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聚焦!宣城如此有「范兒」,你知道嗎?

被貼上“文藝範”標籤,是所有城市都向往的,它既代表著積澱,也代表著新的努力。

央媒聚焦!宣城如此有“範兒”,你知道嗎?

江南詩山——敬亭山

安徽宣城,全國唯一的“文房四寶之城”。文人墨客最喜歡的四樣東西——筆墨紙硯,被這座城市同時擁有。

央媒聚焦!宣城如此有“範兒”,你知道嗎?

人類非遺、吉尼斯世界紀錄——“三丈三”特大宣紙 撈制

特別是宣紙,獨領風騷。2017年,宣城市人大制定了 《宣紙保護和發展條例》(草案)》,為一項技藝單獨制定一部條例,用心可見一斑。

但鋪陳宣城城市底蘊的,並不僅僅是宣紙。

有“文藝範”,也要有“科技範”

當宣城把自己的城市發展座標定位在“皖蘇浙省際交匯區域中心城市”,就註定要與科技結緣。

央媒聚焦!宣城如此有“範兒”,你知道嗎?

桃花潭上賽龍舟

宣城建城已有2300年曆史,兩漢至三國時期,宣城是包括今南京在內的蘇皖浙毗鄰地區5萬多平方公里的區域中心;唐代,宣城是皖南及江蘇溧陽、溧水和高淳縣在內2.8萬平方公里的區域中心。研究表明,宣城是蘇南、皖南、浙北文明的發源地,也是徽州文化的核心區之一。南朝至清末民初,歌詠宣城的詩人2200多人,流傳下來的詩歌22000多首。

農業文明時代,有了“相看兩不厭”的山水,詩人就會紛至沓來,從而帶動商貿的繁盛,也就會構築起城市建設的高地,一時領風氣之先。

而在工業革命時代,除了看重“文藝範”,還要扮好“科技範”。

世界大中型城市發展的最新軌跡表明:科技是最強大的助推器。即使這座城市很“文藝”,也要有科技的加持;即使這座城市很“休閒”,也要有科技的襯托。

有了科技的“引力”,城市發展的“血液”——資金會源源不斷流來;有了科技的“引力”,當代李白——人才才會溯江而上赴“桃花潭之約”。

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城市格局,對於宣城來說,既是挑戰,更是機遇。

宣城有著安徽各市中唯一同時鄰近滬蘇浙的獨特優勢,登高一望,滬蘇浙之利盡收眼底。這也是宣城聚力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的底氣。

幹部走出去,人才項目引進來

2016年10月,宣城市委市政府在安徽率先出臺《關於踐行新發展理念、學習對接滬蘇浙的實施意見》,全面部署對接滬蘇浙。

2017年,全市分兩批派出55名幹部赴上海、浙江等地學習掛職,既帶回新理念,也帶回沉甸甸的項目,據統計,當年實現投產項目9個,開工項目16個,簽約註冊項目38個,洽談項目75個。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年滬蘇浙區域投資落戶宣城項目接近400個。

2018年5月24日,宣城市又派出掛職幹部25人赴上海市松江區、嘉興平湖市掛職。

雲海大數據、天下圖等滬蘇浙知名信息化企業入駐宣城智谷軟件產業園,成為全省唯一的省級軟件與信息服務集聚區。

央媒聚焦!宣城如此有“範兒”,你知道嗎?

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迅猛

宣城實現了兩個“前三”:兩年來獲省支持的高水平科創團隊數量居全省前三位,在長三角26個城市中“創新持續力”指標居前三位。

市本級設立總規模近20億元的科創基金、產業投資基金、天使基金和10億元的科創團隊招引專項基金。近兩年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40個,入選省扶持團隊13個,居全省前列;引進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千人計劃”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等高層次人才220人。

上海大學薛雷副教授、劉書朋副教授,與江蘇為真集團高管人員共同組成高層次人才隊伍,創辦高端醫療器械研發及產業化科技型企業——安徽為臻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創新創業項目團隊專業涵蓋生物醫學工程、光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科技管理等領域。

團隊核心成員姜劍國告訴記者,當時也調研了不少城市,後來團隊被宣城市各級政府為自主創新產品註冊認證和生產許可驗證提供的“綠色通道”打動。“高端醫療器械產品需要走很多的審批流程,便捷的通道有利於我們較快地實現成果轉化。”

現在,姜劍國每個月三分之二時間在宣城,過著家鄉、安徽兩地跑的“雙城生活”。

目前,公司與上海大學合作的在研產品:磁微粒全自動化學發光儀、實時熒光定量PCR儀、採血管等重點項目預計2018年投放市場,填補國內空白。

隨著高層次人才團隊在宣城的落戶,上海大學正在研究與宣城市政府合作建設上海大學宣城技術轉化中心,形成緊密的技術轉化體系。

而在宣城市消防大隊,有一臺身高2.35米的紅色消防機器人吸引著市民的目光。消防員無線遠程操控,巨大的風筒舉升,噴頭噴水,水流時而是一條水柱,精準狙擊火點,時而又像巨龍吐水,有排山倒海之勢。

這臺被消防員們稱為“高科技搶險救火的神器”的XGY-50C型多功能消防機器人設備,由安徽工業大學宣城工業技術研究院智能裝備研究所團隊研發。

安工大宣城研究院院長、機器人技術負責人宋崇智告訴記者,這款消防機器人的研發技術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可以替代國外最先進的消防機器人。

2016年12月,安徽工業大學與宣城市政府簽署協議,共建“安徽工業大學宣城工業技術研究院”。

央媒聚焦!宣城如此有“範兒”,你知道嗎?

宛陵科創城項目啟動

2017年初,宣城市提出建設宛陵科技創新基地的構想,並在年底的市委四屆五次全會上,將宛陵科創城項目列為全市科技創新的“1號工程”。

央媒聚焦!宣城如此有“範兒”,你知道嗎?

宛陵科創城效果圖

一期項目已先後引進合工大宣城研究院(中澳新能源材料器件研發中心)、安徽工業大學宣城工業技術研究院、安徽工程大學宣城產業技術研究院、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宣城(中機)產業研究院、北京大學工學院智能工廠數字孿生製造共享平臺、中國科學院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皖南分中心、科大訊飛公司宣城人工智能研究院、長三角生物功能產品研究院等21家知名院所。

與此同時,與上海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宣城研究院工作也正在積極推進中。

加入G60“科創走廊”:科技創新的一大步

今年6月1日,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上海召開,滬蘇浙皖三省一市領導們共聚一堂,提出“努力將長三角地區建設成為全國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引領示範區、全球資源配置的亞太門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加快構建區域創新共同體,研究規劃建設長三角科技創新圈”。

加快推進G60科創走廊建設成為其中的議題。

央媒聚焦!宣城如此有“範兒”,你知道嗎?

宣城科技園

同日,在上海松江舉行了G60科創走廊第一次聯席會議,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宣城市委書記韓軍出席並講話、市長張冬雲與會,G60科創走廊總體發展規劃3.0版正式發佈。

2016年初,松江率先啟動1.0版G60上海松江科創走廊建設,2017年7月,松江與杭州、嘉興簽訂《滬嘉杭G60科創走廊建設戰略合作協議》,2018年,松江提出以滬蘇湖合高鐵建設為契機,深化拓展G60科創走廊,從高速公路時代的2.0版走向高鐵時代的3.0版。

3.0版在滬嘉杭的基礎上,增加了安徽的三座城市:宣城、蕪湖、合肥。明眼人一眼就看出,合肥、蕪湖是安徽的傳統經濟和科技實力前兩強,宣城躋身G60,是對這座城市的特別青睞。

這既可看作是對宣城主動與滬蘇浙對接的“回報”,更可看作是對宣城近兩年著力提升科技能力的肯定。隨著走廊的建設,宣城的地理優勢、環境優勢將不斷顯現。

可以這樣說:

它是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的一小步,它是宣城科技創新之路的一大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