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革命老区摇鞍镇

寻访革命文物——“积德堂”药箱

走进革命老区摇鞍镇

我县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再道、宋任穷、李聚奎等创建抗日根据地,发展抗日武装,英勇奋战,书写了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并与当地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走进革命老区摇鞍镇

近日,我们来到摇鞍镇乡王颇庙村王学菊老人的家里,寻访一段军民鱼水情深的往事。

据王学菊老人回忆,她的公公王西同,早年继承了医治刀枪外伤的祖传秘方,医术在当地富有盛名。抗战时期的1938年至1939年间,由于日寇对交通、物资封锁严重,驻扎在当地的冀南军区所属部队医药短缺。每当反击日寇围剿战役中有重伤员,王西同都会被部队邀请去治伤。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冀南行署主任的杨秀峰、冀南军区司令员的宋任穷,在当地参加对日作战受伤,都是王西同亲自给医治。为了表示感谢,驻扎当地的冀南军区所属部队特意为他订做了一个精制的医用木匣,并镶嵌上“积德堂”字样,以感念王西同为抗日部队所做的贡献。后来,王西同将为战士们治伤未用完的药物、医疗用具全部放在了这个木匣里,一直珍藏至今。

走进革命老区摇鞍镇

此药箱硬杂木材质,木匣盖正中镶嵌着“积德堂”三个铜制字样,四角镶嵌了铜镂刻花边,配有密码双重锁具;木匣内至今完好保存着清代民国时期中医外科手术所用的针刀、钩刀、切刀等17种用具,在40多个瓷制或玉制的微型瓶罐中,存放着80年前医治伤病未用完的药粉。

走进革命老区摇鞍镇

这小小的药箱不仅是军民情深的体现,更是一段革命历史的见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