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州修志局办公地——广慧寺

清朝乾隆年间,为了修纂《直隶遵化州志》,曾把修志局安排在州城西大寺地方的广慧寺内。

广慧寺,西大寺最大的一座庙宇。它的影响虽不及文庙广大,但是其建筑规模却比文庙还要大。据明朝遵化县令张杰所撰《遵化县志》载,“广慧寺,邑治西南,习仪于此,贮銮舆大殿中,宣德年建。”

清乾隆年间所纂《直隶遵化州志》中记载得更为详细:“广慧寺,在文庙东,明宣德年建,成化七年重修,后倾圯。国朝乾隆五十七年僧圆成募修,有碑记。”

从旧志书中可知,广慧寺是在明宣宗宣德年间所建,位于文庙之东。明宪宗朱见深成化时曾进行重修。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广慧寺已经是破败不堪。为此,住持僧人圆通进行募捐,组织加以修缮。工程完工后,当时主持修纂州志的陈瑛撰写了一篇碑记,记叙这一次的修缮过程。陈瑛所写的碑记,在清傅修所纂的《直隶遵化州志》和清李鸿章编纂的《畿辅通志》中都加以记录,为我们了解广慧寺的历史提供了翔实的史料。但是二者内容有相当一部分不一样,可能是在传抄过程中产生错讹的结果。

明宣德时在遵化城内修建广慧寺,乃事出有因。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八月丁未,为了出征兀良哈,宣宗朱瞻基“自将巡边。”

明宣宗朱瞻基出征兀良哈时,就曾到过遵化城,此时在遵化城内修建广慧寺,并用它来存贮皇帝的銮舆,应该就是为了迎接皇帝朱瞻基。此后明武宗朱厚照在出巡时,也曾经到过遵化城。

遵化州修志局办公地——广慧寺

明宣宗朱瞻基 图片采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明武宗朱厚照,是个生性喜爱游玩的皇帝。清朝时修纂的遵化地方史志中,有明武宗出游遵化的记载:农历“戊辰,正德三年,帝出猎驻遵化,自石门驿出喜峰口,征乌梁海,大破之。乌梁海适以其众万余人入寇,帝以铁骑三千逆击,大破之,获首数千。”(清光绪《遵化通志》卷五十九事纪.明)明武宗正德三年,是公元1508年,与宣宗朱瞻基来遵化汤泉,在时间上相隔80年。

遵化州修志局办公地——广慧寺

明武宗游乐 图片采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谈迁《国榷》卷五十中,还记载了明武宗另一次到遵化:“明武宗正德十三年五月己亥朔:日食,上次喜峰口,先是幸银山、蓟州遵化,以及喜峰。欲招致朵颜三卫夷人,纳质宴劳。”

遵化州修志局办公地——广慧寺

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所著《国榷》图片采自网络

明武宗到汤泉,并驻跸遵化城,不仅确定有一次,而且极有可能是来过两次。一次是在正德三年,一次是在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五月。

清朝时期,也有两位皇帝曾经多次驾幸遵化城,在这里驻跸。他们分别是清顺治皇帝福临和康熙皇帝玄烨。

而明朝时兴建广慧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贮存皇帝的出行时所需要的銮舆。除此之外,广慧寺还有一个用途,就是在这里对州内的官员进行礼仪培训,以迎接皇帝。而每逢知州等祈求福佑、祝福时,还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仪式。

遵化州修志局办公地——广慧寺

中记载的广慧寺

由于广慧寺地处遵化闹市区,历史上曾经有很多人来这里住宿和游玩,并留下不少的诗歌。一首不知名作者的诗,名为《和陈孝廉谨庄试罢重来书院次陈瑚海明经移寓广慧寺韵》。

清乾隆时期,由于广慧寺位于学宫之东,便于参与修志的文人、学者在学宫尊经阁内查阅资料,就在广慧寺内设立遵化州志修志局。陈瑛在修遵化地方志时,就住在此地开展工作。他曾经写有一首《广慧寺志局秋夜即事呈竹猗》诗,诗中写道:

“精庐留滞老方干,土训从头剪烛看。夜气侵人花泫露,秋声报客树惊寒。地当关塞悲歌易,笺到山川下笔难。兀坐深宵听粥鼓,累将残墨累猪肝。”

遵化州修志局办公地——广慧寺

大驾卤簿局部 图片采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竹猗,是傅修的字。乾隆五十六年,他任遵化直隶州知州。此后对四十余年未曾重修的遵化州志进行修纂。陈瑛的诗中,也透露出他在写州志时的一些消息。在傅修的主持下,《直隶遵化州志》得以完成,这是一部在清朝时体系最为完整的遵化地方志。

作者:晏颖,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酒店管理

声明:本公众号作品均系作者原创,如欲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本人保留追责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