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天旱的是旱魃?打旱魃還有一套操作方法

導致天旱的是旱魃?打旱魃還有一套操作方法

《山海經·大荒北經》載:“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這個青衣女子是黃帝的女兒,禿頭無發,常穿青色的衣裳,所居之處天不下雨。在蚩尤作兵伐黃帝的戰爭中,黃帝命應龍蓄水,蚩尤請來風伯雨師,颳起了暴風雨,這時黃帝搬出了他的女兒女魃,止住了暴雨,蚩尤大敗,被黃帝所殺。女魃儘管在作戰中立了功,但由於她所在的地方滴雨不至,災禍連年,黃帝便下令把她安置在赤水之北。但女魃是個不安分的傢伙,常四處逃竄活動,只要她出行,所過之處便大旱。

《神異經》也提到了旱魃的危害:“南方有人長二三尺,其目在頂上,行走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詩經》也寫到了旱魃帶來的災難:“旱既大甚,滌滌山川,旱魃為虐,如惔如焚。”這是古人歷經乾旱留下的沉痛經驗,對天災無從解釋,便有了旱魃作祟之說。

宋代的志怪筆記《夷堅志》記載,有一個叫劉子昂的人娶了妾,有道士見劉子昂臉上有妖氣,便斷定他娶的妾不是人,劉子昂不信,道士就來到劉府,讓人挑了十幾擔水,倒在院子裡,院裡都是水,唯有一個角落“水至即幹”,在此處挖掘,發現“巨屍偃然於地”,該屍“僵而不損”,這就是旱魃,劉子昂定睛細看,不是別人,正是新娶的妾。

導致天旱的是旱魃?打旱魃還有一套操作方法

乾旱是因為缺水,而殭屍的吸水功能,使之與旱魃聯繫起來。百姓認為旱魃借了殭屍的身子,袁枚《子不語》則認為殭屍年深日久就會變成魃,所謂“天應旱,則山川之氣凝結而成”。殭屍的出現帶來大旱,只要找到該屍,將其毀壞,就能扭轉旱情。謝肇淛《五雜俎》載:“燕齊之地,四五月間常苦不雨,土人謂有魃鬼在地中,必掘出,鞭而焚之,方雨。”這種風氣在河北和山東最為猖獗,找到魃鬼要用皮鞭抽打,然後焚燒,這已然成為一種求雨的儀式,在以農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時代,氣候的變化最能牽動人心,乃至改易風俗。

然而,並非所有的殭屍都是旱魃,尋找旱魃也是技術活,于慎行《谷山筆麈》載:“北方風俗,每遇大旱,以火照新葬墳,如有光焰,往掘,死人有白毛遍體,即是旱魃,椎之輒雨,以此成俗,官不能禁也。”據于慎行所說,當時村野所謂之旱魃,乃指新死之屍骸而遍體生白毛者,而辨別新葬之屍是否為旱魃的方法,就是深夜用火去照墳頭,如果墳上有火苗出現,墳裡埋的就是旱魃,這為尋找旱魃提供了理論基礎。現在來看,這則記載應看作是當時的民俗志,從中可以窺見當時的風氣。

導致天旱的是旱魃?打旱魃還有一套操作方法

後來,這種風俗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張岱《石匱書》載:“濟南之俗,天旱則惡少年相聚,發冢暴屍,名曰‘打魃’。”打魃已經成為一種陋俗,每逢大旱,鄉間惡少便糾集同夥開掘墳墓,以“打魃”為名,實則是為了盜墓,發不義之財,由此引發的糾紛與訴訟不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