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到底有多少中國人吸食鴉片?

文|陳卿美

晚清的國人是什麼樣子?有很多人都說,留大辮子,抽大煙。留大辮子確實是,但抽大煙真有那麼嚴重嗎?如果人人都抽大煙會是什麼恐怖景象?清廷一直控訴,說英國不斷向中國販賣鴉片,中國各地煙館林立,菸民體質嚴重下降,最終還導致了兩次鴉片戰爭,將中國推入災難的深淵。那時,到底有多少國人吸食鴉片呢?

探究吸食人數的問題,首先要明確的是,吸食人數是逐漸增長的。根據各種史料的記載,最高峰時期應在1880年代。這點幾乎是沒有疑問的。

晚清時到底有多少中國人吸食鴉片?

兩個女人在抽大煙

據范文瀾《中國近代史》統計,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夕,即1835-1838年,吸食鴉片的人數為200萬人。筆者查閱資料發現,此時的中國人口數量為4億人,那麼,吸食鴉片人數佔比只有0.5%,也就是200人中才有1人吸食鴉片。

200萬人抽大煙,這個數量對於全國是什麼概念呢?很多人估計沒有感覺。我們拿今天的艾滋病患病率對比一下。據中國疾控中心統計,截至2016年9月,我國報告現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4萬例,如果加上歷年累計死亡的20.1萬例,再加上三成未意識到、未被發現的感染者估計25萬,三項數據加在一起為115.5萬人,佔全國人口比例為0.08%,即1250人之中有1人患艾滋病。相比抽大煙的人數,抽大煙的人數是患艾滋病人數的六倍。

不過,似乎感覺這個比例還是很低,200人中才有1人抽大煙,這與各地煙館林立的景象是不相稱的。據《慕雅德的晚清中國》一書提供的數據,在1880年代,中國吸食鴉片人數達到頂峰,在800萬左右。筆者也查到了此時的人口數據,1880年,全國人口數量為3.64億人,吸食鴉片人數佔比2.2%。每一千人中有22人吸食鴉片,50人中就有1人抽大煙,這個比例已經比較高。但似乎也與想象中的國民素質普遍羸弱,兵源難徵相去甚遠。

還有一種說法,有人根據全國開設的煙館及煙槍推算,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全國吸食鴉片的人數大約有4000萬人。也就是說,全國有十分之一都在抽大煙。也有人提出是根據白銀外流測算為1000萬人。筆者曾在另外一篇文章提到,中國在1838年外流白銀519萬兩。其實,這個價格只是英國給中國人的批發價。如果按1000萬人估算,每人一年就是半兩銀子。考慮到鴉片的暴利,如果零售價是批發價3倍的話,每人每年就要1.5兩銀子。如此看來並不多。照此推算,4000萬人抽大煙顯然是不可能,200萬人則每人每年需要7.5兩銀子,花費不少,看似比較合理。

另外,根據史料統計,1838-1839年,當時輸入中國的鴉片為4萬箱。這4萬箱可提煉出240萬斤煙膏。如果有1000萬菸民,每人每年才2.5兩煙膏,顯然不夠。如果是200萬菸民,每人每年1斤,也算是比較合理的。

按鴉片數量推算或許比較靠譜。那就是據英國傳教士慕雅德統計,英國輸入中國鴉片,最高峰是8萬箱,即400萬斤煙膏。如果採用1880年代,菸民最多800萬的說法,那麼每人每年也有0.5斤。如果採用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時間,也就是200萬菸民的話,則每人每年為2斤。如果按每人每年1斤的話,那麼,菸民就是400萬人。

以上都是私人的推算,再看一個英國比較官方的報告。1880年,倫敦一家新聞媒體向英國政府提供了一份報告,稱根據北京使館區附近醫院的統計,30%-40%的成年男性吸食鴉片,佔北京總人口的40%-60%。而抽大煙的農民和工人平均只有4%-6%。此數據相差懸殊,或許只能說明,白領、金領、富豪、權貴抽大煙的更多,而底層百姓抽大煙的更少。

至於通過煙槍數量推算菸民的說法,感覺就有點滑稽了。比如林則徐在虎門銷煙時,拘捕的菸民、煙販共有1600人,而煙槍則有4.27萬杆之多。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結論,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時,中國的菸民數量大約在200-400萬,即最高每100人中只有1人抽大煙。1880年,大約為1000萬人,即每36人中就有1人抽大煙。

不過,後來中國曾出現大面積種植鴉片的“盛景”,國產鴉片大行其道。具體多少國人吸食鴉片已經無法統計,但相信人數會大增。即使按最高峰時期1000萬人再翻兩番來算,也只是4000萬人,約為每9人中就有1人抽大煙。當然,這只是筆者的推測,因為具體數字誰也說不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