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自由?這是社交媒體巨頭「去中心化」的願景麼?

信息自由?這是社交媒體巨頭「去中心化」的願景麼?

2018年是社交媒體巨頭們集中討論「去中心化」的一年,遠到臉書,近到鵝廠,都把「去中心化」提上日程。

臉書說他搞去中心化是為了分散過於集中的權利;鵝廠沒有提到集權,而只是說去中心化是他們看待世界的一種方式

去中心化與其說是平臺的策略,還不如說是一個觀念,這個觀念代表著我們去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有些群眾嗨了,認為社交媒體主導的去中心化將開啟信息自由的新時代。

作為一名吃瓜觀眾,我卻篤信「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巨頭們所說的去中心化真的會給信息帶來自由麼?

我認為的「去中心化」的兩個含義是:匿名性自由擴散

所謂匿名性是指,信息的傳播不再是以前的機構或是KOL(意見領袖)來主導的推送。去中心化後信息創造者的身份被弱化,更強調的是內容本身而不是出處。

所謂自由擴散是指,信息的傳播途徑不再受限於渠道,而是被分佈到各個節點。只要有網絡,信息就可以傳播出去,更強調的是流通並弱化了監管。

信息自由?這是社交媒體巨頭「去中心化」的願景麼?

臉書我不熟,就拿人人都熟悉的鵝廠來說,我認為要做到這樣的去中心化難度還是蠻大的。

那麼,鵝廠聲稱的去中心化究竟是指什麼呢?

我想就兩個方面簡單聊一聊我的看法——

用戶去中心化

鵝廠的社交媒體起源於IM(即時通訊),他的出發點是給用戶一個快捷的溝通平臺。

但目前的產品在除了溝通之外,額外添加的圈子、訂閱號、支付、第三方服務入口等等模糊了IM本該堅守的溝通功能。

鵝廠擁有10億左右的用戶,用戶即意味著流量,流量就預示著利益。

鵝廠宣稱自己是做平臺的,要做一個去中心化的互聯網,並不斷投資於其他互聯網行業。正因為鵝廠擁有國內無法撼動的流量地位和相對封閉的競爭環境,這就讓很多小微企業從以前的擔心被鵝廠模仿,演變成現在千方百計來吸引鵝廠的注意。

於是造就了鵝廠當前不斷增強的磁鐵效應。

信息自由?這是社交媒體巨頭「去中心化」的願景麼?

所以鵝廠宣佈將「去中心化」作為今後的戰略來執行的時候,其實是在提醒其他工廠自身的優勢。

這在我看來,並沒有達到去中心化的目的,而是加強了中心化的趨勢。

內容去中心化

鵝廠的IM經過時代的交替後,逐漸從以溝通為目的轉變為閱讀和溝通共存,甚至要更偏向閱讀。

但是鵝廠畢竟是從IM進化過來的,擺脫不了人脈對他的影響,並且依賴人脈的閱讀和以獲取信息為導向的閱讀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簡單地說——

鵝廠用戶:看看認識的人在做什麼

其他工廠用戶:看看發生了什麼新鮮事

鵝廠是關注並閱讀朋友,其他工廠是閱讀並結交朋友。

鵝廠靠的是人脈,在閱讀上也就是關注度,信息的傳播範圍和內容質量的高低並不是正相關。而作為頭部壟斷的KOL控制了大部分用戶的注意力,所以基於人脈的社交媒體在傳播內容時難免會中心化。

打個比方,某V隨便一句日常呢喃就能讓粉絲嗨到爆,以及獲得數萬的點贊和轉發,而非頭部創造者如果照做,只會東施效顰。

信息自由?這是社交媒體巨頭「去中心化」的願景麼?

這樣的差別導致了鵝廠競爭者的出現,因為他們有更好的UGC(用戶生成內容)環境從而讓鵝廠流失了部分用戶。

在這一點,鵝廠並沒有很好地做到「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的口號。

如果說鵝廠以前是混淆了溝通和閱讀,那麼現在鵝廠提倡的「去中心化」想要達到的目的便是讓內容的分享不再是取決於發佈者的受關注度,而是在於該內容的質量和匹配度

所以鵝廠近來打算將溝通和閱讀分離,也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最終,內容去中心化說到底還是鵝廠打算召回被對手分流的那部分用戶,讓更多微小的聲音能依靠這顆流量大樹被需要的人聽到。

這些恐怕是鵝廠推崇去中心化的最大動機。

信息自由?這是社交媒體巨頭「去中心化」的願景麼?

在這裡,和你分享不一樣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