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竊虎符,殺晉鄙,奪兵權,救趙國。認虎符,不認將領,爲何

虎符,也叫兵符。是古代帝王授權於將領調遣部隊權力的憑證,也是除了皇帝玉璽以外最重要的軍事權利的象徵。

認虎符不認將領的觀念,從戰國時就已成型。秦趙戰爭,秦國包圍了趙國邯鄲,於是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立即伸出援手,派大將晉鄙前去救趙,但晉鄙見秦國實力強大不敢上前;於是,魏國信陵君和魏夫人使計竊取了魏王的虎符,殺了晉鄙,奪得兵權,打敗秦軍,救趙國於危難之中。

信陵君竊虎符,殺晉鄙,奪兵權,救趙國。認虎符,不認將領,為何

為何只認虎符不認將領?

一、古代的統治者為了維護的自己權力和地位,也為了皇權之外的軍事集團,於是想出了製造兵符來控制將領權利的辦法,有效的遏制了亂臣賊子調兵反叛的局面。古代戰事頻發,將領更替頻繁,通訊不發達,導致兵不認將,將不認兵,所以光憑將領刷臉是無法調動軍隊的,虎符應運而生。並且古代的軍隊在訓練時就給士兵灌輸了只認虎符不認將領的思想,而虎符的辨認和識別也是每個士兵的必修課。

信陵君竊虎符,殺晉鄙,奪兵權,救趙國。認虎符,不認將領,為何

二、古代當兵的人,很多通過走後門進入軍隊,軍隊中各種關係複雜。所以,衍生出,不完全聽從於皇帝而更聽從於引薦自己的人,甚至出現越權調兵的現象。統治階級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製造印符給不同階級的將領來調兵遣將。而這些印符又掌握在統治階級的手中,從而避免將領權力的濫用。

信陵君竊虎符,殺晉鄙,奪兵權,救趙國。認虎符,不認將領,為何

三、虎符難以偽造,虎符上有銘文,一般通過高級的玉石打造而成,有時候虎符還經常變換形狀,這就為偽造虎符增加了難度。虎符一般一分為二,一半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一半在授權將領手中,兩半虎符設為子母缺口可合二為一。也只有無縫隙結合的兩半虎符才能調動軍隊。並且古代虎符一地一符,皇帝嚴格的將軍隊的權力掌控在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