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矛盾的和諧

為什麼我有時候語言表達能力很好,有時候又感覺自己拙嘴笨腮?

熊玲:矛盾的和諧

人,可以不完美嗎?此問,等於想自問你我:人可以有矛盾嗎?我之所以首先這樣反問“你”,是題主的問徒令我聯想到一句成語: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提問,為什麼自己有時候語言表達能力很好,有時候感覺拙嘴笨腮?聽聞的潛臺詞裡,有自我懷疑和自責的意味:既然有時語言表達能力很好,就不該有拙嘴笨腮的出現啊。(如何理解:著名歌唱家,臺上也有跑調、,,,有失誤的時候呢?)

我倒是懷疑,世上存在——無論何時何地,無論何情何事,人都會表現(表達能力)很好的完美者。通常,人的能力包括語言表達力,好是相對的,有些情況下很強,有些情況下顯弱。

所以,我會覺得,你的語言表達力本身不是問題,而你對此現象的看法存問題。彷彿,相比你很好的語言表達力,有時的拙嘴笨腮,很使你困惑不解?或許還有難堪,懊惱,丟臉,抑或其它?

熊玲:矛盾的和諧

同時我也覺得,為何你有時語言表達能力很好,有時又感覺拙嘴笨腮,可能原由一:你太在意、看重語言表達本身。如果平時的語言表達很好,偶有的表達不暢或卡殼,可能反映了當事者的意識和無意識都特別執著--語言表現。每個人身上都有他骨子裡的情結慾望,有的是音樂,有的是作家,有的是探險等等。人為了骨子裡的情結,往往會不自覺的一根筋的投入。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口誤、失誤等行為,正是人的內心對某慾望太執拗,或太沖動情形下的“傑作”。

也可能原由二:自己的語言功力尚存欠佳,只是還不知道欠缺究竟在哪。你有時候出現的表達笨拙,剛好令你看見,你以為還不錯的語言表達其實還有欠弱,提示自己去覺察“欠”在何處?或許是語言功底本身就不足,比如知識面窄小、表達經驗欠豐富,生活閱歷不夠;也或許是容易緊張、焦慮,很在意別人看法,注重結果的心態,等等?

如果你真把“提問”視為問題,想要改變、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就需要你對此心理現象,有冷靜客觀的自我覺知和分析,找準問題的癥結,才好有效改善。

熊玲:矛盾的和諧

任何事情或問題,是不是一個負面問題,取決於當事者的反思和反省能力。在矛盾性問題的面前,如果我們能夠承認和接受矛盾的存在,人身上的多面性,都是可以和平共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