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中这个战略要地,却被曹操视为鸡肋?

前一秒生命的空白


谢谢诚邀!我是

万盛文化传媒,我来回答。

汉中确实是一块战略要地,被曹操视为鸡肋其实也是有原因的?一代枭雄曹操肯定也有战略眼光的,这里有个小典故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大家都知道曹操身边有个恃才傲物的人就是曹操的主薄杨修,他因为‘鸡肋’一事自作主张,惹怒了曹操,一气之下把他杀了。感兴趣的看客可以听我一一讲解。



第一,汉中的地理位置。

汉中在陕西省的南部,汉中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中还有一条河流就是汉水,就这样汉中形成了一个盆地,而且汉中物产丰富,是陕西的鱼米之乡。所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汉中还是从西安通往四川的唯一通道。就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曹操不会不想要,他太想得到了。


第二,把汉中视为鸡肋的典故。

前文说到曹操的主薄杨修因为鸡肋一事被杀了,其实我们可以还原事情的大概。事情的来源是这样的:诸葛亮用智谋取了原本在曹操手里的汉中,曹操想要夺回来,可是兵士们的士气很低,有一天晚上曹操正在喝鸡汤,这时候夏侯渊进来要巡逻的口号,曹操看到碗里有鸡肋,脱口而出:鸡肋,鸡肋。夏侯渊便把鸡肋传下去了,这时候主薄杨修听见了,就让将士们收拾行李,准备退兵。这时候曹操知道了这个消息,便让杨修说出理由,杨修便说:魏王说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们在这里也是一样,前进又不能取胜,打败了又怕人耻笑,我们不如回去。其实曹操有了归去的心,只不过不是被一个主薄杨修来自作主张去猜测,虽然杨修猜到了曹操的心思,但是正因为太张狂,耍小聪明,在回去之后曹操找了一个理由把他杀了。



第三,汉中的战略意义。

汉中不仅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而且还是一个交通要道,汉中可以说是蜀汉出兵的一个大门。如果曹操能拿下汉中并且守住汉中,完全可以防止蜀汉的进攻,这里就像第一道防线一样,而且在进攻上也完全可以占据主动地位,在这里休养生息,等着诸葛亮死,蜀汉混乱的时候可以一路向南杀向成都,灭蜀汉。


总结:汉中不论从物产人口还是战略意义上,它的作用和价值都是非常大的。曹操得不到这块地方,主薄杨修利用‘鸡肋’比作汉中给了曹操一个台阶,但是因为这个,杨修也付出了生命。曹操把汉中比作鸡肋也是曹操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啊。

本文作者——万盛文化传媒


万盛文化传媒


说到鸡肋,就想到杨修之死。

鸡肋者,食之无所得,弃之而可惜。

杨修之死

不可否认,汉中之地客观来讲并非鸡肋,在先前张鲁之经营下,水利兴修,人口增殖,已经有一定的发展基础。曹操在攻下关中后,挥师南下,攻张鲁而据汉中。

此时刘备在蜀中尚未站稳脚跟,就闻此大变。据称当时蜀中一日数十惊。

刘备为什么惊慌?

因为汉中离蜀中太近了,中间又无高山巨川相阻。此时司马懿劝说曹操趁机南下攻取蜀中。如果真的这样发展下去,三国演义真没法演了。

此时的刘备集团十分紧张,主动出兵,与曹操争夺汉中。不惜举全国之力,“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去打赢这场生死存亡的战争。

由此可知,汉中确实是个名符其实的战略要地。

对曹操来说,这是控制蜀中刘备势力北进的一个前沿阵地,也是自北而南攻取蜀中的一个桥头堡。

而对于刘备来说,这里更是生死存亡的一个关键区,因为汉中与四川盆地紧邻,且无险要地理分割,兵马易行,因此刘备集团必须守住汉中方能在蜀地安稳发展。同时,汉中也是刘备北伐的跳板。

关中之战形势图

曹刘两家汉中对抗

汉中之战(建安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公元217——219年),曹刘在汉中争夺两年有余,最终以刘备的胜利而告终,同时留下的还有曹操关于鸡肋的感慨。

曹军在汉中地区,由刚开始的占据优势,到进入相持阶段,最终逐渐落于下风,最最要的原因还是汉中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曹军由关中补给汉中,需要经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道,也就是翻越秦岭的道路。这条道有多难走,刘邦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曲折,诸葛亮有六出祁山之无奈,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慨叹。

曹操历尽艰辛从关中运送兵马粮草至汉中,费时费力劳民伤财不说,还要提防刘备将领袭其粮草。而另一面的刘军,这方面的压力就比曹操轻不少,毕竟汉中和蜀中地理方面更为接近。曹操最终还是面对巍峨的秦岭无能为力,放弃了汉中。

由此可知,汉中确实是一战略要地,不管对曹操还是刘备均是如此。只不过对曹操来说,控制汉中要付出太多,而受益并不稳定,因此这就成了曹操眼中的鸡肋。

关于汉中归属的问题经常有不同意见出现,其实这也是历史上最能反映出汉中之地真正归属的一个纷争。兵荒马乱之时,谁能控制的了,就最应该和谁地理和空间上更近。汉中之地本来就应该属于地理方面更为接近的四川盆地,却因为元朝“犬牙交错”的行政区划原则,被划入了陕西。

元代的陕西行省区划图(此时的汉中已经是陕西之辖区)

不过文化是无法用行政手段隔开的,试看汉中的饮食习惯,民俗风情,还是和当今的川地更为相近。

更多历史地理类资讯,敬请关注@熊二History。


熊二History


汉中不是鸡肋,而是当时的局势使得汉中成了曹操眼中的鸡肋。

汉末三国时代,汉中位置极其重要,既是益州的门户,事关巴蜀安全,又是刘备集团北伐中原的前进基地。所以曹、刘双方都想得到汉中。

但是,当时刘备已经抢得了先机,占据了地利优势,曹操处境被动。

刘备集团于公元199年正月通过“定军山之战”,斩杀夏侯渊,把夏侯渊身死后丢下的数万残军驱赶到了汉水以北,然后刘备几万军队控制了汉水以北地区,据山扎营。

曹操不甘心丢掉汉中,随即率领二十万大军于三月份从关中返回汉中,并沿汉水北岸展开,与南岸的刘备军队对峙。刘备不主动出击,据山不战,有时候还安排义子刘封去阳平关前挑战曹军。曹操手下没有人能够与刘封单挑的,多派人去吧,刘封就返身上山,然后曹军还不敢追击。虽然曹操有绝对优势的兵力,却无法仰攻山上的刘备。既然无法击败刘备,刘备又据山不战,双方只能对峙。

曹操二十多万大军人吃马喂,每天粮草军械等物资消耗极大。这些物资绝大部分无法从汉中本地获得,需要从关中往汉中运输,中间要穿过七百里左右的茫茫秦岭,涧险水深,栈道众多,崎岖难行,运输非常艰难。

对峙期间,还爆发了“汉水之战”。黄忠在赵云军营中,侦知曹军粮草基地位于天荡山,就率领赵云营寨中的一部分军队,趁夜前往天荡山,劫烧了曹军的粮草基地。到了约定时间,赵云看黄忠没有返回,就带领了数十个骑兵,前去查看、接应。结果,途中突然遭遇大批曹军。赵云边打边撤,中间还来回冲杀。最后,赵云返回军营,安排好弓箭手,大开营门。曹军到了营门前,担心有埋伏,就准备撤走。赵云让弓箭手突然放箭,曹军损伤不小,慌忙逃跑,互相践踏,有不少士兵被挤落汉水淹死。第二天刘备前来查看,称赞道:“子龙浑身是胆也!”

巨大的物资消耗,艰难的长途运输,粮草基地还被黄忠烧掉,部队又不断遭受损失,曹军难以长久对峙下去了,除非曹操付出血本继续与刘备耗下去,但最后依然无法把刘备击败。这样,汉中就成了一块鸡肋。

呆了两个月后,曹操实在受不了,认为大军继续呆在汉中得不偿失,干脆于五月份把军队全部撤出了汉中。临走时,把汉水北岸的十多万老百姓一起强行迁移到了关中。

曹操撤军后,刘备随即占领了整个汉中。


红色星河


假如刘备占据中原,曹操占据四川,那刘备也会说汉中是鸡肋了。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肉但是肉不多,还不好吃。如果丢了吧,那毕竟是块肉。

对于汉中的位置,形象的说,是四川地区的院子。汉中和关中之间的秦岭,则是曹操的南大门。也就是说,曹操的南大门和刘备的院子之间隔着一道秦岭。

秦岭高大险峻,对于南北交通来说是极大的阻碍。曹操占据汉中,所需的粮食、人马等,需要从关中地区翻越秦岭送达汉中,是个极其大的负担。

如上图所示,四川盆地攻击汉中地区,有米仓道、金牛道等可走。但是如果从关中支援汉中,则只能走陈仓道、褒斜道等,比金牛道要难走太多。故曹魏守汉中地区困难太大。

而曹魏由于有秦岭,是可以建立有效的防线的。蜀汉北伐也需要翻越秦岭,诸葛亮几次出祁山,都一直不能彻底的解决军粮补给,导致北伐最终失败



综上所述,曹魏已经有了秦岭这个大门,可以建立稳定的防线。汉中地区对于曹魏来说,守起来难度太大,在三国鼎立已成定局时,灭蜀汉也不可能,故汉中连作为灭蜀汉的基地的作用都没法实现。

所以汉中对于曹魏来说是鸡肋一样的。




而对于蜀汉来说,汉中相当于四川的院子,秦岭是这个院子的墙。如果院子在别人手里,蜀汉相当于住在一个没院子的房子,只能坐以待毙,故刘备得拼经全力夺取汉中。

我是采薇,不是小编,为您深度解读,欢迎关注。


采薇读史论今


公元196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但是当时群雄割据,北方有袁绍,吕布,淮南袁术,江东有孙策荊州刘表各个虎视丹丹都有吞并天下之心,曹操实力还很弱小稍有不慎就有被吞并的可能,曹操操是一代军事大家当然知道汉中的中要,占领汉中可图益州可进江南。但此时鞭长莫及。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才万人,袁绍拥兵十万兵精粮足,曹操亲率五千精兵毁其粮草才大破之。从而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灭青州黄巾后得青州兵十多万人才有南下荆州的实力。曹操的战略是远交近攻,统一中原发展生产有了经济基础后再下江南。208年赤壁之战平定江南无望后才把战略放到西方。平定了马超,韩遂无后顾之忧后再图汉中。这是正确战略,只是命运不佳汉中得而复失成就了老对手刘备



关东侠客


汉中之地,人口与物资在张鲁多年经营下都大有发展,对于刚刚取得宜州的刘备集团是块肥肉,以后一定会垂涎三尺争取尽快吞下的;而曹操先下手为强,亲自出马带队阳平关获胜,一举拿下了汉中,占据了优势。

可是从地理上来说,汉中距川蜀近,距中原远,兵留多了消耗大,留少了守不住;再加上曹操占领汉中后,很快就进行物资与人口的掠夺,汉中人口都被曹操迁走了,所以是食之无味。

换个角度,汉中对蜀来说,是必争之地,得之则存,失之则亡;而从关中,陇右支援汉中实在不方便,守之不易。这时候,刘备已经在蜀地站稳了脚,且军容强盛,作战能力不弱;即便是曹操一方夺取并一直占据汉中,也不会获取多大的利益。可是拱手把汉中让给刘备,又是那么的弃之可惜。

所以,我们猜测,就曹老板死要面子的性格来说,多半是安慰自己和属下,为居然没把握打赢刘备找个借口;

不是打不赢,是我曹操不想打。

做为统帅,目光长远的曹操要把握全局,顾虑多个因素:战线太长,于己不利。若是趁机攻打益州,刘备好不容易从刘璋那边诓来益州作基本,能不跟你玩命吗?再说人数上,益州诸葛亮也有五、六万人马,加上刘备在荆州和孙权掐架三万人马,自己大军没占多大优势啊。如果长途作战,那么粮草是大问题;十万人马得保证运粮安全,时日一久,刘备、孙权等完全有时间搞点小破坏的。

客观上,而正在曹操处理汉中的时候,孙权派军队进攻合肥,江淮防线告急。

合肥若失,孙权可以直接跨过淮河、威胁许都,对曹操来说,汉中是鸡肋,合肥却是防卫东吴的堡垒,不容有失。而此时,曹操主力大军远在汉中,仅靠张辽部显然很难再应付孙权反扑,大军救援合肥是必须的。

所以,此时的汉中,对于曹操来说就真的如同鸡肋般,食之无味矣,但是弃之呢还是真的可惜。


读书评书2017


谢邀。从鸡肋讲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当时曹操的工作重点并没有放在汉中,而并不是汉中作为战略要地的重要性存疑。即便曹操梦想一统天下,却也不会八面开花的去征讨天下,那无异于自杀。所以在他这里有个先后主次的问题。汉中既然被曹操称为鸡肋,很显然,在当时那种情势境况下,汉中是排在次要位置的。

当时是如何的情势呢——

首先是曹操铩羽赤壁,大败亏输,后续就有了刘备进取益州的行动。南方大部都被孙权和刘备所占据,而且就当时的情况来看,正是大胜之后士气高涨之时,所以曹操不会迫不及待的象寻仇一样的马上反扑回去,当时的军事条件也不允许,有很多必要条件参杂在里面。

其次,曹操的主要精力是稳定朝堂,一心多用,力所不及。

关中方向曹操并不是没有去过,但都是虎头蛇尾的行动,因为曹操的利益点不在这里,他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次序中,首当其冲的——巩固。巩固中原,绞杀割据势力,把自己的窝搭的妥妥的,保障大后方发展。

刘备的西南地区并不能对曹操构成威胁,或者说即便是威胁相对来说也小得多。

汉中无论是对曹操来说,还是对刘备来说都是战略要地,但是从政治上来说,刘备的需要更大些。刘备以恢复汉室为号召,因此刘备占据荆州不称楚王,占据益州不称蜀王,占据汉中没几天就赶紧自称汉中王,正是充分认识到汉中对于自封的汉室继承人在政治上的重要性。

汉中对于曹操的重要性在于——如果曹操南下,那么汉中就是必取之地。意义在于拓展疆土。

汉中对于刘备的重要性在于——保命。不同于曹操,这源动力都不一样,一个为求胜一个为保命,好像刘备这边更有些破釜沉舟的调调。

对于据守汉中来说,需要付出较大的兵力部署,如何让粮草源源不断的运送到汉中,这对北方枭雄曹操来说,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可以打,但是防守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比进攻更大。

这样的条件对比下就有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慨,其实觉得反过来说更恰当一些,汉中的战略位置的确很重要,丢弃了确实非常可惜,可是即便拿到了又能怎样,嚼在嘴里也没什么滋味,难以下咽,毕竟还有一个为了汉中肯玩命的大耳朵在死死盯着,现在拿下来将会不得安生。


古今通史


因为汉中这个地方运粮不够方便,所以后来刘备占领汉中之后,曹丕和曹睿想攻击汉中,手下的大臣都说,运量是个大问题,这样做很不值得。

但汉中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它是蜀汉的门户。曹操跟刘备争夺汉中的时候,诸葛亮问杨洪我们要怎么办?杨洪说蜀汉是我们的门户,汉中丢了,蜀地就无险可守。

如果曹操守住汉中,短时间能够平定蜀汉,那是可以的。但如果短时间没有办法平定,那么对魏国的经济拖累太大。

所以曹操才认为这是鸡肋。因为刘备已经完全掌控了当时的巴蜀。


知常容


汉中处于蜀道,而且远离长安,刘备蜀军进攻汉中不远,对当时的蜀军来说,是必争之地,甚至可以说是拼死都要夺过来,得之则存、失之则亡,即便是曹操啃完了的骨头都是黄金一样的存在。而对于曹操来说,应该是对于整个曹魏,他们要守住汉中所付出的代价太大,首先补给线就很长,汉中属于易攻难守。

曹操若硬要守汉中,付出的人力物力都倍于蜀国,这叫食之无味。

但是把汉中让给蜀国,蜀国得了汉中就等于多了一道屏障,这叫弃之可惜。

但是就我了解的情况,我认为曹操之所以称汉中为鸡肋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曹操守不住,又不愿意派更多的人来防守,只能撤退了,撤退后把人口和粮食带走了大半,所以走之时就说汉中是鸡肋,要不要已经无所谓了。

二:就是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曹操一向如此,总喜欢在失败的时候找借口安慰自己,也或者是安慰部将,觉得自己不是打不赢,而是自己不想打,面子上过得去。

三:曹魏内部有矛盾,建国后麻烦一大堆,曹操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汉中,大本营都守不好也没心思在外面溜达了,就邺城的魏讽之乱,牵连一大片荆州投降过去的官员。所以说攘外必先安内。

无论如何,曹操认为汉中这个鸡肋已经被自己啃得只剩下骨头了,可是刘备依然兴奋的睡不着觉。不同的角度自然有不同的看法。


羽评历史


汉中为什么被曹操视为鸡肋

首先,看一个事件。当汉中张鲁投降曹操之时,刘备正因孙权攻荆州,长沙,桂阳,零陵三郡之地,为此正屯兵公安,令关羽屯兵益阳,准备和孙权拼命。




而当刘备在闻得曹操拿下汉中之后,态度就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三国志》中,刘备的反应: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刘备迅速与孙权和好,准备攻打汉中。由此可见汉中的重要地位。

汉中对于蜀国,它是入蜀和出蜀的咽喉要地,位于秦岭和大巴山之间,是蜀汉的重要中转站,因此想要兴复汉室,北伐中原,汉中就尤为重要了。

除此之外,汉中还可以作为粮草和兵士的转运站,从而可以避免粮草供给以及士兵北伐的困难。而且汉中易守难攻,可以很好的给蜀国军队提升自己的机动性。

那为什么曹操要说汉中是鸡肋呢?

当然,曹操并不是说汉中的位置可有可无,相反,汉中是曹操南下的重要据点,是他们攻取蜀汉不可或缺的战略位置。之所以被说为鸡肋,不过因为当时的局势。

曹操当时正处于赤壁之战大败的局势之下,而刘备又西取益州,南方几乎都被孙刘二人所占。而且他们正携胜利之势,所以,曹操一时未敢请缨。



而且,曹操他当时的主要精力还用于稳定朝政,更是难以抽出精力再组织一次统一南方的大战。

除此之外,汉中对于曹操而言,是进取要地,而对于刘备来说更是生死之地,失汉中,蜀汉将受致死的威胁,因此,蜀汉必会携举国之力夺回,即使曹操派往重兵,久而久之,也会落入刘备之手。


所以,汉中这块地方对于曹操来说,得之不可守,弃之又可惜,所以这才成为了曹操口中的鸡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