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老人9年風雨無阻升國旗 近10萬人參加

新疆塔城一位維吾爾族老人9年風雨無阻升國旗——

“看到國旗,大家的心就在一起了”

維吾爾族老人9年風雨無阻升國旗 近10萬人參加

沙勒克江(左一)在給參加升旗儀式的群眾講解黨的惠民政策。

資料照片

又逢“七一”,天剛矇矇亮,72歲的老人沙勒克江·依明就起床了。洗漱後,囑咐家人準備早餐,他鄭重地打開桌上的紙盒,雙手捧起疊放整齊的五星紅旗,為早晨的升旗儀式做準備……

不一會兒,他家的小院就來了200多人,有村民,也有附近師生。莊嚴的國歌響起,沙勒克江的兒子沙拉依丁右手一揚,五星紅旗緩緩升起……

在祖國西北角庫魯斯臺草原上的塔城市,沙勒克江這位維吾爾族老人9年來風雨無阻,每逢重大節日或特殊日子都會在自家小院裡升起鮮豔的五星紅旗,截至目前已有近10萬人參加。

2009年7月,沙勒克江萌生了在自家小院升國旗的想法,在得到家人一致贊成後,兒女們立刻湊了3800元錢,齊心協力幫助父親實現願望。

二女婿吾買爾買來鋼管做旗杆,沙勒克江當升旗手,兒子沙拉依丁當護旗手。升旗之前,沙勒克江和孩子們來到各民族群眾家,邀請他們參加升旗儀式。為避免出錯,他和兒子每天對著網絡視頻反覆練習。即便如此,升旗前一天,沙勒克江還是緊張得一夜沒睡……

當年的10月1日,在一家人共同努力下,五星紅旗飄揚在了小院的上空,足足有75人見證了這一刻!沙勒克江不僅提前購置了小國旗等紀念品用來贈送給參加儀式的人,貼心的女兒們還為大家準備了豐盛的早飯。

如今,每逢重大節日,沙勒克江的小院裡都會舉行升旗儀式,每次都有150多人參加。為此,他特意買了10張大桌子、100多隻凳子,供升旗儀式後大家一起吃早飯。“我不希望大家參加完儀式就散了,要讓大家坐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除了升國旗外,沙勒克江還會利用早飯時間進行惠民政策、民族團結等內容的宣講。“尤其是孩子們,讓他們知道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這些傳承很重要。”沙勒克江說。

一面國旗用久了,邊被吹毛了,沙勒克江捨不得扔,而是細心地把毛邊縫一縫繼續用。實在不能用的,就整齊地疊放好,放在一個盒子裡,成為家裡的“紅色傳家寶”,至今已經用了18面國旗。

9年來,沙勒克江升國旗的花銷都來自自己和兒女的工資,截至目前,發出去的小國旗將近5萬面,用在升旗儀式上的費用已超10萬元。

沙勒克江記得,他第一次升國旗時並沒有得到鄰居們的理解。面對質疑,沙勒克江回應說:“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作為老百姓就是想用這種方式表達一下自己的感謝;國旗是國家的象徵,看到國旗,大家的心就在一起了。”慢慢地,閒言碎語少了,來參加升旗儀式的人多了。

從沙勒克江第一次升國旗到現在,鄰居陳錫紅老人每次都參加,“每次都會來各民族的鄰居,大家聚一次就更親近一些。”

王榮香是塔城市第二小學的老師,曾多次帶領學生參加小院舉行的升國旗儀式。“小院的升旗儀式對於教育下一代更具感染力。”王榮香告訴記者。

“等條件好些,我想把院子再擴大,讓更多的人來我這兒參加升旗儀式。”沙勒克江的小院現已是塔城市民族團結教育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加升旗儀式的人數最多時一次達200人,除了當地群眾,還有很多遊客。

堅持升國旗的沙勒克江還是個樂於助人的人。自1962年參加工作以來,沙勒克江在工作之餘,總會花費大量時間和物資去幫助別人。

1962年初夏,比沙勒克江年長十幾歲的孟廣志隻身從山東來到塔城市。舉目無親的他,焦急地尋找住處,沙勒克江騰出家中一間小庫房,專門給孟廣志住,這一住就是20多年。

後來,沙勒克江還幫孟廣志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孟廣志就把妻兒也接了過來。兩家人朝夕相處,同走一扇門,親如一家人。

在這個小院裡,良好家風總在不經意間傳承,影響著下一代,沙勒克江的兒子沙拉依丁也成長為和父親一樣的人。

在1991年塔城洪水中,當時僅有14歲的沙拉依丁拎起裝滿零花錢的兩個酒瓶子就去找老師,說要捐款。老師帶著他找到了市抗洪救災辦,一屋子的大人看著這個說“我要把這些獻給國家”的少年,又是驚愕又是感動……大家幫他打破瓶子,一起數清了那些零錢,一共有40多元。

時光荏苒。如今,沙拉依丁已成為塔城地區人民醫院一位愛崗敬業、有口皆碑的優秀醫生。

2004年,沙拉依丁在治療中認識了癱瘓30多年的趙玉娥老人。從那以後,沙拉依丁每隔半個月就會去趙玉娥家裡探望並給老人換導尿管。“自己的親人都未必能做到。”老人一說起這些事兒來,眼角就泛起淚花……

除了趙玉娥之外,沙拉依丁還默默幫助著七八位老人,他們都曾是他的病人。“這些老人年紀大了,生活又困難。作為醫生,能給病人一點點幫助,他們心裡就會暖暖的。”沙拉依丁說。

【免責說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公眾號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