禮儀、婚喪嫁娶、民間遊藝等也無不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萊西的剪紙、牆花等民間藝術更是遠近聞名。原中央工藝美院院長,著名畫家張仃對萊西的剪紙如是評價:“豪放、典雅”。
青島缺少歷史文化底蘊?那是你對青島不瞭解


近代青島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康有為、沈從文、老舍、梁實秋等一大批影響中國文化走向的名人不約而同陸陸續續地遷居青島,胡適、蔡元培、巴金等中國文化史上響噹噹的人物也多次遊歷青島,這使得青島一夜之間成為可以與北京上海媲美的中國文化界的核心城市,儘管當時距青島建制還不到四十年,但是在那個動盪年代裡局勢相對穩定環境氣候又特別引人的青島就成為文化巨擘理想的避難安身之地,青島迄今為止在中國文化史上揮灑的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在那時寫就的,中國文學界的不世英才老舍先生的《月牙兒》、《駱駝祥子》等名著正是誕生於年輕的青島,沈從文的不朽佳作《邊城》也是在青島的紅瓦綠樹間醞釀構思的,還有大量影響後世的文學作品同樣出自青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