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心有沉香,生命便能舞动

狼毫一挥,沿着魏晋风流、唐宋遗风,在一纸浩渺里,恣意奔放的是自由的灵魂,也有千年的回声。

毛笔:心有沉香,生命便能舞动

自古以来,文房四宝似乎与文人雅士总是相伴而生。特别是排在首位的笔,更是古人文房书斋中的必备之物。

古人以纸为田,以笔为锄,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

毛笔:心有沉香,生命便能舞动


毛笔,比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具体诞生于何时,已无可考。而最有故事性的说法则是“蒙恬造笔”。

相传,秦国大将蒙恬带兵在外作战,经常要写战报给秦始皇。当时,军情瞬息万变,文书往来频繁,但用竹签写字或者用刀刻字都太慢了,于是蒙恬“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这才有了毛笔的雏形。因为这个传说,蒙恬被视为毛笔的始祖。

但据史学专家考证,早在蒙恬之前很久(有说诞生于新石器时代,当时的彩陶上就有毛笔描绘的痕迹),毛笔就已经诞生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蒙恬在改良毛笔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毛笔:心有沉香,生命便能舞动


1953年,湖南长沙出土了一支战国笔,这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毛笔实物。当时,各国对毛笔的称呼也不尽相同。吴国称其为“不律”,楚国称其为“聿”,燕国称其为“弗”。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书同文”,才将名称统一为“笔”,并一直沿用至今。

毛笔:心有沉香,生命便能舞动


毛笔,既装点着古人的雅致生活,也承载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忧思烦琐,当然也成就了他们温文儒雅、挥洒激扬的风姿。

多少辞赋与奏折,多少檄文与颂歌,挥毫出没在一纸浩渺的烟波里,然后海天茫茫,万物俱消,唯有雨水与沧海横流的恣意奔放。

毛笔:心有沉香,生命便能舞动

那一刻,砚纸就是舞台,满载的都是生命的厚重。那些看不完的锦绣山河春花秋月,欲说还休的乡愁旅思离情别恨,书不尽的江山社稷家国情怀,都在纸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