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農民起義和張金稱臨清敗兵

隋末農民起義和張金稱臨清敗兵

歷史上的臨清域內兵連禍結,戰事不斷,人們深受兵災之苦。

隋末農民起義和張金稱臨清敗兵

隋朝末年,朝廷腐敗、剝削殘酷、兵賦徭役繁重,致使農民田地荒蕪,家破人亡,十不存一。大業七年(611年),王薄領導農民在長白山(今山東章丘、鄒平之間)起義,劉霸道、孫安祖、高士達等皆聚眾響應,隋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大業九年(613年),隋禮部尚書楊玄感(司徒楊素之子)起兵反隋,屢佔臨清(時治今臨西倉上),聚眾十餘萬。又圍攻東都洛陽,月餘不克,西行,欲取關中,至閿鄉(今河南靈寶西南),為隋軍追及,敗死。大業七年(611年),與王薄同時起義的還有張金稱領導的農民起義。

隋末農民起義和張金稱臨清敗兵

張金稱(?—616年),清河俞縣(今山東夏津)人,是隋朝末年農民起義軍的重要首領。大業七年,他不堪隋王朝的殘酷統治,組織農民舉行起義,曾一度發展到幾萬人。大業九年(613年),他在清河(今河北清河縣域)擊斃隋軍將領馮孝慈。隋將楊善會前後與張金稱七百餘戰,皆不能取勝。大業十二年(616年)十二月,隋末農民起義達到高潮的時候,張金稱乘勢連克清河、鉅鹿、武安、平恩(今河北邱縣西)等縣。當張金稱兵克平恩之時,太僕楊義臣受隋煬帝之命,率官兵進攻張金稱。此時,張紮營於平恩東北(今邱縣香城堌一帶),楊義臣兵抵臨清(時臨清治今臨西縣倉上)城西。據永濟渠(永濟渠在今倉上村西東北流)為營,距張營四十里之遙。楊據永濟渠勒兵不戰,張以為怯,乃不復防備。這時,楊義臣陰選精銳騎兵兩千餘人,連夜繞道館陶(治今山東冠縣東古城)濟河擊之。金稱離營迎戰,楊義臣又從背後擊之,兩軍在今倉上西、香城堌東四十里的廣大區域內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廝殺。此時,楊義臣又遣兵將入擊其輜重,金稱聞之,引兵還。由於張腹部受敵,輜重又為楊軍所燒,乃大敗之。張金稱帶領殘兵敗將逃到了清河之東。一個多月後,張金稱為隋將楊善會所俘。楊“立木於市,懸其頭,張其手足,令仇家割食之。”張死而無畏,“未死間,謳歌不輟。”

隋末農民起義和張金稱臨清敗兵

大業十二年,反隋起義軍發展到一百多支,參加起義軍的農民有幾百萬人。在鬥爭中逐漸匯合成三支最強大的力量。一是李密領導的瓦崗軍;二是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三是杜伏威領導的江淮起義軍。張金稱死後,他的部隊歸附了竇建德的河北起義軍。

隋末農民起義和張金稱臨清敗兵

繼之,李淵起兵,大業十三年(617年)十月,李攻入隋首都大興城(今西安)。武德元年(618年)三月,隋煬帝為其部將宇文化及殺於江都(今揚州),立秦王楊浩為帝,宇文化及自為大丞相,率軍北上。後來,宇文化及在魏縣(今河北大名東)毒死楊浩,自立為帝。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在今聊城被竇建德殺死。此前的618年(隋大業十四年、唐武德元年)五月,李淵在長安逼隋恭帝楊侑讓位,建立唐朝,年號武德。

隋末農民起義和張金稱臨清敗兵

至此,轟轟烈烈的隋末農民起義方告結束。

隋末農民起義和張金稱臨清敗兵

隋末農民起義和張金稱臨清敗兵

文:楊遵義 圖片來自網絡。

隋末農民起義和張金稱臨清敗兵

楊遵義,1946年生,臨西縣楊莊村人,邢臺師範學校畢業。1964年參加工作,初從教,後任臨西縣農村工作部部長等職。2007年退休,退休後從事臨西縣歷史文化研究工作。為河北省農經學會會員,河北省金石協會會員,邢臺市收藏協會會員,臨西縣經濟團體聯合會副會長,臨西縣書畫協會理事等,著作有《清淵尋古錄》、《榆陽古城》、《萬和莊的傳說故事》、《萬和三聖》、《臨西古今人物》(副主編)、《法通圓夢萬通寺》、《泥土集》、《秋韻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