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馬未都」魏唐·佛韻·石窟

相對泥塑來說,石雕佛像經久不衰,不易風化,耐腐蝕,保存時間長。佛教徒修行佛法的方法之一叫做

觀佛,觀佛不僅僅是看石雕佛像,還要沉思默想,通過觀佛想象佛的崇高,就可以縮短與佛的距離,觀佛有助於淨化自己的心靈。中國石佛現存最古老的作品是甘肅出土北涼時期的造像石塔。這些石塔都是大體相同的覆缽式,塔中設佛龕,內刻佛像,另刻有彌勒、菩薩以及發願文等。

「收藏馬未都」魏唐·佛韻·石窟

北涼 石造像塔

甘肅省博物館藏

南北朝和隋唐時期是集石窟石雕藝術大成的朝代,《魏書》中記載:“天興元年,秋七月,遷都平城”。這裡提到的平城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市,它是在漢朝平城的基礎上修建而成。在六代皇帝的主持建造後,形成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城市。大都市的審美到底造就了華美的石窟石雕藝術——雲岡石窟


「收藏馬未都」魏唐·佛韻·石窟


北魏 雲岡石窟第八窟拱門西側壁鳩摩羅天

石窟始鑿於北魏興安二年,大部分完成於北魏遷都洛陽之前,造像工程則一直延續到正光年間。石雕造像51000餘軀,最大者達17米,最小者僅幾釐米。窟中菩薩、力士、飛天形象生動活潑,塔柱上的雕刻精緻細膩,上承秦漢現實主義藝術的精華,下開隋唐浪漫主義色彩之先河,與甘肅敦煌莫高窟、河南龍門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群”。

「收藏馬未都」魏唐·佛韻·石窟

北魏 雲岡石窟第二十窟主佛

雲岡石窟佛像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微笑。雲岡石窟第八窟明窗西側壁的合掌露齒供養菩薩,雙手合掌,右腳稍踮,立於束帛座上。頭戴日月寶冠,面相豐潤,細目長眉,嘴角上翹,溫婉含笑,臉頰上露出一對深深的酒窩。從此佛不再是神話故事裡的人物,而是具有肉身的人主。

「收藏馬未都」魏唐·佛韻·石窟

北魏 雲岡石窟第八窟合掌供養菩薩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也開鑿了一座石窟,那就是著名的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中有百分之30%是魏窟,60%是唐窟。所以我們會發現,在龍門石窟中微笑的佛像比比皆是,而且更生活化,這是魏唐佛教審美結合的體現。除此以外,龍門石窟更突出的特點是威儀感


「收藏馬未都」魏唐·佛韻·石窟

唐代 洛陽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

我們今天見到盧舍那大佛是沒有手臂的,當年普愛倫面對巨大的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像無從下手,便切割下了佛手盜運到美國。佛手光潔圓潤,施無畏之印,其寓意為:驅除眾生痛苦,撫慰眾生心靈,佈施眾生以無畏、無懼、無怖。如此精美絕倫的巨大佛手掌,我們可以想象到佛像之偉岸與端莊。盧舍那大佛是龍門石窟的靈魂,更是大唐盛世象徵與標誌。

「收藏馬未都」魏唐·佛韻·石窟

唐代 石雕佛手掌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