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專欄丨一盞茶里細數流年匆匆

編者按:一盞茶,一本書,一段小閒的流年裡,作者細數了自己開始飲茶的原因及感悟。一盞茶,如何開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飲完後的感悟。似水流年間,從容寧靜、不驚不躁、不悲不喜,這便是有茶的日子,也是最好的時光。

藺麗燕,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第九中學教師,文字愛好者。一路行走,一路花開,期望在文字裡遇見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大家。

正文如下:

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時光。

茶人專欄丨一盞茶裡細數流年匆匆

開始飲茶,在而立之年以後。先生的同事老白,是一個茶痴。一日三餐必定有茶相隨左右。夜晚入睡之前,還要飲茶几碗,方才入眠。

老白不會網購,就時常託我家先生買茶葉給他。老白喝的,是茉莉花茶。因了茉莉花幾個美麗妖嬈的漢字,我亦嘗試著走近一盞茶。

沸水沖泡,靜靜等待。待一粒粒僵硬的茶葉慢慢舒展了舊日的容顏,花的香氣也漸漸如霧氣一般氤氳開來。

在撲朔迷離的香氣裡,思緒輕挽,飄逸到了遙遠的江南。那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如水江南,是才子佳人痴戀的江南,是土生土長的塞北人念念懷想的江南啊。

一朵朵茉莉,在細膩的白瓷杯裡柔柔地綻放,搖曳,那剎那的時光,也活色生香了許久許久。

茶人專欄丨一盞茶裡細數流年匆匆

花茶屬於悠緩靜謐的時光,而磚茶則屬於尋常巷陌的煙火歲月。

磚茶配炒米,是牧人最日常的開始。磚茶陪伴手把肉,吃出來的是天寬地闊,是長風浩蕩,是邈遠悠長,也是隱隱的孤獨和憂傷。磚茶愛上燒麥,日子頃刻之間,就豐盈了,知足了,幸福了。

《菜根譚》中說“茶不求精而壺亦不燥,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素琴無弦而常調,短笛無腔而自適。縱觀希遇羲皇,亦可匹儔嵇阮。”這是淡定從容的境界,是怡然自樂的境界,是雲捲雲舒,花開花謝,我自有氣質風度的境界。

烈性的酒,是熱鬧的血脈。淡雅的茶,是清幽的靈魂。一個人平日裡散淡恬靜,與世無爭,輕聲細語,拈花微笑,就可以說是有“吃茶的心境”了。

茶人專欄丨一盞茶裡細數流年匆匆

春之晨,夏之昏,秋之月夜,冬之雪天,若能吃上一杯茶,我想,是有福的。茶之色,如清露霓嵐。茶之味,若歷歷往事。茶之韻,似生命留痕。

飲茶可以獨坐。一盞茶,一本書,一段小閒的流年裡,清點生命的行囊。飲茶亦可邀約三五知己,在春風桃李花開日,在秋雨梧桐葉落時,坐他幾個鐘頭,隨意啜茗談天,也是悠然塵外的一種行樂法子。

品茶,就是為了品一盞純粹,一盞美好,一盞慈悲。苦澀也好,甘洌也罷,醇香也好,清淡也罷,我們就在茶的安靜,茶的溼潤,茶的智慧和禪意裡,從容不驚地老去。

茶人專欄丨一盞茶裡細數流年匆匆

自古以來,屈原有香草美人,陶潛有東籬菊花,李白有斗酒朗月,東坡有茂林修竹,雪芹有紅樓遺夢,那淺淺一盞茶,清芬了誰的夢,又了悟了誰的悲歡與離合?

琴棋書畫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如今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當浪漫的生命裡多了一盞茶,人生也就多了腳踏實地的厚重。當詩意的歲月裡多了一盞茶,人生也就多了幾許滾滾紅塵的滄桑。

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的汪曾祺在他的《四方茶事》中這樣寫到,“青茶、綠茶、花茶、紅茶、沱茶、烏龍茶,但有便喝。茶葉多是別人送的,喝完了一筒,再開一筒。喝完了碧螺春,第二天就可以喝蟹爪水仙。”甚至是“茶葉、老薑、芝麻、米,加鹽放在一個擂缽裡,用硬木的擂棒‘擂’成細末,用開水衝開”的湖南擂茶也喝過。

這個可敬且可愛的老頭,喜歡著各式各樣的茶,也喜歡著各式各樣的生活。一個人只有多品嚐幾種味道,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甘苦。

茶人專欄丨一盞茶裡細數流年匆匆

茶能養靜。一個鐘情於安靜的人,他每喝一口茶,都能享受一縷寂靜,一縷安靜,一縷清靜,一縷寧靜。

茶幫助他找到了一座精神的寶藏:花朵的秀麗,鳥兒的清音,浮雲的柔軟,繁星的璀璨,風的力度,雨的潤度,陽光的純度,都在其中矣。

這樣的時刻,手邊的這盞茶,就不是解渴之用,而是養心良方。在某一瞬間,如坐草木之間,如歸遠古山林,如沐春風暖陽,整個人也羽化成仙,掙脫了世俗的羈絆,飛昇到了空靈通透的世界。

千載奇逢,無如好書良友;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爐煙。

流年逝水,光陰薄涼。輕握一盞茶,看歲月翻轉,任乾坤騰挪,不驚不躁,不悲不喜。這,大概就是人生最好的狀態了。

圖片來自茶語網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茶語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