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降将丁汝昌为什么会被清朝重用?

一德格天1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晚晴名臣,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曾是太平军降将,说他是降将可能还有些高估了,在太平军时,丁汝昌不过是无名之辈。

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可能都知道,太平天国降将的结局大多比较悲惨,或者得不到重用,或者投降后被当做炮灰使用,连北王韦昌辉的弟弟韦俊在投降后也仅仅得到一个参将的职位。

丁汝昌加入太平军

丁汝昌在安徽庐江县,幼时家贫以务农为生,幼年时丁汝昌读过三年私塾,1854年太平军攻占庐江,18岁的丁汝昌加入太平军,成为程学启手下,驻扎安庆。

丁汝昌随程学启反正

1860年湘军曾国荃率军围攻安庆,此时安庆虽然形势危及,但是在太平军将领叶芸来等人的调度下,安庆的防守还算稳固。

湘军久攻不下,设计诱降程学启,“因程事母至孝,遂压服其母入城招降。”程学启率三百余部众深夜翻墙出城,向清军投降,丁汝昌就在这三百降军之中。

步步高升

程学启投降后,叶芸来将安庆城中的程学启妻子和幼子杀害,程学启报仇心切,带领部下反攻城内太平军,终于攻破安庆,叶芸来及所属一万六千余人全部战死。

安庆之战后,程学启升为三品游击,而丁汝昌也成为了千总。

程学启的“开字营”转投淮军,划归李鸿章部,成为丁汝昌仕途的转折点,丁汝昌追随刘铭传平定捻军,因功被授位总兵。

此后丁汝昌因与刘铭传不和被革职赋闲在家,后投奔李鸿章因为是同乡而受到重用,逐渐成为北洋水师提督。

丁汝昌投降后之所以能获得重用,主要因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投降时机好

丁汝昌追随程学启投降时,太平军势大,且安庆久攻不下,程学启的主动投降迅速瓦解了安庆守军,为清军立下了大功。

其次,丁汝昌作战勇猛

无论在程学启部下还是刘铭传部下,丁汝昌都以作战勇猛著称,在剿灭太平军和捻军的过程中主要是因功不断高升。

最后,丁汝昌虽是降将,但并不是太平军骨干

丁汝昌投降时在太平军中的职位并不高,很容易获得清廷的信任,降将身份没有给他造成过多的困扰。


一点点历史


丁汝昌的经历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使在人脉关系错综复杂的封建社会,是金子总是会发光。

出身合肥农村的丁汝昌,只上过三年私塾就因为家贫辍学,后入豆腐店做伙计,1851年,庐江一带发生严重灾荒,丁汝昌父母双亡,无奈之下18岁的丁汝昌加入了占领庐江的太平军,成为程学启的部下。

程学启是一员猛将,太平天国“受天安”叶芸来十分看重他,还把小姨子嫁给他,程学启也知恩图报,屡屡打退湘军对安庆的围攻。

曾国荃自觉一时半会打不过程学启,就学曹操把程学启的养母抓过来胁迫程学启投降,程学启自幼丧母,养母恩比天高,所以左右为难,恰巧这件事情被叶芸来知道了,准备先下手为强,把程学启抓起来,程学启连夜带着丁汝昌等人投降了曾国荃。

恼羞成怒的叶芸来把程学启妻子儿子全部杀死,头砍下来挂在安庆城门示众。程学启悲愤至极,立誓“灭贼以报国家”,1861年程学启身先士卒攻入安庆城中,太平军守将叶芸来所部一万六千余人战死,安庆遂被湘军攻占。

程学启虽然入了清军,但曾国荃对这伙降军一直不放心,只要有战役必让他们打头阵,希望借刀杀人,剪除后患,但程学启丁汝昌命大,连续攻占无为州、运漕镇、东关等地,不但没有死,还累立战功,程学启擢为正三品参将,并受命自立营头,扩军为开字营,丁汝昌升任千总,充当开字营哨官。

1861年冬,为防备太平军攻打上海,曾国藩命李鸿章筹备淮军,程学启的开子营因为安徽人居多,被整体划入淮军,成为李鸿章的部下。

1862年丁汝昌因为配合刘铭传作战勇敢,被刘铭传点名要到自己麾下,仍充哨官,统领亲兵100人。旋改统领马队,升任营官,授参将。

太平天国败亡后,李鸿章梳理两江军务,丁汝昌升为副将,统先锋马队3营,随刘铭传北上,与捻军作战,捻军被剿灭后,丁汝昌因功被授为总兵,加提督衔。

1874年刘铭传打算把丁汝昌的三个营裁掉,双方发生冲突,丁汝昌一怒之下辞官回家,解甲归田。躲过了一场杀身之祸。后李鸿章兴办洋务,不甘心就此消沉的丁汝昌找到李鸿章,李鸿章素知丁汝昌“才略武勇”,委任他筹建北洋水师。由于早年表现突出,正指挥兵马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也来信邀请丁汝昌出山助阵,但被李鸿章以“伤病复发”为由留在身边。

光绪十二年,丁汝昌率北洋水师远洋操练,在长崎补充给养,北洋水兵因为嫖妓问题在日本大打出手,此事原本是北洋水兵挑起,但自恃兵强马壮的北洋水师竟然以炮击长崎威胁日本政府,最后以日本赔偿五万元了事。

此事被日本方面认为是奇耻大辱,也为后来甲午海战埋下伏笔。

光绪十四年,根据李鸿章的提名,奏准以北洋水师记名提督直隶天津镇总兵丁汝昌为海军提督,不久赏加尚书衔,丁汝昌达到一生荣誉的顶点。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十二日,全军覆没的丁汝昌服鸦片自杀,以死谢罪天下,临死前,将北洋海军提督印截角作废,年仅59岁。在他死后,光绪帝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丁汝昌的子孙辈被迫流落异乡。直至宣统二年(1910年),经载洵及萨镇冰等人力争,清廷才为丁汝昌平反昭雪。

丁汝昌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但他做官兢兢业业,对上级忠心耿耿,虽然中途变节,但受到重用并不奇怪。

(1)有能力

丁汝昌虽然是太平天国的降将,但他并非大官,所以对他后来仕途影响不大,韦俊还是韦昌辉的弟弟,一样在投降后混的风生水起。而丁汝昌之所以在投降后受到重用,与他的能力有很大关系,程学启曾国荃刘铭传李鸿章左宗棠,凡是和他有接触的上级都认同他的能力,可见货真价实,确实有两把刷子。

(2)有忠心

早年的程学启,后来的李鸿章,丁汝昌因为是降将的关系,一直尾巴做人,尤其是跟着李鸿章后忠心耿耿,在朋党政治讲究门庭的封建社会,忠诚是优秀的品德。

(3)有运气

将军百战穿金甲,一将功成万骨枯,和丁汝昌一起投降的老上级程学启早早战死,而丁汝昌却又活了几十年,带兵打仗,运气必不可少,丁汝昌戎马一生能坚持下来自然有上天眷顾。

关于丁汝昌的功过,历史自有公论,最后以当时《纽约时报》的一段话收尾:

三名中国海军将领,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将军、右翼总兵兼“定远”舰舰长刘步蟾将军和张将军,在目前的战争中表现出了比他们的同胞更加坚贞的爱国精神和更高尚的民族气节,他们值得中国的人民引为骄傲。他们是通过一种令人哀伤的、悲剧性的方式--自杀,来表现出这种可贵品质的。。。不管这些军官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是否像他们离开时表现的那样,但至少他们在展现一个中国人的爱国精神方面做出了贡献,他们向世人展示:在四万万中国人中,至少有三个人认为世界上还有一些别的什么东西要比自己的生命更宝贵。


日慕乡关


很多人都知道邓世昌和丁汝昌这两个人,但是丁汝昌是从太平天国投降清军的,这个就很少人知道了,在我们印象中太平天国的将领下场都不怎么好,那为什么丁汝昌会如此被重用呢?

丁汝昌,出生于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安徽庐江人,祖籍是安徽凤阳。丁汝昌家境贫寒,他只在私塾读了三年书,十岁的时候就失学了,十四岁在族伯父的豆腐店里当学徒。

咸丰三年,公元1854年,太平军攻占了庐江,丁汝昌参加了太平军,跟随程学启,驻扎于安庆城。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安庆城被湘军所包围,丁汝昌跟着程学启带着三百多人翻出城墙向湘军投降。曾国荃(曾国藩的弟弟)让程学启与丁汝昌为先导,攻打安庆城,毕竟程学启与丁汝昌对安庆城比较熟悉,八月,安庆城被攻下。

程学启升任游击,从三品,担任开字营营官,丁汝昌升任千总,正五品,担任开字营哨官。曾国藩命李鸿章组建淮军,程学启的开字营就归李鸿章指挥。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程学启,丁汝昌的开字营与刘铭传的铭字营一起攻打太平军,刘铭传看丁汝昌英勇作战,就向李鸿章请求调丁汝昌到自己的营里,不久之后丁汝昌担任营官,参将,正三品。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李鸿章担任两江总督,丁汝昌升任副将从二品,与刘铭传北上跟着曾国藩打捻军,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东捻军失败,丁汝昌升任总兵,正二品,加提督衔,从一品,并获得巴图鲁的称号,也就是勇士的意思。

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在李鸿章的推荐下,丁汝昌担任北洋水师海军提督,加尚书衔。

那为什么丁汝昌这样的太平天国降将能够委于重任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丁汝昌在太平军的位置不太高,所以就比较不受影响。第二,丁汝昌英勇善战,能堪大用。第三,丁汝昌一直有李鸿章的提携。就是说,只要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


历史简单说


这个问题很搞笑。

丁汝昌压根就没当过长毛,何来降将一说?呵呵,丁军门出身小康之家,接受过传统教育,一生以忠君爱国这种传统君臣大义为标准要求自己,并最终为清王朝殉节。所以我很好奇那些口口声声说丁汝昌出身长毛的狗屁达人哪来的勇气,梁静茹给你们的?

丁汝昌早年投身铭军水师营,并在镇压长毛的战争中成长起来。后来为了剿灭捻子,铭军水师营才登岸作战。换句话说,丁军门早期就是水师出身,他去当海军提督不是没有道理。




李鸿章草创北洋海军时,丁汝昌并没有立即当上提督,他先是在一艘蚊炮船上当督操,全是李鸿章对他的考核。丁汝昌在当督操期间,自学英语和近代海军知识,根据英国人的记录,称丁汝昌可以用流利的英语同英国人交流,并可以绘制海图制定航线,在通过考核之后,他才被认命为水师提督。


丁汝昌曾经带队去英国纽卡斯尔接“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期间丁汝昌和他所领导的水师官兵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所以,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丁汝昌被任命为海军提督,这个海军提督总体上负责行政工作,并不是直接对海军作战、训练进行指挥、制导。而且,丁汝昌为人和蔼,平易近人,深得海军官兵的拥戴。


关于抹黑、污蔑丁汝昌的谣言,大多出自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之手,毕竟翁同龢与李鸿章有私怨,而北洋海军就成了翁同龢这个小人斗李鸿章的目标。

即便是在威海卫危急的时候,这帮废物也不是想着如何挽回局势,而是忙着写弹劾的折子,要置丁汝昌及北洋海军与死地。

最后丁汝昌牺牲个人名节签署降约,保住部下的生命,自己吞鸦片自尽殉国。对于这样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日本海军也按照海军礼仪向丁汝昌致敬。

外国人对丁汝昌的评价。







丁汝昌和日本海军创始人胜海舟有非常不错的私人关系,可以说是惺惺相惜,二人曾经互赠佩剑作为纪念。丁汝昌殉国后,胜海舟为丁汝昌写了一首捥诗,并用“双美”来称赞他的故友。

只是丁汝昌死后也不得安宁。

最后,向中国海军第一代海军统帅、民族英雄丁汝昌致敬。

资料来自于《沉没的甲午》


北洋海军陆战队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曾经是太平军的一个小喽喽,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成为了大清国北洋水师的提督。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都有一个疑问:为何丁汝昌一个太平军的降将会被清政府重用,并且他一个骑兵将领却成了北洋水师提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其中的秘密。

本是太平军的小喽喽,曾国荃反而成就了他。丁汝昌是安徽人,在太平军占领安徽后,他参加了太平军。而在1861年,安庆被湘军围困后,丁汝昌随着自己的老大投降了湘军。而曾国荃对他们不放心,因此每战必让他们冲锋在前,但丁汝昌也是一个狠人,对昔日的兄弟也毫不手软,屡立战功,不仅取得清廷的信任,而且官至千总。

他成为李鸿章的嫡系,开始入了李鸿章的法眼。后来,李鸿章组建淮军,大部分由安徽人组成,而作为安徽人的丁汝昌成了李鸿章的手下。后来,丁汝昌战上海,剿捻军,屡立战功,官至总兵,加提督衔。1874年清政府决定裁军节饷,海军大佬刘铭传裁撤了丁汝昌部马队3营,丁汝昌对此不满,向刘铭传抗议,两人闹僵了。后来,丁汝昌为了保命,老老实实地同意了,并且赶快跑回了老家。

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丁汝昌的机会来了。在得知李鸿章要组建北洋水师后,赋闲在家的丁汝昌,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他立刻去投靠李鸿章。李鸿章正在苦于没有合适的北洋水师提督的合适人选,丁汝昌的到来可谓是恰到好处。于是,李鸿章就任命丁汝昌为北洋水师提督,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丁汝昌作战勇猛,是个人才,并且在与湘军、捻军作战中深得清廷信任;二是时机,当时李鸿章急需合适的人才,而丁汝昌的到来可谓及时雨;三是任人唯亲,李鸿章与丁汝昌同为安徽人,并且丁汝昌也做过李鸿章的手下,属于自己人,便于李鸿章牢牢地掌握北洋水师。正是因此,一个太平军的降将,并且还是一个骑兵将领的丁汝昌成了北洋水师的提督。

丁汝昌自杀殉国,反而被治罪。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黄海海战由于丁汝昌的指挥失误以及舰船老旧、弹药不足等因素,北洋水师损失惨重。随后,日军进攻北洋水师驻地刘公岛,由于李鸿章的避战不出以及清廷的救援不力,北洋水师的舰船被日军围困在港内,丁汝昌率领北洋舰船打退了日军的十几次的进攻。后来,丁汝昌获悉援军无望,北洋水师被清廷抛弃后,他自杀殉国,而他手下军官牛昶眪盗用他的名义,与日方签订了《威海降约》。

此后,在清廷的清流派与顽固派的交相攻击下,光绪皇帝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丁汝昌的子孙辈被迫流落异乡。直至宣统二年(1910年),经载洵及萨镇冰等人力争,清廷为丁汝昌平反昭雪,才得以下葬于安徽老家。后来,在光天化日之下,一群人把丁汝昌夫妇的墓挖开,拿走了墓中值钱的物件,换了一辆自行车,棺木被做成了食堂的椅子,丁汝昌夫妇的尸骨被焚烧,惨不忍睹。


密探零零发


太平军,有这个身份一般来讲都不会有什么好事,这就好像当初三国时期,只要跟黄巾军产生关系,你就一辈子得不到重用,情况最明显的就是廖化,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关羽,刘备,诸葛亮之所以一直不敢重用廖华就是因为他出生黄巾贼,其他的那些地方军阀也只不过收编黄巾军作为一种苦劳力,而不是将他们当成自己人,所有位于权力巅峰的人都有一个共识,不会任用任何一个黄巾军将领作为高级统帅。

太平军在清朝末期的地位就有一点像黄巾军,但是丁汝昌,这个来自于太平军的一个小将,一步登上权利的巅峰,成为北洋海军的最高指挥官,这一点让所有人都感觉意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实放在一个比较大的环境之下,我们或许就能明白这种情况的诞生,李鸿章根据清政府的指令组建北洋海军,这原本是一件比较高兴的事情,但是对于李鸿章来说并不怎么轻松。

李鸿章手里没有海军,他起家是从安徽起家,我们都知道安徽这个地方是不靠近海的,淮军从理论上来讲是不可能组建海军的,那么迟西为什么要多此一举,让李鸿章去组建这个海军呢?

很简单,慈禧手里没钱。慈禧光他自己那点开销花的钱就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哪还有钱去组建一支海军,海军要投入多少钱?所以迫不得已找一个冤大头来组建海军,大不了到时候我拍自己人,把那海军装备接收过来。这不就是我自己的军队了吗?这笔生意可以说。算盘打的是贼精贼精的。

清政府的獠牙已经露了出来,就是告诉你李鸿章,海军的军费,你出,到时候,至于说这个军队归谁说了算,不管你的事。

李鸿章不是一个吃亏的人,他也明白慈禧那一点小九九,要我去组建海军,没问题,要我出钱,没问题,但是最后就海军谁说了算,我说了算。

怎样才能说了算呢?第一,军队必须是我自己人,第二,指挥官必须是我自己人,军队方面的事情还好说找人嘛,(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找几个熟悉水性的王道海军舰只上面去操作,操作这一点还是可以训练出来,但是指挥官找谁呢?这个人必须要胆大心细,因为北洋海军是一支王牌部队,这支王牌部队不能由一个庸人来领导,调这个人必须要跟其他派系要分清界河,你如果一直跟其他的派系不清不楚搅和在一起,只不准哪天卷着我的人马一起逃了,所以这个人必须要没有底子,底子越干净越好,跟其他派系越没瓜葛越好,第三,这个人必须要对自己坦白,而且是要忠心耿耿,所以这个时候,李鸿章。看上了前来投靠的丁汝昌。

首先这个人出身太平军,底子最干净,并不是其他人的那种从小培养到大的那种奸细。

第二这个人原先被其他部队当做敢死队一样用,但是。打了那么多次大仗,能够活下来,证明这个人是有本事有能力的,至伞顿自肌泛的军队交代他手里不是孬种。

第三,这个人曾经跟之前的海军大佬刘铭传有着不共戴天之仇,这样的话,我就不担心你带着我的海军去投靠其他人。

第四,这个人忠心,并不是忠心于清王朝,而是忠心于他李鸿章自己,这个人是安徽人李鸿章也是安徽人,并且丁汝昌投降湘军的时候,李鸿章的淮军尚未成立。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点儿像参权股份一样,丁汝昌可以说是曾经淮军的创造者之一,这对李鸿章来说很舒服,我去找一个其他的接受过清朝正统教育的书呆子来到北洋海军的指挥官的话,我如果跟清政府发生了一点点小小的纠纷,这个书生肯定纠着我,站着说半天的知乎者也,我至于找这份罪受吗?我还不如找个能够替我考虑的人,过来掌管这个王牌,我也好省心。

就这样,惊呆了所有北洋海军的下巴,丁汝昌上任了。

后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日甲午战争彻底失败,丁汝昌选择吞服鸦片自杀,至于说清政府也把这些罪责怪罪在丁汝昌的身上,并且施以了极刑。

不过对于很多满清政府的那些高层来说,丁汝昌就是一个替罪羊。清政府杀不了李鸿章就去找丁汝昌出气,你是从事还不算完,慈禧从李鸿章的淮军扣掉了一部分作为自己的嫡系力量,使得李鸿章敢怒不敢言,自己的军队在朝鲜战场上,在黄海海战上全部败干净了以后,慈禧最后还做了背后捅刀子的那个人,而且干的事是要多不要脸就有多不要脸,结果清政府很快就得到了教训,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老李头在两广担任总督,听到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的消息以后,表示你的命令我接受,但我就是不去,你能拿我咋的。

心凉了,大家干事儿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热情了,被逼无奈之下1910年,清政府对丁汝昌实行了冤假案的申冤,可惜呀,种子已经种下了,大家也就不在乎你这次道歉了,最后清朝的破败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漩涡鸣人yy


丁汝昌并非太平天国降将。

之所以现在认为丁汝昌出身于太平军,是出自民国陈诗所著的野史,毫无根据可言。其实陈诗这样写的原因不难推测,因为孙中山的缘故,太平天国在民国的历史形象是非常正面的,而与其对立的淮军自然形象就是负面的了。陈诗为了树立丁汝昌是一个正面人物的形象,在当时的历史思想氛围下,便給丁汝昌安上了出身太平军的身份,还特地标明丁汝昌是太平军将领程学启的部下,跟随程一起降清,看上去这个身份伪造得天衣无缝。

但陈诗薄弱的历史功底使其为丁汝昌编造的身份千疮百孔,不值一驳。

程学启是1861年投降湘军,丁汝昌是1862年参军加入铭军,两人的命运线并无交集。但是,造谣容易,信谣容易,传谣更容易,拨乱反正就不那么容易了


程学启投降湘军后,其太平军旧部被编为开字营,到程学启阵亡时,开字营已经扩充为开字军,有十个营五千人,统领由王永胜接任。1867年10月,开字军10营一分为二,编入(潘鼎新)鼎军和(杨鼎勋)勋军。

而丁汝昌呢,他的履历非常清楚,一直都在铭军里,曾经带过铭军水师炮船,后来又带铭军马队,到开字军被鼎军和勋军瓜分时,丁汝昌已经是统领三营铭军的分统了。可以说丁汝昌和程学启、开字营毫无交集。

《清史稿》根本没提到丁汝昌和太平军或者程学启有什么瓜葛:“汝昌,字禹廷,安徽庐江人。初隶长江水师,从刘铭传征捻”。

而丁汝昌在后来给老上司刘铭传的信函中回忆往昔时,也说得很清楚,丁汝昌一参军就在刘铭传的麾下,而不是由其他部队转过来的。

丁汝昌最早当军官,就是当这种旧式炮船的船长,这也是后来李鸿章让丁汝昌去当北洋炮船督操的原因之一,毕竟淮军里干过船长的高级军官凤毛麟角


在清朝的所有官方史料中,也从来没有提到过丁汝昌是太平军出身。最明显的就是甲午战争中,丁汝昌遭到帝党和清流言官的无耻污蔑和攻击,甚至在他自杀殉国后,言官还在继续编造谣言,说丁汝昌是诈死,实际上已经投降日本了。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攻击丁汝昌是太平军出身。要知道“发匪余孽”是一个上好的攻击理由,如果丁汝昌真的出身太平军,他的政敌是不可能视而不见的。

那么,为什么这么明显的造假行为可以影响到今天呢?

还是历史思想环境所致。新中国建立后,继承了民国时期对太平天国正面形象的认定结论,于是直至九十年代之前,历代历史学者都继续沿用丁汝昌出身太平军的说法,以便为这位爱国将领塑造正面形象。

丁汝昌在近代海军的最初职务,就是统领这种蚊炮船的北洋炮船督操,再到后来的北洋水师统领,再到北洋海军提督,也是花了十几年时间一步步走上去的,并非有人想的平步青云



直到九十年代之后,中国历史界开始重新定义太平天国,其形象由原来的高大全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丁汝昌的假太平军身份才终于得到了纠正。


海军史研究会员


一、丁汝昌不是降将,而是降兵!

二、丁汝昌凭的是个人能力+社会关系+忠诚可靠做到北洋水师提督的!他在对付太平军、捻军的时候作战勇猛,功勋累累,对朝廷对李鸿章忠心耿耿,这些在甲午海战中也有体现!他是淮军嫡系,还是李鸿章的老乡!

三、丁汝昌是为数不多的适合做水师提督的人选,当时的中国并没有海军人才!很多人认为他是骑兵将领出身,不如刘步蟾,林泰曾等合适,这个是很错误的观点!且不说做海军司令重要的不是技术水平,还要威望、资历、管理能力!好比老板和骨干员工比业务能力,这是不合适的!何况北洋水师组建是他们只是十几岁的小孩!

四、为先人辩驳一下!甲午之败不在战场而在庙堂,败在思想、制度!甲午之败不在海战而在陆战!就海战来说,丁汝昌有一定的责任,但是他只是执行者,并不是决策者,把失败归结于他是不公平的!

第一个败因不用多讲,说说第二个,很多人以为甲午战争就是甲午海战,其实还有更重要的陆战!事实上中国陆权的思想是蒂固根深的,包括到现在恐怕我们的海军也是在陆基航空兵和陆基导弹的体系之下才有一战之力!120多年前,组建北洋水师的目的是陆主海从,拱卫京畿的,并不是经略海洋!甲午海战丁汝昌并无指挥过错,先说被人诟病的雁形阵,其实这个不算问题,北洋水师定远镇远主炮比日军军舰射程远,发挥的是主炮优势!类似于今天的超视距攻击,你打不到我的时候我先干几炮!直到日军机动舰队从侧边抄过来了才吃亏!这个就是日军航速和速射炮的优势显现的时候了,这个怪不上丁汝昌!从纪录片里日军的资料来看,北洋水师命中率不低,但是炮弹技术落后,开炮速度慢,炸弹威力比日军小得多,根本打不沉日舰,关键是还有炮弹存放时间太久,引信失灵!(这个臭弹日本还有纪念物)海战虽然北洋水师损失惨重,但是主力未损,还有一战之力的,日军也几条军舰丧失战斗力!关键是李鸿章给丁汝昌的命令是退入威海卫,避敌保船,等待陆军救援!而丁的问题是始终没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魄力,就算在被水陆夹攻的情况下,也没有冲出去和日舰决一死战的魄力!陆战的都是杂牌军,装备差,战斗意志不坚定,被日军摧枯拉朽,北洋水师被联合舰队前面堵门,陆军兜后的情况下,被日军用鱼雷艇和岸基大炮摧毁的,然后主要将领自杀,姓牛的签了威海降约!丁是百姓迁出威海之后自杀的,自始至终他的做派是值得后人敬佩的!我觉得要说他的错误就两点,一、少了点权变的魄力(陆路不保的情况下,和联合舰队拼死一搏)!二、等待救援的时候,没有防备日军鱼雷艇偷袭!


又见炊烟2893


丁汝昌作为太平天国降将,能被清廷重用,主要原因在于他是安徽合肥人,是李鸿章的乡党。

丁汝昌生于1836年,故乡在庐江县北乡石嘴头,属于今天安徽合肥境内,现在那个地方已经改为丁家坎村,因为丁姓人很多。

1854年1月,太平军占领庐江,18岁的丁汝昌加入了太平军。7年后,安庆之战中,陈玉成部将程学启率300人投降清军,丁汝昌就是300人中的一个小卒。


所以,说丁汝昌是太平天国降将不合理,因为丁汝昌在太平军中,只是一个无名小卒而已。

丁汝昌一开始投降的将领是曾国葆,他是曾国藩弟弟中最小的一个。三河镇大战时,曾国葆和哥哥曾国华一起战死,程学启和丁汝昌划归曾国荃部。

所以,作为无名小卒和草头小将,丁汝昌和程学启一直作为曾国藩的嫡系势力存在。当然,曾国藩为了“卫道除魔”的战争付出了亲人的生命,也值得敬重。

安庆战役中,程学启和丁汝昌了解安庆内情,为湘军攻破安庆立下汗马功劳。安庆之战后,程学启成为开字营营官,军衔游击,而丁汝昌也当上了千总。

程学启投降湘军,走对了路,因为太平天国有一个极度封闭的权力体系,那就是不是广西人不是客家人,根本没有升迁机会。也许,曾国藩为了吸引更多太平军非嫡系势力投诚,对程学启丁汝昌相当不错。

丁汝昌的事业腾飞,开始与淮军组建。淮军组建后,丁汝昌划归刘铭传部下。太平天国败亡时,丁汝昌已经升任副将,是从二品的高级武将了。

丁汝昌的上司刘铭传,上司的上司李鸿章,都是合肥人,丁汝昌在军中受到的待遇,不是一般的高。

丁汝昌在仕途上最大的坎,也来自于刘铭传。刘铭传是个倔驴,捻军平定后,他更是不可一世。刘铭传让丁汝昌裁军,丁汝昌不愿意,刘铭传扬言要杀他 ,丁汝昌赶快逃回老家。

丁汝昌在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的战争中,表现出很好的军事素养。因此,左宗棠不愿意看他赋闲在家,就让他参与收复新疆之战。可是,李鸿章已经定下让他统领新建的北洋海军,就留下了。

在当时看来,跟着李鸿章干海军肯定有前途。现在看来,如果丁汝昌去了新疆,就是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可是,丁汝昌选了另一条路,成了丧师辱国的败类草包。

投靠清军的还有其他将领,但是都没什么好命。


除了程学启丁汝昌,投靠清廷的还有韦俊、苏州八王等人。

韦俊被曾国藩雪藏起来,一是因为他投降时已经走投无路,二是因为他在太平天国地位很高,还是广西客家人,无法得到信任。

苏州八王是苏州之战中刺杀慕王谭绍光的八个王郜永宽、汪安钧等人。这几个人随后就被李鸿章杀了,两个原因,一个是他们大都湖北人,另一个是没有他们投降,苏州攻陷也是指日可待,利用价值不大。

另外,石达开、李秀成等高级将领也在兵败后投降,都被杀掉,因为那时候太平天国大势已去,已经不需要他们了。


历史知事


其实,不能说丁汝昌受清朝重用,他也曾经多次不被信任。不过,为什么最后却成为北洋海军的高级将领了呢?咱们从头说来。

丁汝昌确实是从太平天国投降到清朝的,不过,他并不能称为“降将”,最多是“降卒”。也就是说,他投降的时候,很可能只是个无名之辈。

(丁汝昌)

丁汝昌1836年出生在贫农家庭,当过豆腐店学徒。1854年,太平军占领他的家乡庐江的时候,他加入了太平军,在佐将程学启手下当兵。1860年,程学启负责镇守安庆北门外石垒。围攻安庆的清军将领曾国荃久攻不下,于是准备策反程学启。他抓到程学启的母亲,威胁她说,你不赶紧去劝你儿子投降,我抓到他,就杀他!程学启母亲怕了,就装扮成乞丐,前往程学启营寨中痛哭。这事被安庆太平军主帅叶芸来知道了。叶芸来怕程学启叛变,让八名壮士拿着令箭去请程学启来见面。程学启本来就已经有了投降之心,见叶芸来让他去,担心叶芸来会杀他,于是便暗中招募了他的好兄弟82人(其中便有丁汝昌。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当时丁汝昌当的什么官,很可能只是个士兵),拿着令箭走出大营后,便一路狂奔到曾国荃大营前投降。

太平军发现程学启去投降后,在后面紧紧追赶。

曾国荃没有想到幸福来得这么快,以为程学启是诈降,不敢开门。于是程学启叫道,你要不开门也可以,开炮轰击我们吧,免得太平军打到你营里来了!这样一说,曾国荃才开了门。

程学启、丁汝昌投降曾国荃后,利用对安庆的熟悉,帮助曾国荃最后攻破安庆。叶芸来壮烈牺牲。凭借这次叛变行为立下的大功劳,程学启升任游击(从三品武官),丁汝昌升任千总(正六品武官)。

不过,虽然程学启、丁汝昌投降了曾国荃,但曾国荃对他们其实一直不信任,每次打仗,都把他们安排在最前面,有点相当于“炮灰军”。不过正因为是“炮灰军”,因此也给予了丁汝昌多次立功的机会,丁汝昌骁勇善战的名气,也因此打出来了。

后来,曾国藩让李鸿章组建淮军对付上海的太平军。于是一直不信任程学启、丁汝昌的曾国荃,就把他们丢给了李鸿章。这样,丁汝昌的命运才稍微好一点。

(李鸿章)

但是后来,丁汝昌依然在清军中受歧视。

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政府决定裁军,节约粮饷。于是李鸿章手下的刘铭传就决定裁减丁汝昌部下三个营。刘铭传其实很欣赏丁汝昌能打仗,刘铭传在对付捻军的时候,特地向李鸿章申请把丁汝昌要了去。但是遇到裁军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却是他。显然,这也是对丁汝昌曾经是叛徒很不信任的表现。

刘铭传要裁丁汝昌的人,丁汝昌不高兴,抵制。结果刘铭传准备杀了丁汝昌。丁汝昌吓住了,军队也不要了,赶紧跑回老家躲起来,这才免了杀身之祸。

后来李鸿章准备组建海军,觉得丁汝昌是个人才,才又把丁汝昌召回去,让他去英国学习了一阵,回国创建海军。后来李鸿章组建北洋舰队,丁汝昌担任北洋海军提督,成为晚清海军的一名重要高级将领。

(刘铭传)

丁汝昌最后能获得李鸿章信任,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他确实作战勇猛不怕死,二是他有一定的治军能力,三是李鸿章需要培植自己的人马。

大家都知道,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这一次,日本人再次劝降丁汝昌。不过丁汝昌没有再当叛徒,毅然服食鸦片自杀,对自己完成了救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