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馬未都:古人如何學說話?

在我們最開始學習漢語的時候

都是從拼音開始學起的

從咿呀學語到字正腔圓

拼音在我們認識文字的道路上

給了我們莫大的幫助

收藏馬未都:古人如何學說話?

現代漢語的拼音是在1958年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通過的

此前一直沒有標準的漢語拼音方案

在中國古代

古人們在教學生字時

和我們今天的孩子一樣

最初在父母的啟蒙下認識最基本的字

但是為了便於傳授和學習

古人創造了許多漢字注音的方法

收藏馬未都:古人如何學說話?

漢字注音的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讀若法、直音法、反切法

“讀若”法,也稱“讀為”法

是以字注字

用一個漢字來注另一個漢字的讀音方法

直音法

比如《爾雅》:“肇”注“兆”

反切法

用一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聲”

用另一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韻”和“調”

把它們拼合成被注字的讀音的方法叫反切法

收藏馬未都:古人如何學說話?

反切法是起源於漢代末年的一種古老的漢字注音法

也是對中國古代影響最大

流傳最久的一種雙拼制注音法

例如《康熙字典》:觀,工喚切。諦視也

“觀”的讀音就是取“工”字的聲(g)

取“喚”的韻(uan)

然後拼合成(guan)

諦視也,這裡的“諦”是仔細的意思

所以觀,就是仔細地看

收藏馬未都:古人如何學說話?

《說文解字》:糗,熬米麥也。從米臭聲。去九切

用反切法來讀就是取“去”的聲(q)

切“九”字的韻(iu),糗“qiu”就唸出來了

糗的原意就是炒熟的米麥等穀物

飯或麵食粘連成塊狀或糊狀

我們今天也說“出糗”

表示一種失態、難堪的狀態

收藏馬未都:古人如何學說話?

反切法對注音有巨大貢獻但同時也存在弊端

它沒有四聲,只能猜出大概

我們現在使用的拼音都標有四個音調

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就是我們常說的一聲、二聲、三聲、四聲

古代也有四聲法

早在南朝就有周顒(yóng)、沈約等學者

歸納總結了古語四聲法:平聲、上聲、去聲、入聲

這在當時影響很大

可惜著作現已失傳

但是歷史上還留有記載

收藏馬未都:古人如何學說話?

稱為我國古代漢語語音研究的最重要的依據。

其所反映的語音系統因《大宋重修廣韻》(又稱《廣韻》)

得以完整地流傳下來

《廣韻》是我國現存的一部重要韻書

收藏馬未都:古人如何學說話?

最後,送大家一首《康熙字典》前面的歌訣

來體會一下古人的智慧

《分四聲法》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疏藏。

——《康熙字典》

收藏馬未都:古人如何學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