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倒回, 董卓進京後到底應該怎麼走?

董卓犯下的最大的錯是:對於政權的理解不深刻,得罪了當時的統治階層:士族門閥與世家大族;得門閥得天下,這是當時的真理,可惜董卓不懂;

董卓進京是誅殺十常侍之後;

歷史倒回, 董卓進京後到底應該怎麼走?

東漢末年,登基的都是小皇帝,皇權被母親的外戚與官僚架空,小皇帝長大後就拉著太監整死母親的外戚和士人,因此東漢末年的皇帝的權力依託就是宦官(西苑八校尉本來是皇帝設立的直屬部隊,歸宦官統領);十常侍被殺,意味著皇權被架空(誅殺十常侍也是黨錮政爭的最後決戰)。

問題在於,何進這個蠢貨操作不當,本來想殺十常侍的,結果沒殺著敵人,自己反倒被殺了;河蚌相爭意味著漁翁得利,能控制皇權的就只剩下的官僚(官僚怎一個爽字了得),遺憾的是,官僚還沒來得及控制皇權,董卓就進京了;

歷史倒回, 董卓進京後到底應該怎麼走?

所以,董卓進京抓住了一個好時機,恰好是處於皇權真空期,給了他控制皇權的機會;

而皇權是一個國家的權力中心,控制皇帝意味著控制了全國的政治中心,所以,在控制皇帝這點上,董卓做的是正確的

董卓最大的錯誤是:廢立皇帝;董卓廢立皇帝,有三個原因

  1. 立威,通過廢立皇帝在全國人民心中樹立權威,就是說我連皇帝都敢廢立,你個小癟三算老幾?

  2. 對新皇帝有擁立之功,劉協自然對自己感恩戴德

  3. 劉協是董太后撫養大的,董卓姓董,五百年前跟董太后是一家,所以,在感情上,劉協更近一些

董卓能進京,就是朝廷不好,而廢立皇帝就是一場大的變革,所以,董卓在此時搞如此大的動作是極其危險的;為什麼呢?

因為董卓不是天才,否則,就不會在此時擅立新君;

歷史倒回, 董卓進京後到底應該怎麼走?

與何進相比,董卓差遠了;董卓不懂政治平衡,輕率地廢立皇帝;這等於打破既有的平衡;按照博弈論,一位沒有足夠實力的“改革”者,在多方博弈中成為關鍵一票的概率,或者說是非常低的,甚至可能等於零。因此也就無力推動改革,所以,沒有足夠的實力,不可以輕易打破既有的平衡;

董卓廢立皇帝影響最大的偏偏是當時的統治基礎:門閥士族

  • 至於劉辨的另外一股勢力:何皇后及其外戚勢力,因為何進被殺,已經喪失話語權。

董卓廢立皇帝的本質相當於一次暴力改革,試圖用暴虐手段改變政權的統治基礎---將門閥士族為統治基礎的政權改變為庶族地主為統治基礎的政權;這點,武則天也做過,而且成功了;

可惜的是

  • 董卓沒有跟武則天一樣採取科舉制(這點憑他的智商是做不到的),

  • 也沒跟武則天一樣消滅當時的門閥士族的勢力(當然,憑藉他的實力與能吏,也消滅不了;這也是曹魏政權被司馬家族篡奪的根源,儘管曹丕採用九品中正制拉攏世家大族,但是畢竟不如本身是世家大族的司馬懿;門閥士族的勢力非常頑強,直到唐末才消滅乾淨)

歷史倒回, 董卓進京後到底應該怎麼走?

當袁紹反對廢立皇帝時,董卓聰明的話,就應該放棄,然後跟後來的曹操與司馬懿一樣:挾天子以令天下;

比較一下曹操就明白了,在對待皇帝的問題上,曹操處理的非常好

所以,即使劉協不那麼完全合法,曹操也不另立皇帝,在這點上,曹操比袁紹聰明(袁紹在漢靈帝的兩個兒子都健在的情況下,居然另立皇帝劉虞,好在劉虞始終不答應)

很多人讓曹操稱帝,曹操說這不是把我放在火上烤嗎?自立為帝的最典型代表是袁術,死的時候連糖水都喝不到;還有後來的袁世凱----皇位是有煞氣的,沒有足夠的實力是鎮不住的,不要覬覦,更不要輕易動心思

在對待皇帝的問題上,曹操的政治水平遠遠高於袁紹;

廢立皇帝直接導致了十八路聯軍反董卓的惡果;假設董卓聰明的話,應該學曹操

【善待皇帝】善待漢少帝,學曹操對漢獻帝,將女兒嫁給漢少帝,以後,無論哪個女兒的孩子接了帝位,自己都是國丈,可能的話,就跟隋文帝一樣,篡奪外孫的皇位(當然,這種情況可能性不大),或者跟曹操一樣,讓自己的子孫接替皇位

【拉攏實力派:袁紹】,袁紹能成為十八路反王的盟主,說明袁紹的威信極高,不到萬不得已,這種人只可拉攏,不能為敵;

歷史倒回, 董卓進京後到底應該怎麼走?

看看曹操是怎麼拉攏袁紹的,曹操佔領梁之後,皇帝封袁紹為太尉(三公之一:司徒、司空、太尉),官職在曹操之下,袁紹認為這是他的羞恥,堅辭不就。曹操乾脆將大將軍的位子讓給袁紹,自己屈居司空之位(並代理車騎將軍的職務;解釋一下:大將軍與太尉都是管軍隊的,相當於現在的軍隊與政府兩套

職能系統

;大將軍相當於武裝部隊司令官或軍委主席(何進就是大將軍啊),太尉類似於政府的國防部長;漢時與公相當的

職位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四種,“大將軍、驃騎將軍,位次丞相。車騎將軍、衛將軍、左右前後將軍,皆金印紫綬,位次上卿。”)

董卓懂權術,但是不懂政治,輕易廢立皇帝,結果得罪了最大的實力派袁紹,直接製造了敵對勢力----十八路反王,不得不遷都(從洛陽到長安)

遷都直接傷害了士族門閥,門閥士族的土地與財產都在洛陽(何況董卓還放縱士兵在洛陽燒殺搶掠);

袁崇煥被殺的原因之一就是得罪了當時的統治基礎:官僚;崇禎二年十月,皇太極率10萬大軍避開山海關,突破北長城潘家口、洪山口等邊鎮闖入關內直撲京師!燒殺搶掠是少不了的,而被搶的是肯定是宗室勳貴、官僚太監家的財產(只有他們才有錢讓人搶啊),所以呢,這些人攛掇崇禎殺了袁崇煥;

歷史倒回, 董卓進京後到底應該怎麼走?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李自成的失敗也是根源於傷害了當時的統治基礎:官僚,特別是搶劫了吳三桂的小老婆陳圓圓,後果極其嚴重,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帶了清兵來打你

殺董卓的就是門閥王允(王允出身官宦世家,十九歲就開始任公職,壯年時任豫州刺史)

有人可能就要問了,袁紹不就是門閥士族的代表嗎,他怎麼失敗了呢?

袁紹的失敗有點類似於何進,不懂牌藝,一手好牌打壞了,但是,他的對手曹操最終不也是被另外一個門閥士族的代表司馬懿消滅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