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到第21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点点改变了这座城市!

办到第21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点点改变了这座城市!

上周六,上海国际电影节又创历史新纪录,线上开票5分钟出票量达15万张,一小时不到就超越了去年首日的总出票量。这一方面依赖于稳定的线上支付系统,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内观众对电影节越来越高涨的热情。

从1993年第一届开始,到今年已经整整25年,上影节的国际影响力和权威性不断提升,组委会成员也早已经历了沧海桑田,就连这座城市,也多多少少的在为她而变。

办到第21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点点改变了这座城市!

6月16日 - 6月25日

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SIFF)在沪举行

又一场长达十天的影迷狂欢即将来临

500多部海内外电影佳作

超过1500个放映场次

全市45家电影院53块银幕参与

预计观影总人次将突破45万

办到第21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点点改变了这座城市!

▲ 去年电影节排队购票的观众

影院:8 → 45

办到第21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点点改变了这座城市!

▲ 2004年第七届电影节期间的上海影城外景

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市政府重要文化举措,由老一辈电影艺术家张骏祥、徐桑楚、谢晋、白杨、秦怡、吴贻弓等倡议举办,经国务院审批同意后,又筹备了一年有余,世界各国1100余名来宾出席了这场国际电影盛会,起点很高。

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秘书长应邀出席了电影节,并按各项国际标准进行了严格的实地考察,于1994年认可上海国际电影节为国际A类电影节(即非专门类竞赛型电影节,并非等级),每逢单年举办一届。

当时电影节的主会场设在上海影城,大光明等8家电影院为分会场,共计11块银幕,167部影片参加展映。

办到第21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点点改变了这座城市!

▲ 深夜的大光明电影院依然灯火通明

到了今天,不仅举办周期调整为一年一届,全上海更是已经有45家电影院53块银幕积极参与电影节展映。二十多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呈爆发式增长,商业影院建设速度领先全球,同时也在艺术电影这块净土上有所反映。

对更多没能参与电影节的影院来说,这依然是个不能放弃努力的无上荣耀,商业与艺术兼顾,是影院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观众:0 → 50+

办到第21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点点改变了这座城市!

▲ 今年开票首日在上海影城取票的老影迷

随着电影节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这几年的参赛、参展影片数量都维持在500部左右,并且含金量越来越高。

今年大热的《小偷家族》《迦百农》《冷战》三部影片,都与戛纳实现了零时差,更多一批影片领先全球首映。这不但产生了巨大的放映需求,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上海及周边地区观众的观影热情。

办到第21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点点改变了这座城市!

▲ 《小偷家族》剧照

最开始的几年,电影节所有售票场次只在参展影院现场销售,很多市民知道上海有电影节,却不知道自己可以观看电影节的影片,对很多人来说,这个电影节“与我无关”。

办到第21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点点改变了这座城市!

▲ 第1届上影节金爵奖最佳影片《无言的山丘》剧照

而在票务电商(起初为本土品牌「格瓦拉生活网」)把电影节场次引到线上销售之后,SIFF开始真正有了自己的影迷群。

这些人从一开始的0部电影节观影历史,渐渐发展到“每年不看个十几部就无法过夏天的”狂热影迷,不少人专门请假连刷电影节,最高记录有人一届看了50多部电影,完全是“吃住在电影院”的状态了。算一算60到120元不等的平均票价,这可真的是“痛并快乐着”了。

办到第21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点点改变了这座城市!

▲ 去年《昼颜》见面会开场前美琪大戏院门前的人群

能撑起如此火爆市场的,当然除核心影迷之外,也少不了普通市民,以及长三角各城市观众的参与。官方数据显示,今年首日售出的38万余张电影票中,来自浙江和江苏的影迷线上购买的电影票总数均超过万张,而北京和广东的订单总和也有近万张。

可以说,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前提下,上影节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电影消费观念。

市场:寒酸 → 抢手

办到第21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点点改变了这座城市!

▲ 著名的排片老兵四眼老王,来源见水印

国际A类电影节的标准是展映、评奖和市场3个要素皆备,前两者不算个难题,但市场这一块,据电影节老兵「四眼老王」透露,一开始是“很寒酸”的。

老王回忆称,当时来参加电影市场的厂家非常少,上影厂、北影厂、八一制片厂,还有一家海外的片商,也是唯一一家来自海外的厂家。“就在会议室搭几个架子,布置一些海报,再放一些桌椅,一个电影市场就这么建立了。”

到第三届时这个状况已经明显好转,像华纳兄弟、索尼、福克斯这样的美国大公司也加了战局。而在二十多年后的2016年,已经吸引到243家国内外展商参加,海外展台比例超过40%,吸引全球专业人士16000人次,展位面积19000平方米。

办到第21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点点改变了这座城市!

▲ 如今,电影交易市场每年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

2007年,上影节增设了电影项目创投(SIFF PROJECT),旨在沟通产业资源,扶持华语新锐影人,促进中外合作。截至今年,已促成52个电影项目的拍摄制作,其中不乏在各大影展上摘金夺银的作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电影行业中。

办到第21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点点改变了这座城市!

▲ 项目创投洽谈会现场

与此同时,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票房也在逐年创新高。原本以追求电影艺术水准为目标的电影节,并未想过要靠票房盈利,却终究无心插柳柳成荫。

「电影节独家售票平台」变成一件名利双收的事,2015年淘票票以高额票房保底,接手了上影节线上票务销售工作,格瓦拉生活网失去了重要的品牌业务,并在接下来的资本斗争中败下阵来。

办到第21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点点改变了这座城市!

影院周边商圈发展

每年6月,上海的小龙虾销量都会暴涨,这一方面是由于夏天本就是吃小龙虾的最佳季节,但真正把“龙虾啤酒”推上「宵夜王牌」宝座的,正是上影节。

如果你恰巧是电影行业从业者,或者身边有一批狂热影迷,那么电影节期间被约出去“搓”几顿小龙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大家白天都忙着跑电影市场、做发布会,或是赶场看电影,只有到夜深人静时,才有时间在影院附近找个还在营业的馆子,吃上一顿像样的晚饭。

办到第21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点点改变了这座城市!

上海影城边上的新华路小龙虾一条街,就是这样火起来的。大光明电影院东侧的黄河路小吃一条街,每年夏天也格外热闹,路口国际饭店的招牌蝴蝶酥,在电影节期间每天也总能多卖几十份。

愿大家度过一个精神和肉体都丰足愉悦的电影节。

办到第21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点点改变了这座城市!

▲ 《芬妮与亚历山大》剧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