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七十歲,也有權利重新開始生活

即使七十歲,也有權利重新開始生活

著名的佛家著作《般若心經》裡有一個寓言故事,講的是和尚問一個路過的女施主多少歲了,女施主答八十五歲,和尚又問下一世女施主想怎麼活一生,老人答:“要對更少的事情采取嚴肅的態度,要活的輕鬆,讓自己變得柔軟,犯更多的錯誤,冒更多的險,去更多的旅行。”

其實短短一個小小的寓言故事,卻蘊含著人生的真諦,確實人生應該學會找到其意義,而不是簡簡單單的沉浸在為功名利祿的奔走中。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被問到:“如果再來一次,你會怎麼選?”或者“下輩子你要怎麼來”,每次我都會回答的煞有其事,但是作為一個無神論者,我總覺得下一世或者重生都是人們為了抵抗生活的悲苦創造出的精神糖果,所以幹嘛要把想做的留給這種可能性,幹嘛不從現在就開始。

07年臺灣老人騎行環遊臺灣的宣傳片刷爆了朋友圈,在一個老人福利基金會的推動下,17位平均81歲的長者,來自不同的生活環境和地區開始了他們的逐夢之旅,說實話當時我是看到淚目的,我一直覺得名車金錶的人生可能是成功和幸福的,但真正會讓人體會到切實幸福的人生多半是能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件事情多半是與金錢和社會地位無關的,多少帶著點兒浪漫氣息。這17位爺爺就在八十歲高齡時完成了別的年輕人都沒敢去做的事情,其實只要想做,什麼藉口也都不是藉口,沒有什麼難題可以擋住一個人追尋自己的夢想。

探險家約翰·戈爾德說過,實現夢想的過程就是需要讓心靈先到達那個地方,然後跟隨著心靈的召喚前進就是了。其實現在我們許多人覺得自己年齡太大或者家庭壓力太重已經失去了追尋夢想的權利,歸根結底就是不敢想罷了,這些問題都不是完全無法克服。生活壓力跟夢想並不衝突,甚至很多人因為走在了自己夢想的道路上,對身邊一切都充滿興趣,反而更容易生活的更好,至於年齡,就借用臺灣“不老騎士”其中一位老爺爺的話,“追求夢想時,你會忘記自己幾歲”。

還記得10年某新聞網報道英國一位九十歲的老奶奶為了完成夢想嘗試人生第一次跳傘,雖然是在跳傘教練的幫助下進行,但是老奶奶落地時的笑容是真的很美麗。老而無用其實並不正確,只要心態年輕,多少歲都是走在青春的道路上,有人採訪臺灣的老爺爺們,不擔心出危險或者生病把生命留在路上嗎,其中一個姓賴的老爺爺的回答讓我印象特別深刻,“死在自己追逐夢想的路上,有什麼不好呢”,是呀,人生就是一段不歸的修行,何必等到下次,也未必會有下次,只要你想就可以開始新的生活,即使是七十歲,畢竟到了那個年紀過什麼生活都已經不是錯誤。

飛蛾撲火,浪花擁抱礁石,曇花靜靜的綻放和枯萎,二十三年蟬的一飛沖天,只要認真活過,哪怕是七十歲,誰又能說你的選擇不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