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之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历史上兄弟同时扬名千古者不多见,东汉初期的班固和班超算是其中特别杰出者,哥哥班固著《汉书》,史学成就仅次于史圣司马迁;弟弟班超纵横西域三十年,扬我大汉天声。而且这兄弟俩的父亲班彪和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一家四个名人,古今罕见。后人如此称颂班固班超:石上燕然百字,万里横行虎穴,千载两儿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班超的名言。


帝国之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32--102),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从小就胸怀大志,渴望建功立业。三十而立之年,班超随兄长来到京城长安,由于家境贫寒,就做了一个小公务员,每天在办公室抄抄写写,对于一个志在万里的人来说,这样的日子定然是苦闷到了极点。人生难道只是为了口腹之欲而存在的吗?终于有一天,班超脾气上来,把笔一扔,慨然而言:“大丈夫在世,当效法傅介子、张骞这些英雄豪杰,立功绝域,取得封侯之赏,哪里能憋在这种鸟地方一天到晚写写画画!”几个同事笑话他,班超就说:“哼,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这句话和陈胜的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何其相似乃尔。说不干就不干,班超转身从军去了。这就是“投笔从戎”典故的由来。后来班超遇到一个看相的人,问下前程如何。看相人说:“你这人相貌不凡,生得燕颔虎颈,飞而食肉,这是万里封侯之相啊!”史书没有记载班超听了这句话的反应,估计在内心是高兴的:咱要的就是这个啊。

帝国之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从军多年,已经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干,41岁时受朝廷委派,以司马身份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但只带了三十六名将士。此时的西域,基本上是大汉朝的势力范围。匈奴屡经打击,已分裂成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顺汉朝,北匈奴力量削弱,已不能对中原构成真正的威胁,但敌意未去,仍在想方设法争夺西域的控制权。班超一行到达鄯善国(今新疆罗布泊西南),鄯善王起初对他们招待很周到,但过了一段时间,就明显冷淡下来。班超从这些细微之处感觉情况不妙,对下属说:“你们没觉得鄯善王态度变了?肯定是北匈奴使者到了,他在犹豫应当站在哪一边。明智之人应当看到萌芽中的危险,更何况现在事实几乎摆在这里了。”于是把鄯善侍者叫来,漫不经意地说:“北匈奴的使者来了好几天,安排他们住在哪啊?”侍者心中惶恐,以为班超已经知道全部情况,就一五一十全都招了。班超把侍者关押起来,召集全部将士三十六人痛快饮酒,意气风发的时候,班超以言语激励大家:“我们大伙一起出征到这万里绝域,就是想要立下不世之功勋,得到梦想中的荣华富贵。现在北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鄯善王就变脸了,如果他把我们交给匈奴,这七尺男儿之躯就只有去填豺狼的肚子了。大伙看要怎么办哪?”将士们齐声而言:“现在处在危亡之地,是生是死跟着司马您干!”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只有摸准北匈奴使者的驻地,晚上出其不意纵火攻击,他们不知我们的底细,必然心中恐惧,人无斗志,可一鼓而灭。鄯善王就会吓破胆,我们大功才能告成。”大家认为应当和领导郭恂商量下,班超大怒,说道:“吉凶决于今夜。郭从事是一介文吏,听说我们的计谋定会因害怕而泄密,那时我们就是死了也称不上好汉!”大家于是一致赞同。

天刚刚黑,班超就率领三十六名将士直奔北匈奴使者驻地。正是月黑风高,班超命令十人拿着战鼓藏在北匈奴使者驻地的后方,约好一见大火烧起,就猛敲战鼓,大声呐喊。其他人全部拿着刀枪弓弩埋伏在大门两边。安排妥当后,班超顺风纵火,一时之间三十六人前后鼓噪,声势动地。匈奴人乱作一团,逃遁无门。班超亲手击杀了三个匈奴人,他的部下也杀死了三十多人,其余大约百多匈奴人都葬身火海。

事成之后的第二天,班超将此事告知从事郭恂,郭恂先是吃惊,接着脸色微变。班超心知他嫉妒此一奇功,就举手对他说:“虽然你没有和我们一起行动,但我班超又怎么忍心独占这份功劳呢?”郭恂听罢,方才脸露喜色。班超于是请来了鄯善王,把匈奴使者的首级给他看,鄯善王大惊失色,举国震恐。在班超好言抚慰之下,鄯善王表示愿意归附朝廷,并把自己的王子送到京城作人质。

在班超经营西域的漫长人生中,这场歼灭战堪称经典之作,彼时情势之危急,时间之紧迫,皆无以复加,稍有不慎,就是身首异处,但班超无愧于名将的称号,是役充分表现了其果敢无畏、临事决断的战斗精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名言也激励了无数英勇的国人迎难而上,建立功勋,名留青史。

一次次读到《后汉书》里的班超传,我都被这种精神感动。真希望有一位画家能以这场战斗为题材创作出一幅宏篇巨制来,名字就叫“三十六英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帝国之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