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細讀兩幅畫

16 世紀,兩位毫無交集的藝術家,各畫出一幅有意思的作品。

一幅是明代仇英( 1509 - 1552 )的《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有三個知名版本,除去仇英版,還有宋代張擇端的版本和清代院體版。但最有趣的,當屬仇英的版本,他不僅畫出了明代蘇州城的繁榮景象,也將市井百態進行了生動刻畫。

另一幅是“荷蘭畫派”最後一位巨匠——彼得·勃魯蓋爾( 1525 - 1569 )的《尼德蘭箴言》。在柏林國立博物館的常設展廳中,這幅畫並不算起眼,並且很可能會被忽略,但其中的大量細節都值得細細品讀。

1

《清明上河圖》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清明上河圖》 仇英 30.5 x 987 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原為明代大收藏家項元汴所藏,偶然的機會,仇英在項元汴家中得見真跡,於是,便有了這個明代版本。

仇英大致遵循了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的景物佈局,但他描繪的是明代中期的蘇州景象以及江南民眾的生活,整幅畫共有兩千多人——市民、商人、農夫、藝人各種身份,並且每個人物的動作、服飾都不雷同,實屬不易。

當把這近 10 米的畫卷放大,細看其中的每個人、商鋪及場景,一種“仇英式”的幽默感躍然紙上:

在仇英的《清明上河圖》中,最有意思的應該屬於下面這個部分——休息中的勞工、生意不太好的店主、發呆的橋上人...形形色色的描繪,生動至極。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船伕與搬運工——姿態妖嬈偷懶中的體力勞動者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肉店與租車店——何以解憂,唯有發呆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哺乳者——對面的那位同學不知是其丈夫還是看客...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橋上的人——與其他行色匆匆的人相比,橋上的這個人尤其引人注目,我不禁要問:他是誰?他在想什麼,他在看什麼?他從哪裡來,他要到哪裡去?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另一個橋上的人——不知仇英是否有隱喻,一棵牆外開花的樹,一位觀望牆內佳人的人

專車、捕魚、蓋房、打架...仇英將我們帶入了一個正在進行的畫面中,這些人物並非靜止,他們只是被短暫定格在了這一瞬間,下一個動作,似乎每個人可以預見的到。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車——獨輪車與四輪車的不同待遇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食——岸邊與船上的飲食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打架——扯頭髮,是一種古老的搏鬥方式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蓋房——請注意那個巨大的鋸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捕魚——先進的設施

明代的閒餘生活並不單調,權貴階層們跑馬、品茗、聽戲...;市井階層則是賞雜耍、看臺戲、玩蹴鞠...極其豐富。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跑馬、射箭與亭臺品茶——那個年代,這可是上流社會的活動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臺戲——臺下圍坐的觀眾與樹上的觀眾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套圈——如今的集市,這項活動仍很流行,無形中,我們與仇英建立起了某種聯繫...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蹴鞠——我們玩了幾百年的運動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摔跤與西域雜耍——一項表演,有錢的出錢,沒錢的想辦法出錢...

在明代蘇州城的河兩岸,集合了幾十家的各類商鋪,這裡既有常見的青樓、學堂及麵店,也有花店、書坊和折扣店,甚至還有專門的兒童診所,社會分工在明代已經比較精細。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青樓與學堂——僅一牆之隔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鮮魚面——旁邊就是河,這鮮魚面差不了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參苓補膏——流傳了五個多世紀的保健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藥室——專門的兒科診所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花店與南貨——明代人的浪漫不比我們少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書坊——這櫃檯的大臺面真棒...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傾銷——你別以為只有現在的商家會喊“全場兩元”...

2

《尼德蘭箴言》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尼德蘭箴言》 勃魯蓋爾 117 x 163 cm

勃魯蓋爾出生於安特衛普東部的一個農民家庭,一生以農村生活作為藝術創作題材,人們稱他為“農民的勃魯蓋爾”。他天生幽默,喜愛誇張的藝術造型,因此人們又贈給他一個外號叫“滑稽的勃魯蓋爾”。

在《尼德蘭箴言》這幅油畫中,勃魯蓋爾運用建築物將看似雜亂的畫面統一起來,並融入許多荒誕的想象元素。這幅畫正如其名,隱藏了大量當時尼德蘭地區流行的諺語,許多至今還仍在使用,它們是: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她能將惡魔捆入包袱中——堅持可以戰勝一切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咬柱子的人——虔誠的偽君子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一個同時拿著火與水的人——雙重人格會給你製造麻煩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用頭與刀衝撞一面磚牆——魯莽固執地去追尋不可能的結果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應當適當地修剪羊毛,而不是讓其露出皮膚——不要不計後果地利用自己的長處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妻子把一件藍色斗篷披在丈夫的身上——她對他不忠,這相當於中國的戴綠帽子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小牛被淹死後,他才去填充水井——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世界在他的手掌上轉動——玩弄於股掌之中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不要等打翻牛奶後再哭泣——一旦破壞,難以修復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尋找短柄小斧頭——找藉口

我對比了 500 年前的兩幅畫,懵了

煎炸鯡魚只是為了肚中的魚籽——為一點瑣碎之物犧牲過多

仇英與勃魯蓋爾生活的同一個年代,在這兩件作品中,他們除了在構圖方法上——都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使畫面失去中心焦點——有些相似外,並無其他共通之處。

同時,中西繪畫的進程也不在一個階段上,中國繪畫發展至明代,已是經歷了幾個高峰,而那時的西方繪畫尚處於文藝復興的大變革時期。

但之後,西方藝術像是被綁在了加速器上,頻現經典。中國繪畫,卻放慢了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