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动乱后,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毅然帅兵离开转战千里

清朝中后期,南方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此运动规模之大、影响之深、波及范围之广、参加人数之多,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为中国古代史上农民运动的巅峰。为何太平天国运动最终仍旧以失败而告终呢?说到这个问题,首先当属那场震惊朝野的“天京事变”。正是此事变让处于鼎盛时期的太平天国迅速衰落,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等三员大将的被杀,几万精锐兵士死在自己人的刀剑之下,给太平天国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尤其是杨秀清堪称太平天国的顶梁柱,他死了之后太平天国没有真正意义上战略人才!当然,除了这个事变还有其它因素存在,诸如:农民阶级思想落后、外国势力干涉、湘军过于强大……但其中有一条我不赞同,即:石达开的出走。

朝中动乱后,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毅然帅兵离开转战千里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翼王,乃元老级的人物,其地位仅次于天王洪秀全及东、南、西、北四王之后。就这么个声名显赫的人物,却在“天京事变”之后率领属下近十万大军脱离太平天国,一路向西挺进,转战数千里,最终在前有天堑后有追兵的困境中,兵败大渡河边安顺场,全军覆没!“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的所有高级将领中,只有后起之秀英王李秀成和忠王陈玉诚的作战能力不错,但毕竟威望、资历、经验不足,而且两人之间也有各种龌蹉。那么只剩一个石达开能真正镇得住场面。因此,他的离开对于太平天国的打击不亚于之后失去江北大营!而他带走了那十万精兵,对于太平天国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历来的学者对石达开此举都颇多腹诽,甚至有极端观点认为此举当属于叛变,与“天京事变”中韦昌辉的恶劣行径相提并论。在央视版的电视剧〈太平天国〉里也反映出编剧和导演似乎不怎么赞同他的做法。该剧里面他的义女也不和他一起走(虽然这个义女是虚构的)。

朝中动乱后,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毅然帅兵离开转战千里

可是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即使石达开不离开又能如何?自从“天京事变”之后,洪秀全对任何人都不信任,尤其是石达开这样实力雄厚又手握重兵的元老。当然,也不能完全怪洪秀全,毕竟“天京事变”给他的打击也非常大,想想同甘共苦的战友同志拔剑相向,是怎样的悲剧啊!而眼下,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相继被灭门,石达开的影响力仅在洪秀全之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完全可能成为第二个东王杨秀清。至于干王洪仁玕只是外来户,又是文官,对军队影响极其有限。所以,如若真有那么一天,又有谁来充当另外一个“韦昌辉”呢?李秀成、陈玉成?此二人可没有那么傻,去当替罪羊。至于扶王陈德才、慕王谭绍光等等即使有那个心也没那个能力。另外,经过“天京事变”这么一折腾,太平天国内部动荡不安,危机四伏,洪秀全的威信也大不如前了。反之,一直在外带兵作战,没有卷入事变的石达开威信反而有所上升。如果再有什么风吹草动,石达开取而代之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朝中动乱后,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毅然帅兵离开转战千里

洪秀全封两个昏庸无能的堂兄弟为王,并让他们牵制石达开,对于石达开来说此举就实在不那么厚道了。让本来就因为“天京事变”而对太平天国大失所望的石达开彻底心灰意冷了。“天京事变”中几万惨死胞兄胞弟们的血还没有干,洪秀全就开始提防他了,他也不得不为自己的未来担心。先不说太平天国还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即使有朝一日能够统一天下,作为头号大功臣的石达开也难免会遭受“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与其那时才捶胸顿足、后悔不已,还不如现在就做出决断。

所以,洪秀全和石达开之间可谓麻杆打狼——两头害怕。谁都不好轻易翻脸,但也不敢完全信任对方。这种尴尬状态下石达开出走或许是避免太平天国出现第二次内讧的最好办法。如果把石达开看作为叛变,那他大可以孤注一掷,把洪秀全搞下台,自己执掌太平天国。但他没有这样做,他很清楚,如果再有风吹草动,太平天国很可能会土崩瓦解。而且离开之后的石达开既没有投降满清,也没有公开反对太平天国,而是带领部队四处争战,以减轻太平天国的正面压力。哪怕最艰难的时候,他始终把自己当成太平天国的一份子。

本文为本号特约撰稿人【乱剑狂刀:一个观点激进的网络流浪者,混迹于武侠和历史论坛,帖子少废话多。喜欢旅游,喜欢看书,喜欢睡觉,喜欢集邮……除了考试外什么都喜欢尝试。希望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完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原创,未经允许,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