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谋略:利用死人,敲打部下群臣与将领

公元33年正月,颍阳成侯祭遵在军中去世。

汉光武帝谋略:利用死人,敲打部下群臣与将领

当祭遵的棺木运到河南,汉光武帝刘秀穿着丧服亲临吊丧,望着棺木痛哭。回宫时,经过城门,看灵车经过,泪流满面不能克制。举行丧礼之后,又亲自用牛、羊、猪各一祭奠。并下诏令大长秋、谒者、河南尹共同主持丧事,由大司农负担费用。到下葬时,刘秀又亲到现场。下葬以后,又到墓前致哀,慰问祭遵夫人和全家。

对于祭遵之死,刘秀可谓哀痛欲绝。那么,刘秀为何如此哀痛呢?至简以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祭遵德才兼备,确实很优秀

祭遵是较早追随刘秀“闹革命”的功勋元老之一,公元23年——当时刘秀还只是更始帝刘玄手下的一员战将——祭遵投奔到刘秀帐下,到公元33年祭遵去世,短短的十年间,祭遵先后“从征河北”,与景丹、朱佑、王常等率部南击弘农、厌新、柏华蛮中贼寇,率朱佑、耿弇、刘喜等攻打张丰,与耿弇、盖延等征伐隗嚣,作战勇猛,屡获战功。祭遵也因此从一个小小的门下史一路升迁,成为征虏将军,定封颍阳侯。

汉光武帝谋略:利用死人,敲打部下群臣与将领

另一方面,在古代帝王看来,祭遵的品行也堪称完美。他为人儒雅、廉洁,克己奉公,绝不结党营私。

在祭遵担任军市令期间,刘秀府内有个亲近的下人犯法,祭遵知道后,毫不留情,立刻下令杀了这个下人。

俗话说,大狗还得看主人。祭遵的不讲情面惹得刘秀勃然大怒,准备逮捕祭遵。时任主簿的陈副劝谏刘秀说:“明公常欲众军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刘秀闻言,这才恍然大悟,不仅赦免了祭遵,还对诸将说:“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

祭遵成为将领后,每逢率部出征,都能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不犯,绝不扰民,以致于连地方官民都不知有大军屯驻。但凡有所赏赐,祭遵就把所有的赏赐都分给士兵们,自己却是“身无奇衣,家无私财”。

祭遵的克己奉公甚至到了公而忘私的地步。祭遵的妻子不能生育,他的兄长祭午见祭遵无子,便帮他娶了一房小妾送给他,希望能给他生个一儿半子以传宗接代,但祭遵却“以身任于国,不敢图生虑继嗣之计”给谢绝了。

此外,祭遵在临终时,还特意嘱咐将自己薄葬,而当家人“问以家事,终无所言”,真真正正是“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总之一句话,正因为祭遵作战勇猛、屡获战功,为人又公正严明,不徇私,克己奉公,所以刘秀才会如此看重祭遵,在祭遵去世后,才会如此哀痛。

汉光武帝谋略:利用死人,敲打部下群臣与将领

二、刘秀借哀痛祭遵之死敲打其他将领

自刘秀称帝起,他就吸取了老祖宗汉高祖刘邦打天下时的经验教训,谨防部下将领权力过大,结党营私。

到祭遵去世时,刘秀已经称帝九年,事业正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光明。而越是如此,谨防部下将领结党营私的问题就越是引起刘秀的注意。

所以,刘秀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对自己的部下将领敲打一番。祭遵之死,就成为了这个合适的时机。

于是,在祭遵死后,刘秀不仅对其风光大葬,还表现得无比哀痛,每逢朝会,都要对着部下群臣哀叹曰:“安得忧国奉公如祭征虏者乎!”

汉光武帝谋略:利用死人,敲打部下群臣与将领

刘秀这句哀叹,强调的是“忧国奉公”,可谓意味深长。刘秀的部下群臣也都是一群人精,他们岂能听不明白刘秀此话的潜台词——你们这些人在忧国奉公方面都不如祭遵?

正因如此,君臣们每逢听到刘秀的哀叹,都诚惶诚恐,惴惴不安。直到有一天,卫尉铫期曰:“陛下至仁,哀念祭遵不已,群臣各怀惭惧。”刘秀见敲打群臣的目的达到,这才停止哀叹,事情终于有个了结。

三国时期,刘备继承了自己老祖宗的这一谋略,并把它发扬光大——不仅哀叹,还经常痛哭流涕——也取得了极佳效果。关于这一点,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