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一本書評)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小說,我大概在7-8年前看過。唐七公子的所有文章都翻過。據說是個成都姑娘。細膩溫柔的巴蜀之鄉,滋養過諸多文化名人,如玉美人,謙謙君子。她的行文流暢,灑脫,人物極具個性,自有一股風流姿態。她善於用幽默口吻,講述一樁樁傷心的故事。她是我喜歡的作者之一。但今年才是她最火的一個年頭。先是電視劇,電影也很快要上映。電視劇一直沒有看,等著看電影。雖然劉亦菲,楊洋並不符合我內心的主角設定。女主應該更加恣意灑脫些,嫵媚妖嬈些,劉相比有點清湯寡水了;男主應該更加威武陽剛些,更瀟灑不羈些,雖然人物設定較年輕,但也應有經歷世事的滄桑感,居於高位者的威嚴感,楊太年輕,太奶油。但在烏煙瘴氣的娛樂圈,這兩人,還算順眼。

《三生》(一本書評)

今天想寫的,跟十里桃花無關。源於我最近看的聶華苓的《三生影像》,感動很多。這是本近600頁的厚書,開卷需要一點兒勇氣。但需要佩服作者,一點兒也不枯燥乏味,難以下嚥。如果把本書比喻成一道菜,它不是饕餮大餐,沒有看不懂的法式菜牌,沒有現代分子餐飲的故弄玄虛,也不是煮大白菜的清湯寡水。不會暴飲暴食,只有營養搭配,清淡可口。她的確是個才女,不同年齡階段的描述,採用的行文方式,文筆和年齡相互契合。比如幼年時期,語言偏幼稚,少女時期又活潑灑脫。中年時期,曲折動人。老年時期,千帆過盡,淡淡笑看風雲。

《三生》(一本書評)

跟著她走過的路慢慢經歷,那些離愁與歡喜。看看時過境遷的世界,聊一聊物是人非的感慨。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是她早年生活的背景,顛沛流離的大逃亡,是抹不去的沉重哀傷;寶島臺灣的白色恐怖,是她風華正茂時的經歷,壓抑孤寂苦悶,是灰暗的色彩;美國愛荷華的生活,是她中年到老年的主要生活背景,有愛,有信任,有希望的日子裡,是任憑鳥飛魚躍的海闊天空。

一個人,一輩子,可以和別人有多少不同。時間可以見證,活著的人可以見證。是在一個固有的圈子裡,自怨自艾,渾渾噩噩,耗費一生,虛度青春年華。還是讓生命像燃燒的火焰。光芒四射,異彩紛呈,旺盛的火苗,足以照亮別人,自己的心靈,以及未知的遠方。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她是有這份美麗與淡定的。父親英年早逝,母親拖著幼子幼女,不知道流了多少淚,吃了多少苦,堅強的活下來了。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苦難史,如同螻蟻一樣經歷戰爭離亂,軍閥混戰,外敵入侵的人們,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仍頑強得像春風過後的野草。而她自己,青春也曾像花兒一樣綻放。她成為一個作家,一個高校教師。第一段婚姻聚少離多,13年維繫下來,實則名存實亡。獨自撫養兩個女兒,照顧老弱的母親,關照弟妹。因為政治原因,在臺灣,很長的時間裡,都沒有太多人身自由。過著被監視,孤立的生活。

《三生》(一本書評)

人的一輩子,會遇到很多人,但那個互相惦念,雖然孤獨,雖然害怕受傷,但是勇於付出,敢於託付真心的人,可遇難求。各種不幸之中,她又是幸運的,她遇到了paul engle,這個有學識,幽默的美國詩人。他們是靈魂伴侶,他們相愛至深,讓人心生羨慕。他們組建了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架起一座文化,溝通交流的橋樑。她們幫助世界各地,有才華的人,渡過困難,找到方向。40多年的時間,1400多位來自70多個國家的作家,來到愛荷華,創作,學習,交流過。

《三生》(一本書評)

她的照片集裡,不同膚色,不同國籍,不同民族,種族,擁有一樣燦爛笑臉的人,聚集在一起。那個時候,作者們曾經籍籍無名,也許曾經飽受戰爭離亂之苦,現在的他們,已經讓人仰望,是文壇或政壇的新興領袖。讓人心生感動,又心懷羨慕。她去過很多地方,她的交友,是遍及天下的。和那麼多有思想,有文化,有經歷,而歷史背景各異的人相遇,不知道可以碰撞出怎樣燦爛的火花,不知道可以得到多少心靈的滋養,靈魂的昇華。

《三生》(一本書評)

文人自古相輕,那麼多的作者,那麼多脾氣秉性各異的人,聚集在一起,沒有相互的傾軋,只有由衷的欣賞,相得益彰的幫助。她的內心,一定是澄澈透亮的,她的品性,一定是坦誠可靠的,她的心胸,一定是寬廣遼闊的。她看得清楚自己的位置,也看得清楚別人的長處,預見得到別人的高度,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精神。

非常感動的書。看她的文字,聯想到自己。反省過去了的半輩子,似乎還是沒有活得太明白,也僅有一世而已,我在過怎樣的生活,我是否在虛度歲月,我是否在虛擲不多的青春。在日復一日的枯燥疲乏中,像沙漠一樣荒蕪的心裡,是否能長出根系,活下來的零星植物,是否能開出花朵。這場尋尋覓覓,也許會一直持續...

有些人,活得越來越窄,站在井底,慢慢鑽到牛角尖裡;而有些人,越活越開闊,面向大海,藍天,可以恣意翱翔,萬千世界的溝壑,瞭然於胸。我害怕活到牛角尖裡的悲劇,這是一條逃無可逃的死路。我渴望,海闊天空的姿態。世界本來遼闊。也許那時候,曾經的一切枷鎖,桎梏,都沒有什麼大不了。就像岸邊輕輕被風揚起的沙粒,迷人眼,但是落下去,寂靜無聲,了無痕跡。願可以有不念過去,不懼將來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