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过那么多良心剧,她竟然把片酬都用来做这个……

柯蓝又做了一件仗义的事。

由她出资的纪录片昨天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和芒果TV上线了。这部片子时长30分钟,主角是和冰花男孩一样,要冒着风雪走路去上学的一对姐弟,名叫《寒冷的高山上有犀牛》,犀牛是孩子们小学的名字。

拍过那么多良心剧,她竟然把片酬都用来做这个……

千万别误会,这不是一部卖惨煽情的纪录片,相反它很稳,很舒缓,没有旁白,甚至连谈话都很少,但画面细节丰富,能让你我以平视的视角从中看到不曾了解过的另一种生活,也能从中映照出自己的影子。

姐姐夏宗超,被拍摄时9岁,弟弟夏宗武,被拍摄时8岁。纪录片的开始,是他们俩起床结伴去上学,从海拔接近4000米的家走路到8公里以外、海拔2800米的学校。路途上目光所及只有杂草和冰凌,耳边是呼呼的风,晾在室外的衣服已经长出冰渣。

拍过那么多良心剧,她竟然把片酬都用来做这个……

拍过那么多良心剧,她竟然把片酬都用来做这个……

姐弟俩除了衣服和毛线帽,没有更多的保暖工具,脸和手都直接暴露在冷风里。弟弟的手冻裂了,姐姐从书包里拿出来一张作业纸帮他擦擦,然后两个人继续往前走。

拍过那么多良心剧,她竟然把片酬都用来做这个……

这个镜头里能看到,姐姐的书包是破的。

拍过那么多良心剧,她竟然把片酬都用来做这个……

弟弟走不动了,站在原地哭,眼泪珠子一颗一颗往下掉。

拍过那么多良心剧,她竟然把片酬都用来做这个……

姐姐淡定又充满智慧地和他说,走不动哭也不是办法啊!可以慢慢走嘛。

拍过那么多良心剧,她竟然把片酬都用来做这个……

转头两个人就在结冰的路面上玩起滑冰,很快忘了先前的委屈。

拍过那么多良心剧,她竟然把片酬都用来做这个……

拍过那么多良心剧,她竟然把片酬都用来做这个……

学校早上八点半上课,路上需要走一个小时二十分钟,所以他们六点多要起床,七点天还不大亮已经出发了。大早上起来还生火做饭对他们来说是不现实的,孩子们没有吃早饭的习惯,上学路上饿了就在路边捧冰渣吃,中午在学校才能吃上第一顿热乎饭。

拍过那么多良心剧,她竟然把片酬都用来做这个……

为了让他们能在天黑之前到家,学校下午三点就放学了。回到家,孩子们要自己喂猪、放牛、种土豆和蔓菁、做饭、写作业,家里有电视但是台不多,看一小会就睡觉了。

拍过那么多良心剧,她竟然把片酬都用来做这个……

拍过那么多良心剧,她竟然把片酬都用来做这个……

拍过那么多良心剧,她竟然把片酬都用来做这个……

纪录片里有一个画面是姐弟俩自己在山上背柴火,镜头很远,刚一切过来我以为画面中心在动的是两只小蚂蚁。

拍过那么多良心剧,她竟然把片酬都用来做这个……

事实上,在广阔的自然环境里,两个手牵手去上学的孩子常常呈现出一种渺小感。但他们呼哧呼哧的喘气声听起来又特别有生命力。

拍过那么多良心剧,她竟然把片酬都用来做这个……

是的,他们自己生活,没有父母在身边。家里居住的房子在一个独立的山头,甚至没有邻居。老人早早都去世了,父母在外面打工,一个在昆明一个在曲靖,只有春节和播种、收割的时候才回家。

家里还有一个大哥一个二姐。哥哥被拍摄时16岁,已经在给弟弟妹妹当家长,姐姐在乡里上初中。她省了好几天的饭钱给弟弟买了一个手表,那是弟弟全身上下最珍视的东西。

拍过那么多良心剧,她竟然把片酬都用来做这个……

初看这个纪录片的第一感受是,孩子们生活得真苦啊!但耐心看下去会发现,“苦”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他们面对生活时没有自怨自艾,反而因为单纯,更容易给自己寻找到快乐。

拍过那么多良心剧,她竟然把片酬都用来做这个……

可是这种快乐,并不因为他们天生内心有多么强大,而是因为他们生活在相对封闭、没有比较的环境里。

片子中有一幕,是哥哥出门去把在外上学的姐姐接回家,四个孩子聚在一起,指着浓雾里一个看不见的地方说,那是乡里吧!对于最小的弟弟和妹妹来说,他们去过最远的地方是相邻村子的集市,而乡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很远很远的地方”,省会昆明是他们能想象到最远的城市。

拍过那么多良心剧,她竟然把片酬都用来做这个……

之前有个机会,我短暂地采访了柯蓝和纪录片的导演、拍摄者张天艾,我问导演,他们能理解为什么有摄影机来拍自己吗?导演说,孩子们都很淳朴,面对拍摄也没有想太多,都正常表现,既亲近,又有一种疏离感。

这四个兄弟姐妹这段关于“远方”的憧憬,最终结束在哥哥说他要出去打工。

拍过那么多良心剧,她竟然把片酬都用来做这个……

弟弟妹妹们都没再接话,因为他们无法预料哥哥离开之后他们四个将怎样继续生活。哥哥会像父母一样,一年都难得回家一次吗?哥哥离开以后谁来照料妹妹和弟弟?二姐难道要放弃学业从乡上回来吗?每每谈到这儿,姐姐就忍不住要哭。

一定会有杠精较劲,为什么这家人明知道自己条件并不好还生这么多孩子。可其实生育观念、教育观念是被环境所塑造的,他们的父母年轻时也没有机会被培养对自己的人生该怎么过的意识。要养活孩子,只能外出打工,可把孩子带在身边他们又无法升学。

对于家里的四个孩子来说,他们真正的挑战也许不是儿时的孤独和上学路上的寒风,而是将来第一次踏足城市,见识到了生活各种各样的可行性,又明白自己从来没有选择权的那一刻。

让人欣慰的是,导演一直在和年龄最大的哥哥保持联系,他已经到昆明学厨师了,有了自己的手机自己的微信。四个孩子的父母也终于决定回家,这样最小的儿子留在他们身边继续上学,二女儿和三女儿可以一起到乡里去读初中高中。

拍这个纪录片,柯蓝没有利用明星身份去拉一分钱赞助,上线以后也不要视频网站的点击分成,还自己卖力气刷人情宣传。

拍过那么多良心剧,她竟然把片酬都用来做这个……

这看起来非常吃力不讨好,要知道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沉迷于快速读图和十几秒的小视频段子,很少有人愿意花30分钟去看一部纪录片。柯蓝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但她还是坚持说这不是做慈善,只是为了讨自己欢心,说到高兴处,她还开玩笑自嘲,说自己当“劳动妇女”挣来的钱都花在这上头了。

事实上,她和合作者不止自费拍了这一部纪录片,她们还一直在持续关注留守儿童、乡村教师的生存状态这些议题,去中缅边境拍过努力学佤语和学生建立交流的年轻老师,也在北京南六环拍过打工子弟小学。之所以不找赞助,就是为了不受人控制,能自由表达。

为什么不把拍片子的钱直接捐给孩子们?因为你越深入其中,就越会发现,他们最需要的,恰恰不是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现在的社会上和社交媒体中,对底层的人宽容度是很低的。网络上流传着很多老百姓之间互相倾轧互相鄙视的形容词,low已经是其中最温柔的一个。

穷、受教育程度低是原罪,说话带口音、审美不够高级等等都可以是一个人在公共空间中被鄙视的理由。

其实,你身边的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可能就是长大了的冰花男孩。他们从小生活在《寒冷的高山上有犀牛》所记录的环境里,并没有太多丰富精神世界的途径,谁的人生不是自己卖力一寸一寸活过来的?很多事情是自己无法决定的,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对他们多一分理解,而不是互相隔离甚至嘲笑。

柯蓝说得对,看见本身就是意义,彼此多一些了解就能多一些善意。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那句总是被引用的句话:“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