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搬遷至東莞?華爲最新回應來了!

華為,從1987年在深圳創立至今,已經迎來了自己31歲生日。

曾經有一篇文章:“別讓華為跑了”,引起大家對實體經濟的關注,彷彿是天空中的驚雷,讓人警醒。

然而,昨天一個消息從媒體傳來:華為開始往東莞搬遷,40輛8噸貨車,共60車次,搬遷車輛將往返深圳和東莞松山湖,搬家貨車會有一個華為標識,“華為搬遷專用車輛”。估計車輛約1500輛(其中大巴70輛)。

之前,還有華為在東莞拿地1900畝,以及在東莞提供3萬套員工住房的消息……

華為搬遷至東莞?華為最新回應來了!

對此,華為最新回應來了:華為松山湖基地建設已有一段時間,早已在深莞兩地安排正常通勤用車,華為松山湖南方工廠早已在正常運轉之中,均為正常業務佈局,屬於正常的企業經營行為。

雖然華為對此做了正面回應,但是外界一直對此疑問重重。

在很多人看來,華為搬遷的消息之所以不絕於耳,或許和生活成本有關。深圳的房價、人力成本等確實一直居高不下。

這折射出了企業壯大後,對研發成本、城市房地產成本和人員成本高企,而導致各類成本增加的多種考量。

華為搬遷至東莞?華為最新回應來了!

據報道,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之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道:

14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匹茲堡,有鋼鐵。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有汽車。現在,世界的中心在哪裡?不知道,會分散化,會去低成本的地方。高成本最終會摧毀你的競爭力。而且現在有了高鐵、網絡、高速公路,活力分佈的時代已經形成了,但不會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深圳房地產太多了,沒有大塊的工業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業的發展,每一個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間發展。

任正非還說道:

四個現代化,最重要的是工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最主要的,要有土地來換取工業的成長。現在土地越來越少,越來越貴,產業成長的可能空間就會越來越小。既然要發展大工業、引導大工業,就要算一算大工業需要的要素是什麼,這個要素在全世界是怎麼平均的,算一算每平方公里承載了多少產值,這些產值需要多少人,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設施。生活設施太貴了,企業就承載不起;生產成本太高了,工業就發展不起來。

華為——中國實體經濟的標杆

從2000年開始的最近十五年,華為累積營收2.3萬億,超過70%來自海外,在外國人身上賺的錢達1.38萬億!

據2017年年報顯示,華為業績穩健增長,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03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7%,淨利潤4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1%。2017年華為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三大BG均實現了增長!

華為搬遷至東莞?華為最新回應來了!

華為有一半的收入來源於海外,為我們掙回了實實在在的外匯。中美貿易戰讓廣大有識之士深刻意識到我們的短板,沒有科技競爭力將會寸步難行!

一個城市的財富分配有企業創造的利潤、員工所得、政府稅收、土地租金;很多城市把利潤讓給了土地,而鋼筋水泥是不會創造價值的。

一個城市能夠屹立在世界的前沿,房價只是城市軟實力的外顯!而真正能夠可持續發展的是科技,是人才!失去人才將失去一切。

再看參考一段歷史:

在19世紀的英法國力競爭中,最終以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法國敗下陣來而告終。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就是英法兩國的經濟結構朝著不同方向演化,前者充盈著實幹的企業家,後者充斥著食利的資本家。英國勝在工業,法國強在資本,最後歷史選擇了英國,工業資本主義戰勝了高利貸資本主義。

中國經濟在這個節骨眼上,一定不能讓投機家肆無忌憚的取代實業家,否則就會面臨空心化、泡沫化的危險。

我們鼓勵中國多出任正非這樣實幹的企業家,以及華為這樣的實體企業,用實業救國!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越來越動盪的世界;沒有一種商業模式是長存的;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恆的;沒有一種資產是穩固的;這是一股從未有過的革命浪潮,為了讓大家徹底認清時代究竟在發生什麼,水木然寫了這2本書:

華為搬遷至東莞?華為最新回應來了!

《時代之巔》討論的是經濟變革;《個體崛起》討論的是商業模式,它將幫你認清社會的發展動向和趨勢,請點擊瞭解更多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