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騙子為何找上你


熊玲:騙子為何找上你


我的媽媽昨天被騙了(買回一顆假鑽戒3000元),今天還在為那損失的錢財感傷。我為她的心情擔憂,繼續安慰她:別用自己的損失懲罰自己,學會原諒自己的過失。

昨天她帶回“鑽戒”被得知是假貨時,心情遁入低谷,只語不發,誰也不理睬......我以慣有的冷靜,趕緊對她“危機”干預:失去了錢可以掙回,失去了快樂和健康是錢買不回的呵。

在受騙的刺激下,我媽不是通常會出現的惱怒,和對惱怒的釋放,而是極為難過和愧疚,覺得自己犯了彌天大錯一樣。

愧疚比起惱怒,是更傷身心的隱形殺手。因此我寫出“受騙的心理動力學”,等媽媽心情好些時候,再跟她讀一讀。對她,包括那些容易受騙的老人們,我想這應該是更深入的“危機”干預。


熊玲:騙子為何找上你


(一)受騙的心理動機

我們知道,騙子行騙的動機不外是謀財。那受騙人的動機呢?好像很複雜,但其動機之一,是跟行騙者一樣:貪財。

儘管行騙的存在,體現了人文社會的劣根性,亦儘管行騙者的心術叵測和骯髒,但我們有必要反思:騙子的行騙何以有市場?受騙者何以輕易受騙上當?

媽媽,騙子為何找上你?

你的理由:1、當時你想問問我們但沒聯繫上‚當時覺得那兩個人(其實是托兒在演戲)相互不熟悉,一個想買,還叫我幫他看著賣家,他回去拿錢,感覺挺真的;2、也不知自己哪根筋搭錯位,是自己太笨了吧(然後我媽開始不斷地自我責備)。

我的看法:首先是你根本就缺乏騙術的辨識力,儘管你也看過聽過、電視裡看過種種騙子的行為,但當騙術落在你身上,看出你還是缺乏知識的。

第二、騙子之所以瞧上你,是你獨自一人在散步,你的富態樣,給他們感覺是屬有錢的老太太,盯上“獵物”他們便向你發起進攻。

第三、你內心深處的貪財欲。其實人人都有物慾,而你在現實生活裡並不貪財,也不吝嗇,可為何在“鑽戒”面前如此貪戀它?表面上是那“鑽戒”價值20000折扣3000,實際是在“鑽戒”誘惑下,你深埋的富有情結被激發,過去的貧窮鑄就了你們這一代人的富翁情結。這裡我想說,貧窮與富有是一對雙胞胎,它們彼此影響。渴望富有是中國人厚重的集體無意識情結,許多貪官正是這一情結的極品或犧牲品;許多假冒偽劣行為的猖獗,正是這一情結在中國土壤的泛濫。

在錢財上受騙,說得好聽點是因為人都想要富裕,是物慾作祟,說難聽點,那是因為人有貪念,是貪婪在驅使人受騙。騙子的高明在於深諳人心貪慾,並深究騙取的高超技術。在他們貪慾、謀財的驅使下,熟練的為受騙者搭建了滿足“貪念”的平臺。換個說法,是受騙者的貪財需要,無意識地為騙子提供了謀財的職業平臺。

第四,你一貫的節儉,是你受騙的另一無意識動力。節儉是個彈性詞,利弊兼有。容易受騙的人,其實內心是不夠強大或不安全的。而人深切的不安全感則需要太多(錢或東西)來填補。如我媽媽一樣的許多老人,儘管他們現在不再貧窮,但那內心深處對貧窮的焦慮恐懼還在;一貫的節儉,不僅是他們緩解生活焦慮的捷徑,也是帶給他們“賢惠持家”的榮稱;儘管他們改變了窮,但他們節儉的“光榮傳統”不會改變,這不因他們已經富有,而是他們已對節儉有心理依賴。在他們眼裡,越是有,越要珍惜,珍惜就是懂得節約,不能浪費。

所以,節儉支配著他們始終精打細算的消費模式:以買價廉物美的東西為宗旨;以撿便宜為樂趣;以高消費為不值;以浪費為可恥。騙子之所以瞄準老人為“獵物”,就因為老人喜歡節約、貪圖便宜。我媽媽平時為自己捨不得開銷,但在“鑽戒”誘惑下何以出手闊氣?分析起來,全因為她的節儉動機,她滿以為撿了個大便宜:價值20000只花3000買下,不是賺了1萬7000嗎,或者說,不是節省了1萬7000嗎?這樣的便宜,是她一貫節儉的消費模式“計算”出來的。當這一美事被真相揭穿後,無疑對我媽是一突然打擊,重要的不僅是那被騙的3000元幣,更是那面子或自尊(貪財而受騙)的傷害。


熊玲:騙子為何找上你


(二)關於受騙,媽,別怪罪自己。

老人受騙是一種心理挫傷。但受傷的大小取決於損失的大小,或是耐受創傷力的大小。據說有些老人打麻將輸掉幾十塊錢,要慪氣幾天。我媽媽受騙後,最大的反應的是隱忍傷感,她覺得自己犯了低級錯誤,不好意思說出口。還好,我及時幫媽梳理了情緒,同時告訴她,等這事過去一段時間,你感覺可以或想要講出它的時候再說,不想說可以仍然不說就是。我只想叮囑,媽媽,你沒做對不起任何人的事,別拿受騙為難自己!為了你的身體,得學會想通所遇的荒誕怪事。

從存在主義的立場,任何事情有它的價值意義。媽媽,通過受騙你是否可考慮一些改變:對自己捨得一點,對自己好一點,不再凡事節儉,不再貪圖便宜呢?

世界是關係性的,任何事物的存在,一定有與他遙相呼應的“配對或配合”。猶如英雄,是因為有弱者在;小偷,是因為有貧窮在。雖然,騙子的人格很齷齪,行為很惡劣,但惡行自有它的厄運或宿命。而我們善良的人,面對生活的險惡,惟有學習智慧,懂得認識自己的侷限,提高自己的辨識力,才不至於被自己的無知與騙子合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