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中)

大锤为大家推出全新系列《三国演义细节解密》,在每周一晚

,大锤都会为你揭秘三国,希望各位读者老爷多多支持!本期第二十三回!

上一回三国演义细节解密,大锤向列位读者听友讲述了,董卓在西凉发迹的历史,包括他依靠个人的超强武力和仔细扩展出来的同乡关系,成功打造出一支姓董的汉末西凉私军。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中)

董卓控制了这支数千人的西凉私军之后,东汉朝廷又不是瞎子,对于董卓的限制和监视也逐渐提高了等级,朝廷两次试图通过升官的方式架空董卓,把董卓跟他的凉州私军隔离开,但是董卓就是死活不肯离开自己的军队,而这时候黄巾起义爆发,随后又是汉灵帝病逝,东汉朝廷也暂时腾不出手来收拾董卓,双方就在这里僵住了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中)

打破这种僵局的,是东汉王朝迈向无可挽回的崩溃的关键节点,十常侍杀何进之乱陡然发生。当时,汉少帝被太监们裹挟着外逃,谁控制皇帝谁就可能把持朝政,汉末纷争的头号大奖,就这样开出了,当时洛阳内外,有袁绍、曹操等枭雄,丁原皇甫嵩等强将,谁能拿到这个大奖呢?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董卓的另一个优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他得以在大乱发生之际,超越洛阳内外群雄半个身位,抢先拿到了大奖。

这就是董卓最大的优点:行动迅速。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中)

汉少帝

当然,董卓这个行动迅速,是有底气的。根据史料记载,董卓在何进被杀时屯驻河东郡,这是汉朝都城洛阳西北的一个郡,从这里前往洛阳,即便是董卓率领的先头部队从河东郡最东南、最靠近洛阳的地点出发,行军距离也超过了百里。而按照裴松之引《英雄记》注的说法,董卓在黄河边赶上汉少帝时,自称昼夜三百里急行军而来。

尤其是董卓军在夜间向洛阳进兵期间,看到洛阳变乱、大火突起的时候,董卓毅然果断拉起全部西凉军,冲向近在咫尺的富贵,来了一次全力强行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董卓的行军是全军的连夜急行军,这在古代军事技术角度来说,是个很难的事情。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中)

古代的夜间全速行军,难点在于如何避免路途中迷路掉队的士兵减员,同时又要维持住行军的序列和秩序,这些都需要统帅具有对军队极强的控制力,一般情况下,古代的将帅如果不到万不得已都尽量避免夜间大规模行动。由此有可以看出,在公元189年的董卓进京行动中,董卓所部西凉军从质量上来说无疑是一支强军。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中)

关于这一点,在随后董卓进京之后的小花招上也得到了验证——在董卓赶到洛阳,控制住汉少帝之后,由于自身兵力只有3000人,而毗邻的丁原、何进余部都是人多势众,为了造成压制其他军头的足够声势,董卓搞了一个障眼法:他每天派自己的军队悄悄夜间出城,然后在白天大张旗鼓进城,连续几天,营造出他军队远远不止3000人的假象。

最终让其他军头不敢轻易行动,董卓凭借迅速用3000人伪装出的上万人的效果,顺理地把持了朝政,压制了反对派。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中)

在我们后世的眼光来看,一个外地来的军头董卓,用手下3000人反复玩夜间出城白天进城的把戏,就把沙场征战见多识广的丁原军、何进余部给忽悠住了,而且还能把日后叱诧汉末的袁绍、曹操等枭雄都戏弄于股掌之间,对这个事情,后世人怎么看怎么都觉得是匪夷所思的,简直就是把当时的周围观众当白痴。

但是从历史角度来说,这件事就这么发生了。如果此事为真,那么足可以说明董卓的手下军队在强敌环伺时,并没有畏惧也没有自乱阵脚,而是井然有序执行了董卓胆大包天的命令,并且无论行军秩序还是情报保密非常到位,列位读者听友,这事只要3000人里有一个人泄露秘密,董卓这个把戏就得原地爆炸,结果硬是成功了。此事也再次证明了董卓麾下部队在危机四伏的同时又大奖在前之际,表现出来的胆大妄为、战力坚强。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中)

从成长环境来看,董卓长期成长于东汉边境征战之中,其行动迅猛的特点是在与少数民族的边境征战中逐步养成的。董卓在进京之后,用一连串闪电般的果决行动,将他的这个行动迅速的优点体现的淋漓尽致

裹挟着汉少帝进入洛阳之后,董卓立即给自己封了个司空的高官,这可是朝廷三公级别的高官,此前董卓最高只是当过并州牧,如今简单直接快速给自己晋升到三公这样的高级别了。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中)

然后,就在董卓进京不到十天之内,董卓就完成了废除汉少帝、拥立汉献帝、杀死汉少帝之母何太后等一连串政治行动,这里面每一件事情单独拿出来,即便是在东汉末年的时候,都属于地震级别的行动,而在西凉边境战争中成长起来的董卓,就是这么迅猛地十天之内全办了。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中)

大锤在之前的三国细节解密何进之死系列中提到过,东汉中后期绵延百年的中枢矛盾就是外戚与宦官的争斗,何进之死导致外戚与宦官两败俱伤同归于尽了。

到了董卓接受洛阳烂摊子的时候,实际上还需要清理一下外戚与宦官斗争的残骸,那就是依旧健在的汉少帝生母何太后。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中)

从东汉封建王朝的统治秩序来说,只要皇帝还在,皇帝的生母太后说话就是好使的,虽然大将军何进死了,但是何太后如果积极参与朝政,朝廷大部分人还是认可这种太后参政的,这对于要把持朝政的董卓来说,属于必须首先铲除的绊脚石。

而老董行事之所以快,其中的要诀,除了心狠手黑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行事目的非常直接,特别善于把复杂事情简单化。对于把持朝政的权臣来说,一个幼年的不懂事的皇帝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成年懂事了,很显然皇帝就要亲政,权臣就要玩完,因此当时14岁的汉少帝和9岁的陈留王(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比较起来,陈留王更值得投资。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中)

尤其关键的是,汉少帝有母亲何太后,陈留王的生母王美人很多年前就被何太后干掉了,后来的靠山董太后(汉灵帝的生母、何太后的婆婆)也被何太后和何进给干掉了,也就是说汉少帝有个巨大的靠山,而陈留王不仅没有靠山而且还更有投资价值更容易被控制。

到了这个比较程度,对于董卓来说,把持朝政该怎么做,就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二选一了。废掉汉少帝,扶上来的汉献帝不仅不是何太后亲生,而且跟何太后有杀母之仇,这让何太后参与朝政的可能性直接降低到零。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中)

所以董卓立即行动,废皇帝立皇帝,杀何太后。大锤在这里说一句,从日后的行动来看,董卓在十天之内做出如此大事的时候,分寸把握和目标选择还是非常精准的,比如董卓废除少帝之后才几天,立即派人杀死何太后,被废掉的少帝却是在一年之后因为关东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谣传要恢复少帝的皇位,这才被董卓杀掉。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中)

说明董卓这个关西大老粗,虽然看起来行事凶狠快速,被后世渲染为随意杀人的狂躁症患者,但是至少在董卓进京这一段历史时期,董卓的行为和思路是非常清晰的,老董虽然粗鲁,但是他非常清楚最先要干掉谁。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董卓为何能成功,又因何而灭亡(中)

董卓就是这样,通过快速果决的行动,实现了东汉末年的快速崛起。然而在这个崛起过程中,董卓势力确实迅速膨胀,但是他没料想到的是,董卓的敌人的势力也在快速崛起,这是为什么呢?

常言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行动迅猛的董卓究竟遇到了什么无法解决的难题呢?下一期三国演义细节解密,大锤为您继续讲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