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地不賺錢的根源終於找到,做到以下幾點或讓農民受益匪淺!

一般來說,在正常的年景,種地只能算是小賺,每畝地可能就能夠淨賺幾百塊塊錢而已,這還是不刨除人工的前提下,如果是趕上像今年小麥這樣的年景,遭受比較嚴重的災害,種地甚至還會賠錢!

所以,在我國,以目前的農業生產狀況來看,種地只能算是維持溫飽,要想掙錢,賺大錢,可能性很低!畢竟,這一直都是我國農業生產的硬傷!

那麼,農民應該怎麼應對呢?筆者以為,響應國家號召,適當進行種植結構調整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農民種地不賺錢的根源終於找到,做到以下幾點或讓農民受益匪淺!

種地不賺錢根源:糧食價格下降,購銷不夠活躍!

據筆者瞭解,目前我國的四大糧食作物中,數稻穀的種植收益最高,

風調雨順的話,我國稻穀的平均畝產收益能夠達到400元以上;

其次是小麥,最高的年景,每畝小麥的淨收益也能夠達到幾百塊錢;

再往後就是玉米了,這些年我國玉米收益不及往年,因為上次價格的下降較為明顯;

其中收益最低的作物是大豆,在我國目前種植大豆很難賺到錢,特別是在東北地區,如果沒有足夠的生產者補貼的話,種多少賠多少!

下面,我就以東北地區的大豆種植為例,說一說為什麼我國的農業種植收益那麼低,甚至賠錢。

農民種地不賺錢的根源終於找到,做到以下幾點或讓農民受益匪淺!

數據顯示,2016/2017年度我國大豆價格在11月份以後持續上漲,並且長時間穩定在較高水平,農民在銷售高峰期賣價較高。而今年價格在11月份出現小幅上漲後便持續下滑,目前收購均價3853元/噸,較上年同期下跌888元/噸。

去年大豆種植收益低於玉米,大豆種植面積下降是市場化的結果,國家出臺補貼政策意在調增大豆種植面積,如果不是今年的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有提高,恐怕今後我國的大豆種植面積將會更少!

所以,糧食價格下降,購銷不夠活躍是目前農民種植收益難保障的主要原因。

我國農業種植結構急需優化!

眾所周知,這些年,國家一直在進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對大豆、玉米、稻穀和小麥這四大糧食作物進行了收儲制度改革,現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這位大家提供了一定的警示作用,那就是僅僅依靠傳統種植結構,只考慮產量而不講究質量的時代逐漸成為了過去,在今後,質量高,產量也有保障的優質糧食品種將成為一個趨勢。

打個比方來看,之前的一畝稻穀能產1000斤,一斤現在只能賣1.2元,這樣每畝的產值不過1200元,而且還不好賣,很容易造成供應過剩。

如果種植優質稻穀品種的話,產量可能會低一點,但是市場價格比較高,而且市場急缺還比較好賣,這樣每畝的產值很容易就超過1200元,還對我國稻穀供需現狀有了明顯的改善。

我國的農業補貼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此外,在糧食價格長期低迷,甚至有逐年下降趨勢的前提下,國家適當上調農業補貼標準也是保證農民種植收益,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的一個解決之道。

筆者做了一些研究,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農產品生產和出口大國,幾乎全部對本國的農產品給予足夠的補貼以保證本國糧食價格的平穩,保持本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農民種地不賺錢的根源終於找到,做到以下幾點或讓農民受益匪淺!

目前,我國的糧食價格正在逐步與國際接軌,同時,我們的農業補貼標準仍舊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如果以上兩點都能夠有所作為的話,我想今後農民的種植收益將有質的飛躍,種地不賺錢一說將會成為歷史。

我很期待那一天儘早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