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地不赚钱的根源终于找到,做到以下几点或让农民受益匪浅!

一般来说,在正常的年景,种地只能算是小赚,每亩地可能就能够净赚几百块块钱而已,这还是不刨除人工的前提下,如果是赶上像今年小麦这样的年景,遭受比较严重的灾害,种地甚至还会赔钱!

所以,在我国,以目前的农业生产状况来看,种地只能算是维持温饱,要想挣钱,赚大钱,可能性很低!毕竟,这一直都是我国农业生产的硬伤!

那么,农民应该怎么应对呢?笔者以为,响应国家号召,适当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农民种地不赚钱的根源终于找到,做到以下几点或让农民受益匪浅!

种地不赚钱根源:粮食价格下降,购销不够活跃!

据笔者了解,目前我国的四大粮食作物中,数稻谷的种植收益最高,

风调雨顺的话,我国稻谷的平均亩产收益能够达到400元以上;

其次是小麦,最高的年景,每亩小麦的净收益也能够达到几百块钱;

再往后就是玉米了,这些年我国玉米收益不及往年,因为上次价格的下降较为明显;

其中收益最低的作物是大豆,在我国目前种植大豆很难赚到钱,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如果没有足够的生产者补贴的话,种多少赔多少!

下面,我就以东北地区的大豆种植为例,说一说为什么我国的农业种植收益那么低,甚至赔钱。

农民种地不赚钱的根源终于找到,做到以下几点或让农民受益匪浅!

数据显示,2016/2017年度我国大豆价格在11月份以后持续上涨,并且长时间稳定在较高水平,农民在销售高峰期卖价较高。而今年价格在11月份出现小幅上涨后便持续下滑,目前收购均价3853元/吨,较上年同期下跌888元/吨。

去年大豆种植收益低于玉米,大豆种植面积下降是市场化的结果,国家出台补贴政策意在调增大豆种植面积,如果不是今年的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有提高,恐怕今后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将会更少!

所以,粮食价格下降,购销不够活跃是目前农民种植收益难保障的主要原因。

我国农业种植结构急需优化!

众所周知,这些年,国家一直在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对大豆、玉米、稻谷和小麦这四大粮食作物进行了收储制度改革,现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位大家提供了一定的警示作用,那就是仅仅依靠传统种植结构,只考虑产量而不讲究质量的时代逐渐成为了过去,在今后,质量高,产量也有保障的优质粮食品种将成为一个趋势。

打个比方来看,之前的一亩稻谷能产1000斤,一斤现在只能卖1.2元,这样每亩的产值不过1200元,而且还不好卖,很容易造成供应过剩。

如果种植优质稻谷品种的话,产量可能会低一点,但是市场价格比较高,而且市场急缺还比较好卖,这样每亩的产值很容易就超过1200元,还对我国稻谷供需现状有了明显的改善。

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此外,在粮食价格长期低迷,甚至有逐年下降趋势的前提下,国家适当上调农业补贴标准也是保证农民种植收益,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的一个解决之道。

笔者做了一些研究,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几乎全部对本国的农产品给予足够的补贴以保证本国粮食价格的平稳,保持本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农民种地不赚钱的根源终于找到,做到以下几点或让农民受益匪浅!

目前,我国的粮食价格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同时,我们的农业补贴标准仍旧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如果以上两点都能够有所作为的话,我想今后农民的种植收益将有质的飞跃,种地不赚钱一说将会成为历史。

我很期待那一天尽早的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