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菜馆 留给长春的味觉传奇!

中午,北安路与清明街交汇处,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街边不时有车放慢速度,寻找着可以停车的位置。

然而很多车辆迫不得己还是钻进了小胡同里,碰碰运气。终于停好了车的人,大概已经在几百米外,依然兴冲冲地往回赶。

一家菜馆 留给长春的味觉传奇!

她们迫不及待地走进了街边一个小店-于记菜馆。而于记菜馆也如1992年它初开店那样,迎接着每一位客人。

对于它来说,这来的每个人都是普通的顾客,而对于这每一位客人来说,这都是一份城市的味觉记忆。

只不过对于那些经常来吃的老食客来说,这只不过是一家他们习惯了的日常小店,波澜不惊。

一家菜馆 留给长春的味觉传奇!

馆子不大,门面普通。里面看起来有五十多平,桌面也不甚干净,大概八九张台。

人却是很多的,所有的菜品都摆在门口对面的桌子上,以及旁边的菜架上。

一家菜馆 留给长春的味觉传奇!

顾客就在这桌子旁点菜,这样摆一桌子菜,看起来是非常震撼,视觉冲击强烈。

这时候会有一位大姐拿着本,“催促”着你点菜。记住,面对这样一位大姐,一定要保持一份平常心。

一家菜馆 留给长春的味觉传奇!

如果是第一次来,你一定会被大姐的态度和说话语气激怒。习惯了就好了,大姐其实就是这样一种性格。只不过性子急而已!

如果第一次来,千万不要问大姐,你家都有什么特色。你环顾四周,看看大姐都点啥了,就点啥也差不了。

一家菜馆 留给长春的味觉传奇!

总有人会问:“老爷子还来炒菜吗?”

“老爷子都八十多岁了,整不动了,但咱家菜味都没变”,大姐回答。

说实话味道还是有一点点变化的,对于个人化程度非常高的中餐来说,有些东西是无法复制的。

老爷子是长春餐饮江湖的一个传奇,这点毋庸置疑。提起于金阁,上点岁数的人都知道。

这张照片是鬼哥在网上找到的,拍摄于2012年,老爷子78岁,那时候他还在店里亲自掌勺。

一家菜馆 留给长春的味觉传奇!

按照新文化报上的新闻采访,“1948年,于金阁从山东来到长春,先在长春饭店到学徒,拜师学艺,精心钻研。

上世纪50年代,外交部在全国各地知名饭店寻找到使馆工作的大厨。当时于金阁的师兄弟有10多位,谁都想获得这个名额。

于金阁凭他自创的金果凤尾大虾。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外交部派驻国外使领馆的一名厨师。去过也门,去过美国,去过埃及。

在美国工作期间,于金阁精湛的厨艺,受到美国媒体的关注。他的故事,还登上了《纽约时报》。

1992年,59岁的于金阁退休。帮下岗的女儿,他在长春市重庆小胡同里,开了一家小菜馆。”

在重庆胡同开了20多年后,迁至现在北安路的位置。

一家菜馆 留给长春的味觉传奇!

很多人来到店里,都是带着朝拜的心情吃饭,比如我。尽管有时候觉得这道锅塌豆腐挺咸,但我依然会津津有味的吃完。

虽然不是老爷子亲手做的,但这后人毕竟是他亲传,带着他的感觉和味道。

于记菜馆全称:于记烤酱炖炒菜馆。基本上将吉林老菜的含义包括完了。

目前店内依然都是传统老菜,鬼哥以几样品尝的菜进行简单的梳理。大伙可以自行前去感知。

锅塌豆腐。

一家菜馆 留给长春的味觉传奇!

一家菜馆 留给长春的味觉传奇!

稍咸,可能并不是常态。然而确实非常低香,豆腐嫩而又弹性。这菜做起来相当麻烦,起码得四十分钟能做出来。

现在都是提前做好的,顾客点的时候再加工一下即可。

一家菜馆 留给长春的味觉传奇!

小脊吉米。好像是这么一个名字,整不准成了。有知道的,可以帮忙指正。

一家菜馆 留给长春的味觉传奇!

将里脊肉切成米粒厚度的小条,这刀功也是了得。口味有点像鱼香肉丝的甜香,配饭无敌。大姐说,如果吃不完打包回家,拌面条吃,绝了。

一家菜馆 留给长春的味觉传奇!

汆锅底。

一家菜馆 留给长春的味觉传奇!

一家菜馆 留给长春的味觉传奇!

一家菜馆 留给长春的味觉传奇!

一家菜馆 留给长春的味觉传奇!

为城市留存一份味觉记忆,馋鬼扫街始终在行动,欢迎提供有价值线索,那些有年头的美味餐厅。

文中两张于老爷子照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

于记烤酱炖炒菜馆

北安路与清明街交汇处东行10米路北

一家菜馆 留给长春的味觉传奇!

合作探店联系电话微信:186266243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