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街有棟缺角兒的神祕大樓,百年前可是最牛商場,今天依舊熱鬧!

中街有棟缺角兒的神秘大樓,百年前可是最牛商場,今天依舊熱鬧!

中街有棟缺角兒的神秘大樓,百年前可是最牛商場,今天依舊熱鬧!

如果說有哪個商業圈陪伴了瀋陽人近400年,如同血液一般融入了瀋陽人的骨子裡的,那就一定就是中街了。隨著歷史的變遷,中街上的許多店鋪因為經營不善或是戰亂紛紛關閉,再也找不到一絲痕跡。然而現在的中街上仍有一處讓人無法忽視的百年老建築——中街二百。

中街有棟缺角兒的神秘大樓,百年前可是最牛商場,今天依舊熱鬧!

絲線起家

早年間,沈城內上至名門貴婦下到柴門主婦全都喜愛針黹(zhǐ)女紅、描繪刺繡。如此一來,五彩絲線便成了女人們的搶手貨。清代順治元年,山東黃縣的單文利、單文興兄弟倆看好了沈城這個商機,便來到沈城經營五彩絲線。賺錢之後,他們在中街路南租了幾間平房,開辦了手工作坊,一邊生產五彩絲線,一邊販賣,銷量極大,收入頗豐。後來買賣越做越大,不僅銷售五彩絲線,還經營布匹、雜貨等商品,成為以商業為主的“絲房”相當於後來的百貨商店,名為“天合利”。

中街有棟缺角兒的神秘大樓,百年前可是最牛商場,今天依舊熱鬧!

不少商人見此,紛紛跟在後頭做起了“絲房”的生意。據《奉天通志》“省城商業分類戶數表”記載:當年奉天城內,資本萬元以上的“絲房”共42戶,其中的24戶位於四平街。同時四平街上為數最多的當屬“絲房”。由於這些“絲房”大多為山東黃縣商人創辦,所以當年稱之為“黃縣幫”

六大字號

“黃縣幫”總共開設了六大字號的“絲房”,分別是:天、興、吉、洪、裕、謙。

“天”字號:“天合利”、“老天合”、“天合東”、“天合源記”、“天合輔記”

“興”字號:“興順利”、“興順義”、“興順西”、“興順”

“吉”字號:“吉順昌”、“吉順洪”、“吉順通”、“吉順隆”

“洪”字號:“洪順盛”、“洪順茂”

“裕”字號:“裕泰盛”、“裕泰東”

“謙”字號:“謙祥恆”、“謙祥泰”

早年間的城裡四平街馬路很窄,石子鋪路,南北兩側的店鋪都是平房,但見各種幌子、招牌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

中街有棟缺角兒的神秘大樓,百年前可是最牛商場,今天依舊熱鬧!

眾多店鋪之中的“天合湧”絲房,由於房屋年久失修、低矮破陋,最終虧損倒閉。於是,掌櫃的便與實力雄厚的“吉順昌”、“吉順隆”絲房股東合夥做生意,也就是後來的“吉順絲房”。

巨資蓋樓

1914年,為了和“天合利”爭奪中街的市場,經營“吉”字號的林芸生投資5萬多奉洋,在“天合湧”絲房破舊平房基礎上,建造了一座二層樓房,亮出“吉順通”招牌。

中街有棟缺角兒的神秘大樓,百年前可是最牛商場,今天依舊熱鬧!

這個二層建築是整條商業街的第一座樓,終於使這個當年走遊擊的小街有了“現代”的味道。作家馬秋芬在《老瀋陽》一書中如此說到:說來也許有人不信,當年的一棟小樓,遠比如今落成一座五星級摩天大廈還具影響力,竟轟動了半個瀋陽城。人們一驚一乍地議論:‘吉順絲房起大樓啦!’在遠在近,都斷不了要親自前往一睹姿容。誰要連二層樓的吉順絲房都沒去過,那算你沒見識,枉做一回城裡人。天字號見吉字號蓋起吉順絲房賺了錢,便蓋了一棟比吉順的樓還高一層的三層大樓,使吉順絲房在盛京的首席地位自然受到了嚴重的挑戰與威脅。

遭遇釘子戶

為此,吉順絲房不惜再次斥巨資拆除了原來的二層樓房,在原址重新建造一座相當宏偉講究的四層大樓。由於樓的層高佔地面積大,整個地基要東擴。偏偏在東南角,有一家只有一間門市同益成洋貨店。這家小店鋪的主人是河北“闖關東”來沈城的桑薌材兄弟三人。當時吉順絲房因蓋樓急需,不斷和桑家三兄弟協商,甚至不惜按“

寸土寸金”的價格買下這塊土地。據說當年現大洋鋪滿了一地,三兄弟咕嘟著大煙袋就是不肯鬆口。

中街有棟缺角兒的神秘大樓,百年前可是最牛商場,今天依舊熱鬧!

這樣一來,吉順絲房就只能蓋了個“缺角大樓”。原來,三兄弟深知“借光生財”的道理,在貨單上大做文章,改名為“吉順絲房東鄰”字樣,生意很是興隆。

首席商場

“吉順通”新樓落成後,改名“吉順”絲房,全稱為:吉順絲房綢緞呢絨百貨商場,於1926年開業。

中街有棟缺角兒的神秘大樓,百年前可是最牛商場,今天依舊熱鬧!

新的“吉順”絲房不僅採用歐式風格的外表,並且內部環境、設施更是當年一流。上下樓有

電梯,冬天有暖氣,夏天有電扇,就連營業人員也全都一改傳統的長衫、瓜皮帽,男營業員西裝革履,女營業員短裙、絲襪,令顧客耳目一新。不僅如此,老闆還通過熟人打通關節,重金邀請到了當時的奉天省省長王永江題寫店名。

中街有棟缺角兒的神秘大樓,百年前可是最牛商場,今天依舊熱鬧!

“吉順”絲房以零售為主,兼營批發。除北京、上海、廣州、東北等地的國貨之外,還在相關國家派駐業務員,專門採購緊俏、熱銷的“洋貨”。同時“吉順” 絲房還實行電話訂貨、優惠打折、送貨上門等業務。這些新穎的促銷方式,一時間深受沈城消費者青睞,生意火爆,一舉奪回了中街首席商場的寶座。

變身二百

上世紀30年代之後,由於日本侵略者的壓榨、統治,“吉順”絲房開始走下坡路,生意每況愈下,逐漸蕭條。尤其是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偽政權的嚴酷經濟統治變本加厲,致使“吉順”絲房經營陷入困境,最終導致虧損、負債、被迫裁員。

中街有棟缺角兒的神秘大樓,百年前可是最牛商場,今天依舊熱鬧!

瀋陽解放之後,1949年初,瀋陽市百貨公司接收了“吉順”絲房大樓。1951年11月,正式定名為“瀋陽市第二百貨商店”。2002年經政府批准,瀋陽春天又投巨資收購了瀋陽市第二百貨商場,並把“二百”改造成為以經營質優價廉、品種多樣的大眾化商品為主、滿足普通百姓需求的服飾禮品工藝品商場。雖然直到現在,瀋陽市第二百貨商店的牌子還在,不過年輕人更為熟悉的是應該是這裡現在的經營單位“何氏眼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