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忌諱:這些事不能做!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

端午節是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特別少的紀念古代文人的一個節日。

因為端午,我們總會想起屈原。

端午忌諱:這些事不能做!

公元前278年5月5日,詩人屈原,心傷楚國郢都為秦軍所破,於是以身報國,投汨羅江而死。

後人感其忠烈,衰其不幸,愛其才華,慕其操節,遂定農曆5月5日這天為端午節以做紀念。

端午忌諱:這些事不能做!

在說到屈原時,讓人首先聯想到兩個詞:離騷、愛國主義詩人。

這兩個詞,用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的話說就是:“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

雖然有部分學者認為端午節的起源和紀念屈原無關,但絕大多數人都願意相信,也只相信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

端午忌諱:這些事不能做!

另外,這不僅是紀念屈原的日子,也是一個古人驅邪避毒、祈求祥瑞的節日。

考其名,“端”是初的意思,“午”通“五”, 5月5日是為初五,故名端午。

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

端午忌諱:這些事不能做!

古人通過內觀發現,農曆五月時節乃天地交泰、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之時,是為毒月。

其中更有九天是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被古人稱為“九毒日”,而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

古人設置端午節,是在提醒大家注意養生防病,也因此這一天有許多儀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經驗的傳承。

端午忌諱:這些事不能做!

掛艾葉、菖蒲

端午過後,邪氣主要是溼熱、穢濁,所以要芳香化溼、化濁,端午節的習俗中總離不開芳香。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艾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菖蒲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忌諱:這些事不能做!

佩戴香囊

端午節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能散發出天然的香氣,這種香氣具有開竅醒神、化溼醒脾、闢穢悅神等功效。

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各種不同形狀,形形色色,玲瓏奪目,寓意吉祥。

端午忌諱:這些事不能做!

吃粽子

端午節這天吃粽子有很多好的寓意。

粽,同中,“中子”,即一矢中的、一索得男、求得貴子之意,也有“高中”之意,提升學業考運。

所以,端午節這天好好的吃上一口粽子,也讓好運道與你相伴。

端午忌諱:這些事不能做!

當然,在古代,端午並不僅僅這有這些習俗,還有一些忌諱。

避五毒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即蠍子、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要用各種方法預防五毒之害。

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這五種動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寓意五毒物被刺,不能橫行了。

在衣飾上繡畫五毒圖案,也有驅除、預防蛇蟲咬人之意。

端午忌諱:這些事不能做!

忌游泳

在許多地方,還有著告誡不要游泳的習俗。

端午節的一個最重要最普遍的內容,就是祭祀先人。

不但祭祀投江自盡的詩人屈原,有的地方還祭祀忠臣伍子婿、孝女曹娥等,有一些地方更有祭奠“溺死鬼”的說法。

所以人們認為端午節當天下水游泳有可能遭遇鬼祟。

端午忌諱:這些事不能做!

忌惡日

由於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所以這一天應以除瘟、驅邪、求吉祥為主,不能做一些大事。

比如類似古代這天又有“躲午”的習俗,即週歲以內的嬰兒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逃脫災禍;

“五月到官,至免不遷”,即五月初五上任當官,得不到升遷;

“五月蓋屋,令人頭禿”,即五月初五動土蓋房,會使家人禿頭謝頂。

端午忌諱:這些事不能做!

忌失物

在北方一帶,小孩子有佩戴香包的習俗。

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丟失,端午節過了以後,小孩子要將所戴的香包扔到水裡,這樣才能免除火災。

端午忌諱:這些事不能做!

這幾個忌諱在如今看來,雖然有些看似迷信並不可取,但經過上千年依然能夠流傳下來,必然有其中的吉祥寓意。

當然,每個地方的習俗都不盡相同。

在你們家鄉又有哪些獨特的端午習俗呢?

來留言區說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