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楷書有歐顏柳趙四大書體,卻很少說篆隸行草有四大書體?

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要分成下面三個小問題,逐個解決。

第一、何為體?歐顏柳趙是體還是風格?

在這個問題裡面,楷書確實分為四大類,但是這裡面的“四大類”——歐顏柳趙更準確來說,是風格。

楷書四大家是他們各自的風格。而相對於楷書來說,行書、草書、篆書、隸書等書體才可以稱之為“體”。

為什麼楷書有歐顏柳趙四大書體,卻很少說篆隸行草有四大書體?

體與風格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先有各種書體的存在,然後才能發展出各種各樣的、具有個人風格的書法。

而個人風格中所具有的共性,又是體所具備的特徵。

比方說,楷書四大家中,歐顏柳趙的共性點在於,他們寫的書法結體端正,筆畫之間沒有粘連、遊絲引帶,每一個字都是獨立的個體,章法上謀篇佈局比較勻稱,分佈均勻,這些共同的特徵構成了楷書這個書體最基本的要素。

為什麼楷書有歐顏柳趙四大書體,卻很少說篆隸行草有四大書體?

但是在這些共性的“體”的特徵之外,歐顏柳趙又各具特色。

比如歐體的筆畫平整、方硬,而且粗細度上比較細瘦,而在這一點上,顏真卿的書法就顯得與眾不同了,他的筆畫就非常粗壯、肥腴。趙體書法是非常瀟灑自如,筆畫變化很大,柳體書法筋骨外露,舒展有度。

這些書法家書寫風格的差異,構成了有別於“體”之外的書法特徵。

為什麼楷書有歐顏柳趙四大書體,卻很少說篆隸行草有四大書體?

第二、其他書體有書法風格的區分嗎?

毫無疑問,當然是有的。比如在篆書中,李斯的篆書書法很明顯就和李陽冰等人的篆書書法有明顯區別。吳昌碩等人寫的篆書,又與李斯、李陽冰兩個人寫的不一樣。

這說明不同的人在寫同一種書體的同時,也會有不一樣的風格差異。而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現象,是因為每一個人的性格不同,經歷不同,因此在進行書法藝術創作的過程中自然會顯露出不一樣的差異來。

為什麼楷書有歐顏柳趙四大書體,卻很少說篆隸行草有四大書體?

有的人寫的有學養豐富,顯得富有書卷氣,比如趙孟頫,它本身就是大才子,而且學識都很高,一出手,就是大手筆。有些人寫字就是顯得忠肝義膽,盛氣凌人,比如顏真卿。

所以,書法風格的形成,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書法家個人性情和學樣在書法中的展現和融合。

在書法風格的背後,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

第三、為什麼只有楷書四大家書法這麼有名?

既然書法風格是一個人書法學樣的體現,那麼按照道理來說,每一個書法家所寫出來的不同書體的書法,都應該是不一樣的。為何好像只有楷書有這樣的區分呢?

為什麼楷書有歐顏柳趙四大書體,卻很少說篆隸行草有四大書體?

我認為這是由於楷書書體的普及性造成的。

篆隸行楷草,要說這裡面最實用的書體,就是楷書,行書草書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普及。至少在現代,楷書是最普及的書體。

楷書的普及,就會造成學習這種書體的人很多。這樣一來,眾多的學習者追求某一個書法家的字體之後,就會相互之間將這個書體起一個名字來稱呼。

為什麼楷書有歐顏柳趙四大書體,卻很少說篆隸行草有四大書體?

要不然別人也壓根都不知道你學的是誰的字。

這樣一來,楷書中,學習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的人越來越多,就漸漸成為楷書這一個書體中比較聞名的四大家書法了。

其他書體普及度沒有楷書這麼高,比如草書,實用性不是很強,學習者也比較少,所以很難成為一門一派。但是草書中也還是有個人書法風格的區別的,比如懷素、張旭的狂草藝術風格的不同,但是後人學習懷素張旭能成功的很少,因此,不甚普及的書法再加上比較高難度的藝術水平,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為什麼楷書有歐顏柳趙四大書體,卻很少說篆隸行草有四大書體?

所以在草書中,我們通常只會說,我在臨張旭的書法或者說懷素的書法,很少說我寫的是張體或者或者懷體。

這就是楷書有歐顏柳趙四大體,而很少有說篆隸行草四書有體的原因。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同意的朋友麻煩點個贊,關注一下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