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評電影《信仰者》:信仰的行者|評論

“七一”评电影《信仰者》:信仰的行者|评论

文 |許柏林

激戰,炮火硝煙,彈雨橫飛;圍剿,步步緊逼,兇殘、獰笑、耀武揚威;突圍,彈盡糧絕,筋疲力盡;被俘,身陷囹圄,酷刑,利誘,百般詭計,堅貞不屈,頑強以對,泣血著述;穿插著蘇區和平的耕作、愉悅的生活,新生的政權,煥然一新的景色;再翻回陰暗的牢獄,屠殺的槍聲,戴鐐銬的信仰者轟然倒地……

這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弋陽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等聯合出品的革命歷史題材影片《信仰者》(李海江編劇、楊虎導演、黃少祺、王力可、李幼斌、趙毅、盧海華等主演)的故事呈現。

在這些令人熟悉的場景下,方誌敏(閩浙贛蘇維埃主席)、劉疇西(紅十軍軍團長)、王如痴(第19師師長)、胡天桃(第21師師長)、曹仰山(軍團參謀長)等向我們走來,向今天走來,帶著昨日的雷電和硝煙,帶著美好的憧憬和夢想,帶著不屈的意志和性格。

這是一群既熟悉又陌生的歷史人物,這是一群詮釋了“革命”且為革命付諸行動的人物,這是一群把“信仰”做徹底而又可以為信仰而結束生命的人物。

《信仰者》是一部挖掘了人物信仰、歷史事件、革命風貌而又人物突出(有可觸可摸的思想和行動力度)、故事緊張(採用多維簡明和動靜相宜的敘事結構)、感人至深(猶如身臨其境)的優秀影片。

影片擷取了革命烈士方誌敏(及群體)的“信仰”——“信仰者”——“信仰的行者”——“信仰的歸者”——的人生軌跡,複製了戲劇,復活了人物,復興了精神。

“七一”评电影《信仰者》:信仰的行者|评论

方誌敏是一位有信仰、依了信仰而行動、為了信仰而付出生命(人生選擇)的一位非常典型的時代人物,一位令人敬仰的英雄楷模。他的一生是信仰的範本,詮釋著人生的一些基本答案。方誌敏說道,你們只能砍下我的頭顱,絕不會動搖我的信仰。

方誌敏上過教會學校,學習過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深深熱愛著自己的祖國,生活在帝國主義列強和中國軍閥、惡勢力的重重壓迫之下,滿懷著民族獨立、人民自由、民主昌盛的社會理想……

正是這種認知、培養、精神、中國、世界、歷史、社會、未來等等的交叉點、結合線,點化、形成了方誌敏的信仰。這種信仰一旦形成、鑄成、煉成,他就超越了個體的狹隘慾望,他就專一且堅定。他把自己交給“信仰”,用“信仰”做尺度、做選項,以“信仰”校正自己、改造社會。“信仰”不是“信養”。他甘於自己是一個“清貧者”,要為“可愛的中國”奮鬥一生。方誌敏的時代是革命的時代,是行動的時代。他遵從著內心的信仰開始行動,投身革命,搞軍事,搞新政權,搞土改,搞蘇區,支援中央蘇區,率軍北上抗日等等。他不單單是“信仰”的獨守者,更不是“信仰”的教條主義者,而是將信仰付諸實踐的行者,是“信”與“行”(超越了“知”與“行”的範疇)的楷模。

“七一”评电影《信仰者》:信仰的行者|评论

社會的阻力和敵對的蠻力不讓他實現對社會的改造,不讓他踐行對信仰的承諾。敵對的勢力威逼利誘他改變信仰(那個時代的革命更是一場信仰的衝突),反而更加提純和堅定了他的信仰,於是槍殺了他,野蠻地兇殘地終止了他的生命,以為這樣可以同時終止他的信仰。殊不知,他們的敵對、他們的強大、他們的殘忍,卻“幫助”著完成了對一位真正的“信仰者”的塑造,使方誌敏成為了“信仰的歸者”。

那段歷史,那種人生本身就充滿了戲劇性,富有故事的豐富性。影片《信仰者》就是在這種歷史戲劇張力之中給我們講述了關於“信仰”的故事。製片方和影片的主創們為什麼在今天要挖掘和講述方誌敏的故事?為什麼它能夠深深地打動我們?我們的時代、我們的人生,需要尋找“信仰”和“信仰的行者”!

人生不外乎“信仰之旅程”或“非信仰之浪跡 ”而已。雖然區分很簡單,但前者為“有我”之壯麗人生,後者則為“非我”之渾噩時日。而這種“以‘信仰’為‘生命’”的人生與那種“以‘生命’為‘信仰’”的人生,則成為了是否文明社會、是否先進民族的重要分野。

《信仰者》有了時代的站點,有了社會的指向。它的價值取向 、藝術方向、社會導向,值得大力肯定和弘揚。

(作者為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原副書記、原秘書長;現任中國臺港電影研究會會長)

“七一”评电影《信仰者》:信仰的行者|评论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獲取授權請點擊“閱讀原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