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數學家高考能不能把數學考滿分?爲什麼?

手機用戶人與人


作為一個記者,我曾經在美國參加過世界數學家大會的專題報道,應該來說對這個問題還是非常瞭解的。


首先,高考數學考得啥?

從難度上來說,就是最基本的初等數學的應用,考試的要求則是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一份通常150分的試卷。


而要高考數學考滿分,則需要滿足幾個要求:1.思維深度要夠,很多學生為什麼考不到滿分?因為壓軸題難度較大,成了攔路虎,一道題卡不出來,就和滿分絕緣。


2.極高的正確率,極低的錯誤率——頂尖的高考狀元,能夠達到10次模擬考試,有七八次是滿分。


3.時間限定,只有120分鐘,所以要求在保證準確率的基礎上在2小時內完成答題。


4.考試性質決定了,必須在高考大綱內完成試題,不可以採用超綱內容。比如03年河北省理科狀元遲躍潔就曾經指出:搞競賽就搞競賽,備戰高考就好好搞高考,說得不客氣一點,就是高考的時候就應該完全把競賽的那一條東西給完全扔掉。很多競賽背景的,考數學用微積分,當時大綱還沒有學這個,因此即便結果對了,也要扣分。


結合以上三點,數學家考滿分很難。


首先,數學家中第一點是佔優勢的,因為高考數學的東西真的就是皮毛。對於真正的數學家來說,幾乎沒有難度,也就是說,理論上所有的高考題,數學家都能做出來。


但問題是,其他幾個方面,數學家都不佔優勢。


時間和正確率方面,數學家接受過嚴格的數學科研訓練,但是高考數學是兩回事,畢竟術業有專攻,高考數學很多都是套路,套路是啥?就是平時接觸過的,考場上拿來就能用的。數學家當然會生疏,雖然他們可以根據基本原理推導出來,題目也能做出來,但是時間不夠。


並且,數學家長期搞數學研究,或許也會知道捷徑,但是一旦用了捷徑,就勢必觸犯第4條,也就是超綱解法不給分或者扣分。這樣也就拿不到滿分了。


實際上,我的一位記者朋友曾經給一位國際著名的數學家看過一道高考大題,結果這個數學家光是讀題就花了一刻鐘,然後眉頭緊皺,花了半個小時,告訴朋友,這個問題他基本上讀懂了,但是為了穩妥起見,還是回去看一晚上,明天告訴他答案。


第二天,數學家發給他郵件,結果一個簡單的題目,被這個數學家複雜化了,把很多隱含的可能情況都考慮到了,這些情況連出題人都沒考慮到,因為數學家是站在高等數學的角度,因此簡單的題目會被複雜化。


清華學神韓衍雋的班主任告訴我:每次考試,他不怕韓衍雋做不出來,而是擔心他考慮問題過於嚴謹。為啥呢?就是因為和數學家一樣,把問題複雜化了。


但是,是不是所有數學家都拿不到滿分?當然未必。如果這個數學家是中國的,且走的是高考途徑,那麼他肯定了解中國高考的數學題到底是什麼情況,那麼考滿分的概率就非常大了。


但是總體而言,國外數學家考滿分的概率很低,因為國外的數學家有很多都是大學期間才走上數學道路的,應試教育的那套東西未必擅長。


佩子臨


首先吧,我覺得如果這個事要按概率來說的話,我覺得只要是真正的數學家,考滿分的概率應該在65%左右,之所以給這樣的結論,我有如下幾點理由:

第一,從數學家的定義來講,就是對數學這門學科有非常深入的理解與感悟,對數字極為敏感,運算能力極強,這兩個特點就足以擊敗許多會在高考數學計算這塊上出問題的考生,也就是說,數學家出現算錯的概率是幾乎為零的(當然理論分析出錯導致結果錯誤那就另當別論),這就極大減少了運算錯誤帶來失分的可能性。

第二,從數學家研究的對象來看,主要是高等數學以及一些初等數學與高等數學的銜接處,數學家與那些著名高校大學數學教授非常接近,那些教授其實在課餘就是數學家,因為二者的資質和水平相當,只是作為數學家而言研究和探討的領域更為自由。而高考數學最後一道大題一般是跟導數與函數的結合有關,或者有出現數列、導數與函數的結合,不管是哪種,這三個內容在高等數學裡也是重點,導數不用說,微積分的入門與基礎,數列在高等數學級數中會牽涉到,函數更不用講,高等數學每一處都在接觸函數。所以在最後一道最容易失分、邏輯思維性比較強的題目上,數學家的硬知識體系是絕對足夠用的。

第三,從考試內容來看(以理科數學為準,文科就不提了),高考結合了初等數學幾乎全部的內容:函數、集合、導數、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平面向量、空間向量、概率與統計、極座標、方程、參數方程、不等式等內容,較為綜合、複雜,許多初等數學公式與定理數學家會有一定的遺忘、不常用或者說不熟練用,而數學家所熟悉的總體上更偏向於高等數學中一些靈活、奇妙、複雜的數學思維與方法,面對初等數學中一些複雜問題可能在短時間內不能及時調整,在答題時可能會採用高等數學的計算方法與思維方式來答題,會把出題人的目的擴大化,知識過度延伸化,這就有可能導致超綱扣分。

第四,數學家也有學習年代的經歷,也參加過高考和各種類型的考試,一些基本的考試方法與技巧數學家不會不知道,但高考畢竟有時間限制,數學家已脫離學習階段多年,可能更習慣花多數閒暇時間來思考一些複雜問題,能否在高考時間限制內完成所有命題作答是一個問題,一些答題的格式與規範性問題也有可能與高考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綜上所述,我覺得一個數學家來做高考試卷,考滿分的概率是比較大的,但不排除種種因素會影響到其發揮!




斷線諾夏紙鳶


很可能拿不到滿分

就像一個文學家能把高考語文考滿分嗎?其實很難.就算是自己寫的文章出在試題中,還是很難做到滿分的.數學家做高考題,同樣如此,也是有非常大的可能性是拿不到滿分的.有人把數學家做高考題比作大學生做小學數學題,其實也是沒有辦法比的.小學奧數題,教授都不一定做得出來,大學生能輕易做出來嗎?我看未必.

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我覺得數學題在不同的階段,考查的方向與方式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的.況且,我國數學方面,常常出題比較偏,很多人是想不到的;而且中學階段的數學,輕思想重技巧非常嚴重.也就是說同一個知識點,可以考得非常簡單,只要學習了就能做出來;也可以考得非常難,極少數人能做出來;而數學家研究數學是重思想輕技巧的,思想方向不對技巧再好也沒用.側重點不一樣,要想數學家考滿分也是有難度的.


學霸數學


不可能,高考有時間限制,在規定的時間裡要做大量的習題,這些習題又涉及到各個方面,無論哪個方面有一丁點不熟悉,就有可能出現錯誤,數學家研究的東西一般很專業,他們在讀高中時數學可能很牛,參加高考有可能考滿分,那時候年輕,反應也快,初生牛犢不怕虎,考好考砸都不在乎,沒有後顧之憂,所以常常可能超常發揮,別說滿分有可能,如果有附加題的話,還有可能超過滿分,但是當他們達到一定年齡,成為數學家後,再讓他們去考,別說滿分,題目能不能做得完都要打個問號,這個時候,他們在數學的某個專項研究領城可能很牛,無人能出其右,但要說反應能力,解題速度卻可能遠遠不如年輕的時候,因為研究問題不比考試,沒有時間限制,你一個禮拜研究出成果也行,你幾個月甚至大半年研究出成果也行,沒什麼時間限制,相對考試而言,時間就要寬鬆自由多了。研究問題相當於跑馬拉松,考試相當於百米短跑,讓一個跑馬拉松的去參加短跑比賽,就象讓一個短跑比賽的去參加馬拉松賽一樣,沒有可比性。還有一點,如果讓一個數學家去參加高考,可能考都還沒考,那個數學家就會想:我堂堂一個數學家,如果考得好,人們會認為理所當然,就象貓抓老鼠狼吃肉一樣不奇怪,如果考得不好,豈不是要讓旁人笑掉大牙,數學家考不好數學,有沒有搞錯?這數學怎麼學的?難道是沽名釣譽,浪得虛名不成?以後人們會用怎樣的眼光看自己?這樣想來想去,患得患失,那就更考不好了,別說滿分,如果得失心太重,能考及格就算不錯了。當然,也不否認會有一些人拋開一切顧慮,專心考試,然後發揮超常的,但要說超常到考滿分,我覺得可能性還是不大,不管怎麼說,無論一張什麼高考卷子,能答題答得分毫不差以致考滿分的只有那麼個把幾個人,百萬分之幾的概率,誰能保證哪個數學家就在那個概率之內?


手機用戶59116883200


我們需要弄清以下問題

一:什麼是數學家?

二:高考數學考什麼?

一:類似物理學家,生物學家,畫家等,數學家自然是在數學領域有傑出貢獻或才能的專家。記住什麼是專家?專意味著知識層面越高越關注一點,這一點很深入。

二:高考不用說來,考點在於解題方法。

對於數學家做高考題,當然並不都是他日常的研究範圍,自然不會肯定滿分了。


藍144959516


其實這個和語文考試現代文閱讀叫文章作者來考得不到高分是一個原因,高考它考的不僅僅是知識點還有考試技巧和熟練度它有自己的答題方式和評分方式,不熟悉的人撞進去,哪裡會一定考高分。能考高分的人,數學語文這些科目的素養一定很高,但是部分沒有考高分的人他不一定差。只能說數學家可能一個月就能適應高考節奏,摸清套路然後考極高的分數,而普通人可能要三年才可以甚至還達不到,語文也是一樣,假如把魯迅的文章出的閱讀題叫他自己做他肯定得不到高分,但是你按高考複習模式給他來兩三個月,在看他能不能得高分,素養在那裡呢!


毛毛zp


這要看數學家是否年輕,還有,是否一直關心中學數學教育與高考。

一般地,在一線多年把關高三數學老師,若參加最近兩年的數學高考,考滿分的可能性最大。因為這兩年數學高考題型正規化了,無偏題怪題,經驗豐富的高三數學老師按部就班,輕車熟路。可以預料,明年及以後數學高考的難度還會逐步降低。從2020年開始,就連學生高考數學考滿分的也將從無到有,從少到多。

數學家從事的研究領域與高中初等數學幾乎沒什麼交集,若長期沒搞限時應試,對近幾年高考數學試卷陌生,參加高考可能就不習慣了,要獲得高考滿分可能比高三尖子生還難。

但是,若是年輕的數學家,對高中數學記憶尤新,或一直活躍在奧數、關心中學數學教學的中、老年數學家,參加數學高考的話,就容易拿滿分了。我國老一輩數學家,如華羅庚、蘇步青等,一輩子都關心中學數學教育,尤其是中學數學競賽,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數學小天才。


中華一統全球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絕對的,也就是說,身為數學家,高考數學有可能考滿分,也有可能考不到滿分,不是說因為參加數學考試的人的身份是數學家,就一定100%滿分,但較之其他參考者,概率會高一些。

高考是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題目,數學家既已成“家”,年紀上自然已不年輕,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完規定題量,不能說就能夠完全避免不出差錯。其實,數學家的研究到了一定程度,是向專、精、深的專業領域發展的,即使高考數學沒有取得滿分,也並不能以此就懷疑數學家的專業能力,他們在數學領域做出的貢獻,令人敬佩!


小初的書聲影像


現在很多考試題對數學家來說是,題淺,量大。題雖淺,但數學家對於試題中的很多平時基本不看,有點生疏,做題時需花一點時間考慮,所以數學家做現在的考試題最容易出現因時間不夠題沒做完。數學家搞數學研究,所遇到的都是精深的數學難題,研究不怕你慢,就怕研究課題太深你理解不了,長久做這種研究工作,慢慢思考已成了習慣,突然叫數學家做這種題量很大的考試題,就有點趕工的感覺,做題速度跟不上很正常。


龍一歐


如果不考慮意外因素的話,應該能夠很輕鬆的拿到滿分,為什麼呢,首先從高考來說,考的知識點都是正常邏輯內的,用標準的方法是能夠解出答案,不存在腦筋急轉彎這類情況,其次站的高度不同了,看問題也就不同了,在數學家這個層次再來看高考題,就像一個大學生去做小學題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