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醫院賣高價?電影中的專利藥光研製,就花了50億美金

在最近的影視劇中,最火的無疑是《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據淘票票數據顯示,該電影上映4天,累計票房就高達13億元。與此同時,該片的貓眼評分高達9.7,且是電影史上少有的0差評電影之一。那麼,這部電影為何獲得如此高的評價?電影背後又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不怪醫院賣高價?電影中的專利藥光研製,就花了50億美金

一、天價藥成電影爆火關鍵

《我不是藥神》講的是一位藥販子(程勇)為了自救,從印度買回了天價藥的仿製藥VEENAT,並私自販賣。在這期間,程勇從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變成了為病人的生存權而抗爭的人,最終自首投案,贏得了尊嚴。

這部電影的名字並不出彩,故事也不復雜,但它卻深深戳中了我們的內心。即使沒有得過癌症,經歷過天價藥導致妻離子散、無家可歸的人,都會被這部電影深深觸動。畢竟,看病難、吃藥難一直是眾生的難言之痛。

不怪醫院賣高價?電影中的專利藥光研製,就花了50億美金

就拿電影講述的專利藥VEENAT來說,光研製就用了數十年時間,花了50億美金,研究人員包含美國科學院院士和臨床醫學院院士等。耗費如此大的人力、財力、物力才研究出來的藥,不可能賣低價的。沒辦法,若沒有專利期的盈利,是沒有人願意投入巨資研究的,人類醫療史也不會進步。

而這種專利藥,不僅價格昂貴(每月花3萬元左右),進入中國審核還很慢,很多人都買不到藥。到2013年時,國內針對VEENAT的仿製藥上市了,但是價格依然在上千元左右,且不能入醫保,很多人還是吃不起。

據悉,醫保報銷相關規定中,價格較高的專利藥少有獲得報銷,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需要專利藥的人群看病更困難。而這,就是《我不是藥神》爆火的原因所在,它以天價藥這一放大的形式,讓人看到了眾生之痛。

不怪醫院賣高價?電影中的專利藥光研製,就花了50億美金

二、天價藥後續及保險購置

當然,面對以上情況,我國已經做了相應改善,電影中的VEENAT如今已經成功納入醫保,報銷比例有的地區高達80%。且從今年5月份起,我國的進口藥增值稅從17%左右降到3%。這無疑是一個利好的兆頭。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我們可以選擇購買能報銷進口藥、專利藥的商業醫療險,以作社保補充,以防不時之需。以鳳凰金融理財平臺上的“e家保·百萬住院醫療險2018”這款產品為例,保費是130.00 元起,保額最高為300萬,最大特點之一就是不限醫保用藥,自費藥、進口藥和靶向藥皆可報銷。

一位患過乳腺癌,但投保過此保險的張女士表示,在治療過程中採用了進口靶向藥治療,共花費15.6萬元,自費11.3萬元。最終經核實,張女士共獲得了10.3萬元的報銷費用(需扣除1萬元免賠額)。由此可見,對於普通人來說,買一份這樣的保險,在重大疾病來臨,需要進口藥時也能較從容的面對,不至於被天價藥嚇倒。

不怪醫院賣高價?電影中的專利藥光研製,就花了50億美金

總的來說,這部反映現實的電影能播出,本身就是社會的進步!相信在相應政策的推出和實施下,看病將不再是我們的難言之痛!與此同時,買一份能報銷進口藥的商業醫療險,無疑更保險。能讓我們在大病來臨時,更從容的面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